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岛市总工会辖10个区(市)总工会和2个功能区总工会,153个局、公司、集团和直属基层工会。按工会统计口径,全市建立基层工会组织9836个,涵盖法人单位29267个。建会单位有职工163.3万人、工会会员158.1万人。获全国先进30项、省级先进45项,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近200篇次。在山东省2020年度各市工会新时代工作创新发展标准化管理评定中居首位。
2020年,青岛市总工会开展“每周一讲”职工大讲堂41场,编发《抗“疫”先锋》等专报157期。打造“劳动者”融媒体平台,刊播126期。开展“弘扬三种精神·共圆百年梦想”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劳动铸魂”市总工会建会70周年暨五一国际劳动节系列节目,制作“燃烧激情,乘风破浪舞”200余条视频,1000万余人次浏览。打造30个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新建劳模工匠展示馆、劳动公园和劳动者大街等职工思想教育阵地,建成100个市级“职工书屋”。评选青岛市最美劳动者、工会主席200人。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获评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宣传典型。
2020年,青岛市总工会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机构,发出抗疫、募捐倡议书,全市4000余名工会干部参战。筹措医用消毒酒精10吨、口罩20余万只,为机场、火车站等防控一线单位提供保障。筹集6000余万元慰问职工31.4万人。实施关爱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八项措施”。开展疫情影响企业和职工队伍状况调研。开通“易防疫”信息采集追溯管理系统,免费为近200家企业服务。组织2万余名工会志愿者协助医务部门开展核酸检测。在全市职工中开展“疫情防控大讨论、聚力防疫促发展”活动,排查整改安全隐患5692项。
2020年,青岛市总工会开展“当好主人翁、携手战疫情、聚力新攻势、建功奔小康”创先争优劳动竞赛,包括90项重点工程、行业技能和“十强”产业劳动竞赛等劳动和技能竞赛3000余项,参与职工100余万人。建成涵盖520余家企业的工友创业联盟,带动就业2万余人,帮扶创业企业274家。依托“工友创业园”等平台,扶持创业2734人。举办市工友创业大赛,200余个项目参赛;获山东省工友创业大赛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各1项。搭建用工大数据平台吸纳企业1357家,提供工作岗位3.6万个。为3.5万户次小微企业返还工会经费2731万元。创新6项运行机制,推进66个单位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全市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10万余项;培树全员创新企业100余家,推荐4家企业为省级全员创新企业;命名市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3个;命名青岛大工匠、青岛工匠50人,培育命名全市各级工匠500人。培树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13人;培树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8个、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6人,省工人先锋号17个、齐鲁工匠5人;培树青岛市工人先锋号150个、市五一劳动奖状50个、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00余人。搭建主席招商平台,建立工会双招双引“项目库”。
2020年,青岛市总工会投入1.6亿元,建设市工人文化宫职工服务阵地,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投入8000万元完成7个“市办实事”项目,惠及职工300余万人次;在全国率先搭建“四位一体”职工赋能平台,培训职工6万人次;建设职工子女寒暑假爱心托管驿站203个、户外劳动者驿站575个;建立员工帮助计划(EAP)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站点)148个,服务职工150余万人次;组织5500余名劳模职工疗休养、2.58万名职工健康体检,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覆盖80万人次,向全市一线职工送文艺演出100场。全市工会筹集资金8000余万元,开展关爱职工“四季歌”活动。改扩建工人文化宫8万平方米,承办全国工会贯彻落实文保法推进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作经验交流。拨付资金400万元,支持贵州省安顺市、甘肃省陇南市、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山东省菏泽市等对口帮扶地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惠工优选”板块,全市工会会员企业和职工认购价值1800余万元物资;组织全市工会参与“消费扶贫月”活动,购买扶贫物资价值1000余万元。投入324万元支持“突破平度莱西”攻势。为3022名村民进行免费体检。
