急性腹泻夏季常见,治疗腹泻的药物便是很多家庭的常备药。有些人一腹泻就赶紧用止泻药,却不知,同是腹泻,致病机理却各不相同,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起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歌诀中所说,即葛根黄芩黄连汤,简称为葛根芩连汤。它是治疗急性腹泻的经典名方,其卓越的清热止泻功效,不仅受到历代医家的普遍重视,也为现代临床广泛应用,现已被制成多种剂型的中成药,疗效可靠,应用方便。
出处:《伤寒论》。
方药组成:葛根15克,炙甘草6克,黄芩、黄连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用:清热止泻。
主治:湿热所致的腹泻和痢疾。
现代药理研究:本方主要有解热、抑菌作用,还有松弛平滑肌、抗缺氧、抗心律失常等作用。
主治腹泻、痢疾
●急性腹泻症状有:身热、口渴、腹泻、大便臭秽、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数。
●饮食不洁而致的痢疾症状有:身热、口渴、腹泻、大便赤白、里急后重(刚解过大便又想拉,有排不尽的感觉)、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数。
葛根芩连汤所治疗的腹泻,其病位在肠,其病性属热证,是由于湿热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发病。其临床表现以身热、腹泻为特点。治疗的关键是要清除肠内湿热,恢复大肠的正常传导功能。
应用要点——湿、热
在选用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时,要抓住“湿、热”两点。所谓“热”主要表现为发热、口渴、大便后肛门灼热,小便发黄等;“湿”则相对抽象一点,主要表现是大便黏腻不爽,有排不尽的感觉,或者大便里有白色脓样物,不思饮食,舌苔厚等,如果大致符合这些症状,则可以认为是“湿热”所致的腹泻。
应用要点:腹泻、兼发热、舌苔黄、脉数。
方剂解析
中医认为,体内湿热之邪旺盛会引起腹泻;清阳下陷,清浊不分也会引起腹泻。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的用量最大,为主药,其味甘、辛,性凉,能解肌退热、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泻;黄芩、黄连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止泻;甘草甘缓和中,并协调诸药。诸药相配共成清热止泻之剂。
加减使用
兼有腹痛者,用汤剂可酌加木香、芍药等药调气和血;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者,酌加木香、槟榔、马齿苋等药。
除汤剂外,市面上还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微丸剂、口服液等中成药可供选择,按说明书服用即可。儿童服用本方剂量酌减。
【提醒】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基本适应证是身热腹泻。病属虚寒者(腹泻而不发热、脉沉迟或微弱)不宜使用。
附:葛根黄芩黄连汤六经归属之中药药理探析《伤寒论》将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归于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属太阳病范畴,本文试图从葛根黄芩黄连汤的中药药理角度探讨,认为该方的六经归属为阳明热证兼太阳表证,属太阳阳明并病。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见于《伤寒论》34条。历代医家认为本证属于协热利证,《伤寒论》原文将其列为太阳病脉证论治中篇,在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伤寒论》中将该证列为太阳病变证热证范畴,似乎都归属于太阳病范畴。但从六经辩证角度来看,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应归属于何经病证尚未有学者进行阐述。本文试图从中药药理方面探讨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六经归属问题。
此外,结合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病因病机及脉证对上述观点予以论证:该证因表证误治,太阳表邪未解,营卫失调;部分表邪内传阳明,入里化热,病从燥化,燥热亢盛,下迫大肠,里热协表邪下利而致。其中,因邪热下迫大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故利遂不止;表邪未解,故脉促;大肠热邪上逆犯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故喘;表邪未解,营卫失调,或阳明热邪迫津液外泄,故汗出。上述均体现了该证病在阳明及太阳。
