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对于“恶意举报”这一文明时代不应继续存世的恶行,玩家们早已是火里火里来,雨里雨里去,多少次被伤害到遍体鳞伤,也越挫越勇,甚至学会看淡“房间”里的一切。
比如,在刚刚过完五一节,社交媒体上又才歌颂了“后浪”所获自由是如何美好和珍贵时,便有一名玩家举报了国行PS4某项便利功能,导致国服PSN不得已进入到维护状态。面对似眼前曾相识的一幕,我们倒是不妨具体看看,当玩家、或者一些人利用玩家的身份,为了一己私利动起歪脑筋时,都会干出哪些龌龊之事。
一、消灭你,到底与谁无关?——举报
《三体》里面,无情感可言的三体星人一句“消灭你,与你何干?”即冷血又残暴,短短七个字便透露出“黑暗森林”这一茫茫宇宙间的冰冷生存法则。而恶意举报之所以被人痛恨,就在于它引入了一个强大到足以对大部分被举报者实施降维打击的无情力量。
莫名其妙被人举报,这就很无语。
仅就恶意举报而言,因为看着不爽,或者闲得蛋疼这种极度私人的原因就要拿起如此高执行力的武器,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无论之前举报PS4不锁区的“千古罪人”刘睿哲,还是这次敲锣打鼓举报国行PSN可由用户自行解锁网络功能的森里萤四,所作所为都极度幼稚。
相比当年的刘睿哲,如今大数据计算分发后的社交媒体和信息投递渠道,让一部分人已经越来越无法看到和了解自己心中以外的世界,进而无法对他人产生共情,才会“无聊”到因为“不爽”而举报。
这次举报成功,也无疑会让接下来原本有机会全球同步发售的次世代主机国行版,陷入到新的引进困难中,更悲观猜测,甚至有可能让国内主机市场退回到昔日玩家只能被迫选择水货的时代。
所以说为什么不能把武器交到疯子和傻子手里。
二、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开挂
如果不是因为恶意举报这件事让相对私人化的游戏消费行为与社会管理之间形成了交集,进而造成产业级别破坏力,那么开挂绝对可以算得上是玩家群体中人人得而诛之的行为,每当开挂者越来越多,除了他们的ma势必飞得漫天都是以外,对于遵守规则的玩家来说,游戏环境也会随着差到令人绝望的程度。
开挂者,人人得而诛之
CODMW自从战区火爆之后,开挂现象也随之越发猖獗,其中就包括了一部分国人开挂玩家。
近期,IW方面针对开挂问题频繁更新匹配机制和封禁力度,使得不少国内玩家在开加速器游玩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匹配速度慢或者“被扔进神仙服”的问题。
最初我们得知国外老铁也有类似情况时,还以为只是服务器日常性抽风,但很快IW官方就发出公告,将针对“科学上网”的玩家采取更多明确限制措施,这也被国内玩家认为是官方采取一刀切直至“锁区”的前兆。
开挂者毁游戏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客观情况来看,国外厂商对我国外挂产业链也的确拿不出太多反制手段,最后只能等到大部分玩家被开挂频繁破坏体验直至怒而弃游,才能倒逼开挂者“这游戏凉了我开挂也没意思,算了不玩了”。
如此这般劣币驱逐良币的魔幻戏码,从《PUBG》《APEX》到《战地》再到《CODMW》一路上眼,开挂者什么火就折腾什么,使得原本崇尚公平竞技的游戏乌烟瘴气。更可怕之处还在于,因为开挂盛行,开挂者高调,卖挂者猖狂,受其影响一些路人用户从一开始接触游戏是,心里便默认了游戏就应该开挂。
比如我身边当年玩《PUBG》的人里面,买什么挂,怎么用挂进行作弊,都已经成为了游戏系统的一部分,风气之恶劣,由此可见一斑。
三、请勿随地大小便——滥用公共空间
自定义功能的逐步完善,几乎是随着电子游戏技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从最初只能编辑角色名字,到大家如今熟悉的捏人系统,直至《我的世界》等创建类游戏自成一派。但是就像现实中存在各种公共场合不文明现象一样,因为某些玩家对游戏中自定义展示类功能的滥用,导致了游戏环境被污染。
当年,《COD黑色行动》为了鼓励玩家个性表达,允许玩家除了id名称以外,还能自行设计人物卡上的图案,虽然系统只提供了简单的图形备选,但又怎能限制住玩家旺盛的创作欲望呢?
很快,对战开始前的队伍列表里,你会看到无数“带画家”们在方寸空间上面满了各种尺寸或状态中“捷豹”“NZ”以及“捷豹大战NZ”(那个时期COD线上的国人玩家很少,所以这个锅基本与咱们无关)。
后来,动视在发布会上专门公告玩家将对此进行屏蔽甚至封号处理,但直到这项功能在之后的游戏里被彻底移除,才终于实现了“净网”。
后来厂商们在面对类似创作放权时,也大都会三思后行。比如NS的《喷射乌贼娘2》尽管允许玩家上传像素画在公屏上展览,但系统后台会专门进行筛选审核,饶是如此,偶尔还是能看到打擦边球的漏网之鱼,试图在全年龄游戏里散布不良信息。
而在中文id名方面,我始终搞不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国人玩家会沉迷用“糟粕伦理梗”给角色起名,或直接,或间接在名字里表示自己多么想要当其他玩家的“老爸”,难道真就那么喜欢在虚拟角色身上映射心中阴暗吗?