2020年,青岛市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100人以上企业建会率100%,25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会率89%,新建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78家,全市1063个社区、村居全部建会,新发展农民工会员16.1万人。开展“双争”活动,获得国家级荣誉12项、省级荣誉17项。拓展“123456”法律维权体系,建设74家镇(街道)职工法律服务站,打造300人组成的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建立205个劳动关系监测点,创新“四云”法律维权服务模式;参加全省集体协商大赛获一等奖;配备48名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举办“千企协商集中签约”活动。全年办理职工法律援助案件2559起,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6700余万元。推进智慧工会建设,建立涵盖150万名职工的实名制数据库。建立联通各区(市)、市直工会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劳模管理服务区块链系统,全国首创机场劳模VIP通道。“智慧工会普惠服务平台”被全国总工会、中央网信办授予“市级十佳平台”称号。
2020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市委员会(简称“团市委”)深化青年大学习行动,组织网上主题团课34期,参与团员青年550万人次。组建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青年宣讲团。组建青年榜样宣讲团,开展“青年榜样云宣讲”活动,线上线下覆盖近700万人次。组织全市69万名少先队员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六一”寄语精神。开展“红色大讲堂”6次,参与队员达180万人次。制作“青年时尚艺术节”宣传片、“青春之岛创业之城”青创先锋行动宣传片、“青春之岛青年建功”宣传海报等。组织2020年“时尚青岛”短视频大赛,评选优秀新媒体作品28部。
2020年,团市委启动基层团建工作项目10个。打造“青年之家”示范样板5处及示范项目10个。整治软弱涣散团组织15个。建立青年工作委员会。加强团干部协管,指导6家团组织完成换届选举,批复团干部任免职36人次。选配第三批机关挂兼职团干部20人,建立挂职团干部导师带徒机制。举办培训班22期,培训团干部、青年骨干2003人。开展“青年担当防疫情青春建功促发展”主题团日活动。出台红领巾标志标识规范和保护专项整治方案。筹集希望小学建设款750万元,新建希望小学23所;筹集结对助学款51.18万元,资助困难家庭学生508人;筹集希望小屋建设款300余万元,建设希望小屋196个。
志愿服务工作2020年,团市委开展阵地化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发出6道“助力创城青春同行”志愿服务招募令。组织80支青年志愿服务队伍、7000名青年志愿者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拓展青年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做好“助老、助困、助残”工作。推进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推选省级先进集体11个、先进个人112人、优秀教师52人。
服务中心工作2020年,团市委举办7场“青鸟计划·唯才唯青岛”2020年青岛市青年人才“云上招聘会”,吸引620余家企业发布2.4万个岗位。建成青年驿站11处,提供床位57张,发布就业岗位推荐、创业政策推介信息118条,提供服务100余次,其中30余人在青岛市就业。举行4期“青咖会”。发起“胶东五市青年+工业互联网行动”。
青春建功行动2020年,团市委举办2020年青岛国际青年时尚艺术节。举办8场“这里最青岛”系列推介活动。开展“青春之岛·青年智汇”——“我为攻势献计策”青年创意大赛,征集建议1200余条。开展“农民复产、青联服务”爱心助农销售活动。开展“我爱青岛”我为青岛代言主题活动、致敬城市奉献者系列公益活动、“青春之岛聚爱成海”等活动。推出《2020为爱发声》等原创音乐作品,征集红领巾居家战“疫”艺术作品并结集成册。
榜样引领作用2020年,团市委培育“两红两优”(五四红旗团委、五四红旗团支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青春担当好团队、乡村“好青年”等全国级先进典型8个、省级先进典型45个、市级典型541个,3人获“山东青年五四奖章”。开展争做“新时代青岛最美青年(青岛向上向善好青年)”主题活动。开展“青春之岛·青春担当”青年榜样云宣讲3期。培育选树一线青年岗位能手70人、青年突击队30支、青年文明号集体60家。开展2020年全市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大赛暨风采展示活动和少先队组织“先锋中队”创建活动。
2020年,青岛市妇女联合会(简称“市妇联”)开展“巾帼心向党奋进新时代”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巾帼宣讲团、女性大讲堂、“妇女之家”的作用,开展微宣讲、云宣讲、文艺宣讲。开设《15个攻势中的“她力量”》专栏,制作系列电视访谈,开展云宣讲等活动,宣传各行各业的巾帼楷模。挖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勇敢奋战、表现突出的妇女先进典型,命名50户抗疫最美家庭,其中2户家庭入选全国抗疫最美家庭。平度市妇联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2020年,市妇联搭建女企业家与青岛经济发展合作平台,邀请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在青岛市召开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举办女企业家走进青岛“共话合作·共赢发展”主题活动,来自全国的近300名女企业家参加活动,达成合作协议10项。指导妇女居家期间学习技术技能,线上受训15万余人。举办网上专场等招聘会31场,为妇女提供4878个就业岗位。与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推出“巾帼贷”系列产品,发放贷款1092万元。制定《关于2020年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专题会议。全市有美丽庭院示范户20.25万户,示范户创建率27.77%,美丽庭院示范户村庄覆盖率达到100%。