综上所述,结合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用药分析,笔者认为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的六经定位为阳明热证兼太阳表证,属太阳阳明并病。
【答案】:小柴胡汤主治伤寒少阳证,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方中黄芩为臣药,功能清泄少阳半里之热,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二者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配伍;蒿芩清胆汤主治少阳湿热证,方中黄芩善清胆热,并能燥湿,与青蒿合用,既可内清少阳湿热,又能透邪外出,共为君药;黄连解毒汤主治三焦火毒证,方中黄芩用以清上焦之火,为臣药,与黄连、黄柏相配,分泄上、中、下三焦之火;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方中黄芩苦寒泻火,燥湿清热,与栀子同用,以加强龙胆草泻火除湿之力,为臣药;葛根芩连汤主治协热下利,方中黄芩与黄连相合为臣,清热燥湿,厚肠止痢;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方中黄芩性味苦寒,入大肠经,功擅清热燥湿解毒,以除致病之因,与黄连共为君药,与当归、白芍、木香、槟榔等药配伍同用,共奏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之功。
本文根据费维光的《中医经方临床入门》整理统计该书肠胃病17方。其中胃痛4方,腹泻6方,腹痛7方,覆盖常见肠胃病,其中病案和心得都比较朴实,值得揣摩。
一、胃痛4方
1,人参汤又名理中汤(丸)
方药:党参,白术,干姜,甘草。
病症:胃寒。
此方为我热爱和用于临床的第一经方,以后成为我治胃寒的专用方。所谓寒性胃炎,即简称胃寒。
什么是胃寒?凡是不敢冷饮、冷食、以至于不敢吃水果或凉菜的人,皆属于胃寒。服此方可痊愈。症轻者三剂可愈。症重者,约30剂可愈,一般症状,6剂左右可愈。
2,半夏泻心汤
方药:半夏,党参,黄芩,黄连,干姜,甘草,大枣(切)。
病症:饭后心下有堵塞感,食物停留胃中,难以向下运行。
此方治热性胃炎,即胃热,敢于冷饮冷食,与人参汤相对。胃寒易治,最少三剂可愈。胃热难治,最少十剂才觉得有效。
3,生姜泻心汤
方药:生姜,甘草,党参,黄芩,半夏,黄连,枣(切)。
病症:食复症、饮食过量症。
余治教育厅长之儿媳,年30岁,久患伤寒不愈。余诊之,与小柴胡汤未服10剂而诸症痊愈。回其娘家,其母听其女儿病症已愈,极为高兴。与其做了患者喜欢的饭菜。由于患者长久食欲不好,病愈后食欲大增,食后前病复发,病症如前,胸胁苦满,饮食不下,恶心。余诊之,再与小柴胡汤则无效,后来费了许多工夫,方与其治愈。
4,柴胡桂枝汤加牡蛎小茴香
方药:柴胡,半夏,桂枝,白芍,黄芩,党参,甘草,大枣(切),生姜,牡蛎,小茴香。
病症:胃痛。
余治此病按症状,辨虚实,用药20剂方愈。用此方以治胃痛,无不效如桴鼓。按柴胡桂枝汤,本来就治胃痛,经加牡蛎、小茴香后,不论虚实寒热,用之无不百发百中,一般服10剂可愈。原方本是治感冒(伤寒)的第一阶段(太阳病)的症状未罢,而又有第二阶段(少阳病)的症状方剂。
二、腹泻6方
1,葛根黄芩黄连汤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病症:热性腹泻。
所谓热性腹泻,多发生于外有表热,大便带有恶臭,多为急性腹泻,宜此方。
小儿腹泻,大便为绿色者,亦为热性腹泻,宜用调胃承气汤。所谓寒性腹泻,急性慢性都有,大便无味,所谓吐泻无热,即不发热多属于寒泻,大多出现于虚弱的中、老年人及小儿中。用人参汤及赤石脂禹余粮汤可治之。
2,黄芩汤
方药:黄芩,白芍,甘草,大枣(切)。
病症:赤白痢疾。
人们每遇赤白痢疾,不管其里急后重(自觉大便催促)如何,便认为是重病,必送医院,通过检査化验,然后再打针、吃药,颇能耗费资财。不知我们的祖先,早已给我们准备好如此小方,等待我们坐享其成,一般三剂可愈。
3,调胃承气汤
方药:大黄,甘草,芒硝。
病症:小儿腹泻绿便者(为热泻),成人或者老人有干稀、绿色便者,专治具有口臭之口腔溃疡与一般人的便秘。
一般口腔溃疡,并非中西医难治之病,但亦有方法用尽而不能根治者。此方服十剂得痊愈,笔者之业师已80多岁,患便秘,服此方三剂即变为正常。
日子多了以后仍患便秘,再服此方,又得效如前。以后往往如此,其丈夫梁老先生年近九旬亦患便秘。服此方无效,给与大承气汤亦无效。对小儿腹泻,绿色便,极效。
4、赤石脂禹余粮汤
方药:赤石脂,禹余粮。共为细末。
病症:滑性腹泻
煎服法:将药末加水400毫升,煎沸后再煎十分钟左右即可,去渣。如此再煎一次,温服时,可用筷将药液搅混,边搅边饮。因单服药液上清汁无效。可分二次或一次服下皆可。