明明可以有图中这样有趣的表达,但有人偏偏就是不安好心
四、“我不给钱就不叫卖啦”——恶意退款
此前,曾有某中国玩家在社交平台上炫耀自己利用XBOX平台地区设置上的“漏洞”,在通关了《极限竞速3:地平线》之后,通过修改服务区实现了原本已经超时的退款请求,从而“成功”白嫖游戏,并且将自己的“经验心得”发到社交平台上进行炫耀。
这种“老子聪明到可以免费玩付费游戏”的骄傲着实令人作呕,明目张胆炫耀更是激起玩家群体愤怒,这只会让厂商在指定原本服务玩家的退款条例时产生更多后顾之忧,损害的是那些诚信玩家的利益。
一人作恶,最终让大多数玩家成为这个事件的受害者。
五、想发家致富您大可干点其他更挣钱的——数字倒爷
尽管现在主流的游戏主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盗版的侵蚀,但是不代表就完全密不透风。比如仍然有一部分人会利用破解版主机上的“金手指”先将游戏在本地做出修改,然后将游戏数据传输到正版主机,最后再用正版机把修改器改出来的量产内容挂到X宝、X鱼贩卖以获利。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当属《精灵宝可梦》。从3DS时代开始,就已经有人贩卖修改过的6V品质宝可梦,进入NS时代后,因为产品破圈使得更多普通消费者入局,于是宝可梦贩卖到了《剑盾》发售时已经成了常态。
火箭队都看不下去了
如果说这种偏向单机游戏内容的买卖尚且存在“智商税”,“我改自己的游戏碍着你什么事儿了”,那么一些“倒儿爷”在NBA2KMT模式的“经营”行为就说不过去了。
这些玩家长期泡在拍卖行里,会定时定点大量吃进并囤积稀有卡,让那些需要这些卡充实阵容或者完成收藏挑战的玩家只能从他们手里高价购买,然后他们再把所获得的虚拟货币以真实货币“汇率”交易的方式在第三方平台进行售卖,从而完成整个供应链。最终这种“倒儿爷”做法,相当于是提高了其他玩家正常情况下体验游戏的成本。
六、用盗版资源嘲讽官方制作人——迷惑行为
对于这种情况我已经无法归类了,便只能拿出“迷惑行为”这个万用模板先勉强对付一下。
事情发生在3DS版《精灵宝可梦日/月》发售前一周,原本,这款游戏作为任天堂首次官方汉化的《宝可梦》系列正代作品,又是同步中文首发,其来之不易,一度让国内玩家泪流满面,只等着游戏发售后冲上一套双版本,从此开启正版训练师的人生新章。
谁知后面有了令人不快的展开
但是,就有个别人下载了,游玩了,然后拿着自己的“成果”,居然高调跑到《宝可梦》制作人的推特下面“炫耀”战绩,更可恨的是,此人还特意把用户id改成了国内宝可梦社区的名字,生怕全世界玩家不知道向何人发泄怒火,此人完全称得上是玩家之耻了。败坏了中国玩家,乃至是国人的形象。
七、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你也可以买嘛——冒名顶替
和《精灵宝可梦日/月》承载的纪念意义类似,《最终幻想15》也是日本老牌RPG的首次官方中文版同步首发,为此,国行代理商还专门在上海举办了一场线下玩家发布会,并且预备下大礼,那就是与会玩家凭借进场时佩戴的电子手环,可以参加抽奖活动,两名幸运玩家将会获得《最终幻想15》PS4版限定主机。
结果这两台主机的名额却出现了三个获奖者,混乱中导致一台主机遭到冒领,而事后才知道真正的那位获奖玩家却被挡在了幸运大门之外。
当天现场活动结束,黑市上竟然流传出了那台中奖主机,因为当时国行版限定机还未发售,不存在其他入手渠道,因此大家瞬间破案,这个卖家就是盗领者。后来得知原来他是通过拆卸手环并重置了其中led灯的颜色,才能在只有两个中奖名额的情况下生生挤进成为第三者。
有盗实体物品的,还有盗虚拟名号的。去年《魔兽世界》怀旧服上线,抛开游戏本身不谈,仅就《魔兽世界》多年来在我国积累的人气,早已玩家中诞生了一批人气颇高的“意见领袖”。
而有人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提前将自己的怀旧服id改成了那些知名玩家的名字,之后再去找到对方本人,企图以高价把id名售卖给对方,这种做法就和疫情期间突然冒出一堆商家以“钟南山”为名注册商标是一码事,都是希望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他人的名声之上。
对于作恶者,我不想说什么“好自为之”一类的场面话。
结语: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不会天真到以为光是许愿或者点蜡烛,恶人就会变好。只能说在如今规模越来越大,细分程度也越来越高的游戏产业中,必然会有人钻营出各种非官方,或者不正规的盈利渠道,玩家们只能尽量擦亮双眼,多听多看了。
【17173新闻写手团队招募启事】
你将获得竞争力的稿酬,有机会抢先试玩新游,并和小伙伴们一起疯狂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