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资助、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世纪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需求发生明显变化的背景下,动物医学专业旨在培养能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国计民生的应用型人才,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临床实践教学熟练掌握本专业在临床生产实际中所需的各种技能,并具有创新性思维,以满足在兽医领域各个行业和部门对人才的需求。
二、学历层次及规格
本专业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升本层次。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注重考核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以及应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体要求与一般普通高等学校动物医学专业水平要求一致。
凡取得本专业所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合格成绩和规定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合格,毕业论文答辩达到规定要求者,颁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且符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位授予条件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将获得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证书。
三、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职业道德水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备畜禽疾病诊断与防治、动物检疫、兽医卫生检验等动物医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兽医业务部门、畜牧生产部门、公共卫生部门以及大型养殖企业与兽药企业从事动物临床疾病诊疗、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动物检疫与食品安全监管、兽药与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人兽共患病防治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掌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掌握畜禽疾病防治、动物检疫、兽医卫生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临床诊疗、动物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管理与监督的实际工作能力。主要包括:
1.掌握兽医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动物疾病诊断、病理检测、化验等方面的操作方法和技术;
3.具有兽医站、畜禽养殖场、宠物医院等行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实践技能;
4.熟悉国家兽医领域的基本政策和法规;
5.了解动物医学的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满足兽医行业的工作需求;
7.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专业代码:090401
五、主要课程说明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说明略,见全国统考大纲)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
指定教材:滕可导主编,《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全国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4.动物生理生化
指定教材:耿立英,张香斋,李佩国主编,《动物生理生化》,科学出版社,2016。
5.家畜病理学
《家畜病理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包动物病理解剖学和动物病理生理学两部分。动物病理解剖学部分的内容有:疾病概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细胞对伤害的应答、适应与修复、炎症、肿瘤;动物病理生理学部分的内容有:脱水、水肿、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DIC、休克。本课程研究动物疾病的病因、发生机制、形态结构及机能代谢变化、转归规律,为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奠定理论基础。
指定教材:
(1)郑世民主编,《动物病理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农林系列新形态教材。
(2)童德文、赵晓民、黄勇主编,《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实习指导》(第1版),中国林业出版社,202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6.兽医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含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动物医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和药物在机体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动力学(简称药动学)。课程的教学重点包括各个系统药物的作用机理、常用药物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抗微生物药的作用机制、抗菌谱、适应症及合理用药。教学难点包括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及作用机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药动学参数的意义;神经系统药物作用的各类受体的激动药或拮抗药的基本特点;抗微生物药物的作用机理、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使学生掌握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效、减少不良反应;并为学生从事药理实验研究、开发新药及新制剂创造条件。
指定教材:陈杖榴主编,《兽医药理学》(第4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7.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
《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兽医微生物学部分是研究、论述动物病原性微生物的形态、构造、致病性及其他生物学特性的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重点介绍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结构、营养需求与类型、分类特征、遗传与变异的机理、外界环境影响因素、生长繁殖条件;在此基础上介绍常见畜禽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致病因子、致病机理及基本的诊断和预防方法。免疫学部分是研究动物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组织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强调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在动物医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和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了解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指定教材:(1)陆承平主编,《兽医微生物学》(第5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2)杨汉春主编,《动物免疫学》(第3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0,北京市精品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8.家畜传染病与寄生虫学
(1)陈溥言主编,《兽医传染病学》(第6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材经典系列;全国高等院校兽医专业教材经典系列。
(2)汪明主编,《兽医寄生虫学》(第3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9.兽医内科学与兽医临床诊断学
《兽医内科学与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兽医临床诊断学部分是以研究动物疫病诊断为主要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等)、整体及一般状态检查、各系统检查(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和特殊诊断(心电图、B超、X线和实验室检查);兽医内科学部分是以研究动物非传染性器官系统疾病及群发性疾病为主,主要内容是运用系统的理论及相应的诊疗手段,研究动物临床常见、多发和群发性普通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预后、治疗和预防等理论与临床实践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临床病例和提出科学合理防治措施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对疾病的分析而学会撰写临床病例报告,为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能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动物内科疾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指定教材:(1)郭定宗主编,《兽医内科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2)邓干臻主编,《兽医临床诊断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6,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10.兽医外产科学
指定教材:(1)丁明星主编,《兽医外科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2023,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
(2)赵兴绪主编,《兽医产科学》(第5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全国高等院校兽医专业教材经典系列。
11.英语(专升本)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英语(专升本)》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内容。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译方面的基础应用能力,以适应立体化、信息化、个性化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实际需要。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巩固学生英语语言基础,使其能够基本正确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具备基本应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能力。此外,《英语(专升本)》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同合作,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语言、具有共产主义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目标
能听懂日常简单的英语谈话;能基本听懂慢速英语节目及题材熟悉、句子结构简单的简短会话、谈话、报道或讲座,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能就教材内容和适当的听力材料进行问答和复述;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且能表达个人观点、情感;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做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晰、流畅,语音语调比较准确。
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简单的表达个人观点,语言表达较为流畅;能就一般性话题及给出的提纲写作,能写短信、通知或便条等简单的常用文体,表达意思清楚,基本无重大语言错误。
能够较为准确的翻译基本简单句型及段落,并使用简单的翻译技巧;能较为准确理解难度一般、题材熟悉的英语短文,并借助语言工具,完成英汉互译,译文基本达意,基本无语言错误。
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明辨西方价值观,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西方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扎根中国大地构建家国情怀。
(三)选用教材
(1)《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1(思政智慧版)》,郑树棠主编,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ISBN:9787521316988,定价:69.9元
(2)《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2(思政智慧版)》,郑树棠主编,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ISBN:9787521316971,定价:69.9元
12.中兽医学
《中兽医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主要是介绍中兽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辨证论治、中药和方剂、针灸以及家畜常见病证防治。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具有独立分析和防治畜禽疾病的能力,并能贯彻“继承和发扬祖国兽医学的遗产”的方针,为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服务。
指定教材:许剑琴主编,《中兽医学》(第1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13.畜牧概论
指定教材:李建国主编,《畜牧学概论》(第2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14.动物福利
指定教材:贾幼陵主编,《动物福利概论》(第2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15.兽医公共卫生学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和食品污染与人类健康、人兽共患病的监测与控制、动物检疫与动物性食品安全、动物医学实验与人类健康、兽医公共卫生监督与管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兽医公共卫生学涉及的各项内容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问题。
指定教材:张彦明主编,《兽医公共卫生学》(第3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16.兽医法规
指定教材:陆承平,陈杖榴主编,《兽医法规导论》(第1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六、实践性环节及要求
1.含实践的课程及实践所占学分: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1)、动物生理生化(1)、家畜病理学(1)、兽医微生物及免疫学(3)、兽医内科学与兽医临床诊断学(2)、兽医外产科学(2)。
2.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结合动物疾病防治与诊断、卫生检验、动物检疫等内容进行一定的生产实践,撰写毕业论文或完成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