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辛辛苦苦挣的钱,就是为了让自家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结果却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这个“最好骗”的群体,不仅发展出了一个新职业,甚至已经形成了新型的产业链,一声叹息。
知名艺培机构也“跑”了
宝妈2千多万血汗钱打水漂
这两年,跑路的机构多的去了,以为精明的自己躲过了P2P,没有入股市,也没有做基金定投,更没有入信托的实力,躲过了镰刀,但万万没想到,给孩子报一个课外班,老板闭店跑路了。
近日,艺术伞国际儿童艺术中心(下简称:艺术伞)的多名学员家长反映,艺术伞多家门店于5月1日后突然闭店。
名字叫艺术伞,为孩子撑起一把伞,结果雨没挡成,风没遮住,甚至还制造了一波风雨。
然而,这年头,再大的机构再老的店,也信任不过了。大环境不好,很多机构撑过了疫情,却倒在了疫情后的复苏时期。
在北京,暴雷的教培机构不在少数。
一句“北京的父母哪个不经历过两三次?”透露出了多少心酸故事。
最可恨的是,跑路的老板们自己丢下了一堆烂摊子,不知道“润”到哪个地方享乐了,留下辛辛苦苦维权的消费者。
艺术伞的一位受害宝妈称,自己即使打官司胜诉了也没有用,没人管,一样拿不到钱。
这种有预谋的机构,它们的资金链断了,或者资金早就已经被转移了,最后消费者拿到钱的几率并不大。
他们早已经把法律法规吃得透透的,保证自己的账上干干净净,消费者即使打官司也一分钱都捞不到。
图源:央视新闻
就像这位受害者愤慨的一样,“信任被奸商碾成了渣”。
艺术伞在北京市6家门店的注册公司有两家,为北京市童之绘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小番茄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均于今年4月变更了法人代表。
图源:天眼查
而现法人有高达54项高消费限制及1千多万债务。
此外,在艺术伞变更法人后不久,就有一位新聘的运营经理到位,结果没几天,店就关了。
这种临时变更法人和匆忙退出运营经理的举动,和“职业闭店人”那一套路数如出一辙。
这些“职业闭店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分工合作,有的人负责运营管理,有的人负责售后,有的负责陪消费者玩法律纠纷,有的负责应付监管......
所以,从表象来看,你以为有人出面处理此事,以为老板还算有点良心,殊不知,这只不过是“职业闭店人”的一贯操作,实质就是跑路了。
他们只不过是采取缓兵之计应付你一下,钱是不会给的,但是态度很真诚,协商和退款的话术一套一套的,他们对监管的态度也是很真诚的,看着就像是一个愿意承担责任的商家。
然而,这恰恰也是“职业闭店人”带给消费者维权难的一个关键问题。
因为商家确确实实是在处理售后,你无法去认定它属于恶意的侵权和欺诈行为,最多就会按照普通的经济纠纷去处理,这也导致了消费者维权困难。
据家长不完全统计,此次艺术伞的闭店风波涉及学员约2000名,剩余课时金额达2500多万元。
最无耻的是,明明知道店铺经营有问题,艺术伞在关店前还在疯狂促销推出大额预付的优惠活动,预付费均在万元以上,购买2-3万课包的家长不在少数。
受害的家长们纷纷表示自己“被套路”,闭店前先是搞活动促销鼓励家长们续费,接着发布放假通知,同步变更企业法人,最后突然宣布关店,一整套“流程”下来,顺利完成“跑路”。
“坑了多少人的钱,这种黑心商家太可恶了。”
维权的家长们
本来是为孩子选择的在家门口的“娱乐成长空间”,结果现在不仅钱打了水漂,孩子的快乐也要被残忍中断了。
早在2023年12月22日实行的《北京市营利性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课程预付费管理办法(修订)》就规定了教培机构的费用管理方式,要求校外培训机构收取的培训预付费用,需全额存入该机构的预付费存管专用账户。
可即使这样,还是避免不了机构的跑路,商家们视若无睹继续我行我素,托管账户“形同虚设”,也让一次次经历维权的家长们心力交瘁。
人心不足蛇吞象,预付就是个坑。
预付,只有一个好处,就是缓解老板的资金压力,然而它也让老板看不清自己的真实财务状态。
这些教培机构钱都去哪了?
近年来,培训机构跑路,已然不是新鲜事了。
那就只有一个理由,便是债台高筑到实在无法解决,最后只能选择撒手跑路了。
实际上,很多教培机构的老板其实是不会规划的,他们收来了一大笔预付款之后,就哐哐开始着手新开一家门店,过快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
或者以为这笔钱是自己的,买房买豪车一顿支出,钱一下子就花没了。
所以窟窿越大,学费收的慢一点就入不敷出了。
这种模式就有点像拆东墙补西墙,没有新顾客预付的话,就填补不上这个窟窿,最后难以维持,只能跑路收场。
实际上,这种通过预付费项目的机构不在少数,除了教培机构外,还有美容美业店、健身房、宠物店等等。
只不过,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却得不到保障,“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的行为屡屡上演,不仅维权难,而且也在逐渐消耗大家的信任。
品牌运营门店是需要方法的,而不是盲目地用优惠促销活动去快速回笼资金,对于教培、健身房这一类预付模式和重资产运营的企业,想要屹立不倒,是需要建立成本领先优势的。
在当下的大环境,不管是房租还是人工,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有时候关店也是及时止损的做法。
或许“小而美”的经营法则才是最适合的,再怎么也不至于会亏钱,因为规模小,成本好掌控。
不管怎么说,屡屡发生的“跑路”事件,已经让很多预付费模式的行业遭到不少的重创,行业需要规范起来,让消费者得到保障,能够安心消费。
预付式消费经营者在申办有关手续时就应严格监管,对其实行信用管理,对曾有失信行为的商家应注明,以便监管部门核查和消费者选择。
预付之殇,何时休?
在这里也要提醒一些教培机构的老板,一定要精准地计算好自己的资金安全和做好目标规划,不然的话,实在补不下去窟窿,最后也要被逼的跑路。
对于消费者而言,一定要警惕大额预付,守好自己的钱袋子,擦亮眼睛,保持理性,尽量不要大额预付。如果实在无法避免预付充值的门店,可以先少量预付,按照月或者周付费。
此外,还有一条重点强调,大家切勿通过转账或现金等方式将培训费用支付给除预收费资金监管账户以外的任何账户。
如果不懂分辨的话,在付款的时候可以留意下,扫码显示的是监管账户,不是个人机构的账户。
如果把钱交给监管账户的话,可以后期通过监管账户退还。交给机构的话后期暴雷了只能是认栽。
除了消费者保护好自己以外,更注重的还是大环境要监督起来。
少有家长是多面手,在校内学习基本的课程外,多数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还是需要依靠课外的教培机构的,所以还是希望可以有一个严厉、切实且有效的监管制度,保障消费者的权益,让孩子们可以有一个稳定可持续的课外学习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