所邻后院有一王姓老妇,腹泻多年,不能根治。一日求治,自言腹泻极为特别,几粒米饭,或吃一小片苹果,即可招来腹泻大祸,夜间亦不可免,至少要泻3~4次,与赤石脂禹余粮汤,后知服10剂根治,而未再发,老妇极赞中药之妙。
5,甘草泻心汤
方药:甘草,黄芩,黄连,干姜,半夏,党参,大冬(切)。
病症:心下痞硬、胃中不和性腹泻。
心下痞硬,胃中不和性腹泻又可称为非寒非热性腹泻,即便是一般寒性腹泻或热性腹泻,亦可用此方治之。”
6,四逆汤
方药:炮附子,干姜,甘草。
病症:上吐下泻。
古代称四肢冰冷为四肢厥逆,四逆汤即由此而得名。
此方所治症状为:四肢厥逆、上吐、下泻、身体疼痛等。
此例单凭上吐下泻,而未见四逆,而四逆汤竟能治愈。
三、腹痛7方
1,小建中汤
方药:桂枝,白芍,甘草,大枣(切),生姜,饴糖。
病症:盗汗、自汗、小儿腹痛、小儿尿频、腹股痛。
中医把人睡出汗,叫做盗汗。平日无故(不是因活动、或饮食热物)而出汗者,叫做自汗,又叫表虚。平日无故而不出汗者,叫做不自汗,又叫表实。小儿的盗汗、自汗,应看成一种病症,大多是缺钙现象。此方又能治小儿经常性腹痛。笔者用此方治小儿夜啼多人和小儿缺钙自汗者多人。
笔者自己患腹痛服之亦有效。
2,小陷胸汤
方药:半夏,栝楼仁,黄连。
病症:胸痛。
笔者对此方治疗胸痛,早期多作使用,但已不记得此方的临床医案,但只记得咳嗽胸痛,咳嗽药中必配此方。今有一梁姓朋友之夫人,患胸痛,医院检查不出病来,求治于笔者。自言胸下可触及到如枣片大的硬块,按之则痛,不按不痛。如天气不好,有轻微疼痛,向周围放射。
笔者诊后,按结胸概念处方,与小陷胸汤,令服6剂。并说如果有效,可服至痊愈,后又服10剂,按已不痛,已不向四周放射,但硬块还在。
笔者告诉她如再能服20剂,此硬块当能化掉。
3,小半夏加茯苓汤本名小半夏汤
方药:半夏,茯苓,生姜。
病症:呕吐、妊娠呕吐
世交官扎营中街的杨学彦先生之次女,婚后,妊娠呕吐,甚为剧烈,求治于笔者。诊后,与小半夏加茯苓汤,服二、三剂后,呕吐大减,随服至痊愈。全家共叹经方之妙如此。此方不仅能治妊娠呕吐,就是治一般呕吐,亦有神效。后以此方治愈多人。
4,附子粳米汤
方药:半夏,炮附子,甘草,大枣(切),粳米。
病症:寒性腹痛。
腹痛一症,极为复杂。所谓寒性腹痛,即自觉腹中寒冷,而疼痛剧烈者。女子腹痛,大都与月经有关。如无关系,可用此方治之。
70年代用此方5剂治愈了魏姓青年女子剧烈腹痛。最近有友人之妻,65岁,患腹痛。自言此次腹痛,与往常不同,有胸腔和腹部好像不能相通之感,如饮一口水,即积聚在上部,胸胁胀满,令人难以忍受,亦无大小便的要求。予以附子粳米汤,服2剂而愈。
5,大建中汤
方药:蜀椒,干姜,党参,加饴糖或糖稀。
病症:腹中寒或寒痛。
凡遇急性腹症,如肠套迭、肠扭转,都急速送往医院,所以二、三十年均未遇到过此症。我校机械系,有一吕姓女青年教师,自诉:自觉睡后从肚脐进冷气,所以睡觉必须抱着枕头,方觉好些。亦不腹痛,亦不呕吐。笔者与真武汤以祛寒。可是服12剂后,竟毫无作用。
5月26日又来求治,言未见好转,笔者甚为惊奇。试投大建中汤,令服6剂,如见好转可服至痊愈。后来告知服16剂而得治。
6,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方药:厚朴,半夏,党参,甘草,生姜。
病症:腹胀、气痛。
此方治腹部胀满有特效。
笔者用此方时,惟恐其失去治腹胀特性,不敢与他方合煎,亦不同服。此读日本各家医案可知,并非笔者的杜撰。另外,1987年5月2日由朱姓友人引一许姓女中学教师来就医。
患者说:近几日下腹部疼痛不止。曾去过济南市各大医院检查,皆査不出疼痛病原,无法手术。诊之,其他均无异常,惟独下腹部有气一块,笔者诊断为气痛,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并言如欲急愈,每日可服2剂。后来告知服3日后,已不再疼痛。3日内共服6剂痊愈。
7,旋复花代赭石汤
方药:旋复花(布包),代赭石,党参,半夏,甘草,大枣(切),生姜。
病症:噫气。又治胶粘性咳嗽。
此方治疗单纯噫气有神效。
所谓噫气,又称嗳气、打呃、打嗝、呃逆。此症为膈肌痉挛,急促吸气后,声门突然关闭,发出声音。另外,噫气亦有和胃癌有关者。噫气一症,若服旋复花代赭石汤六剂以上,尚未见好转,应去医院检査,如排除胃癌,仍服此方。
#中医##春日生活打卡季##春日星能量#
经常肚子疼、拉肚子的情况,是典型的慢性结肠炎的表现。慢性结肠炎临床上表现为结肠反应性异常增高,也就是饮食不洁、心情郁闷、冷空气都会引起肚子疼、拉肚子。严重时会出现黏液脓血便,并会出现里急后重的症状,也就是拉完还想拉。此病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治疗需要分两步:第一、可以口服黄连素片、易蒙停胶囊、柳氮磺吡啶片、结肠炎丸、补脾益肠丸、补中益气丸、都有效,可以长期吃。第二、需要病人的配合,否则单靠吃药是很难根治的。平时注意绝对不能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所有要吃的、喝的必须是热的,包括喝水,剩饭、凉菜也不能吃。可以多喝粥,自己在家现熬最好。情绪对病情影响很大,情绪不好,慢性结肠炎就容易发作,一定要控制好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