2020年,市妇联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教育和性别平等进中小学项目试点。完成“十三五”妇女发展规划和儿童发展规划终期监测评估报告。在全市建立“妇女微家”2134个,选树50个市级示范“妇女微家”。开展“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普法宣传和《民法典》走基层进家庭公益宣讲活动。加强反家庭暴力经常性工作,建立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联动机制。“12338”妇女维权热线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1429件次。落实2020年为妇女儿童办的5件实事。深化“春蕾计划”等公益项目,发动社会各界捐款191.12万元,资助春蕾女童3170人。
2020年,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市文联”)举办青岛市首届农民艺术节,包括艺术节开幕式、首届农民诗歌节暨第四届“诗探索”中国春泥诗歌奖、农民剧团戏剧展演、首届农民书画展等8项活动,评选出农民艺术家15人。推出“艺术让城市更美好”——青岛市第十六届“五月的风”大型文学艺术系列活动90余项。承办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展览。举办“爱青岛,让青岛更美好”——青岛市“学深圳、赶深圳”原创文艺作品汇报演出,展示城市精神、助力城市发展。
2020年,市文联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惠民活动,元旦春节期间到区(市)开展文艺惠民系列活动30余项。利用线上、线下平台,举办文艺惠民演出、书画笔会等18项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举办山东省曲艺家协会大鼓书艺术展演和曲艺专家讲座培训走进即墨活动。举办“摄影公益大讲堂”,线上收看人数3500余人。组织艺术家赴贵州省安顺市、甘肃省陇南市开展文化交流和帮扶活动。
2020年,市文联举办“千名文艺骨干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班”、首期新文艺群体培训班,300余人参加培训。各文艺家协会分别举办专业培训,培训会员1000余人。
截至2020年底,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市科协”)有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87个和基层科协组织410个;辖青岛海洋科技馆、青岛市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青岛市科技馆等3个事业单位。全市有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17处。
2020年,市科协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庆祝活动和最美科技工作者宣讲团进校园活动。“魏世杰科普丛书”出版发行。55人获评第十二届青岛市青年科技奖,10人获评青岛市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获评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利用“融媒体”宣传科技工作者事迹,设立《科学你好》电视栏目。向科技工作者发出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倡议,动员市医学会、市分析测试学会、市心理卫生协会等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医疗救治、心理疏导、科普宣传、志愿服务等工作。在全市科技工作者中开展“抗疫有我、岗位建功、科创青岛”行动。
2020年,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在青岛市召开,举办各类活动32项,46个产业和人才项目签约落地青岛市,意向投资总额4亿余元。青岛市政府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签署“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合作协议,累计引入高端“会展赛”7个,开展国际科技交流活动3次。青岛市入选“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出台《建设“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行动方案》。推进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成立青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新建离岸工作站5家、海外创新驿站3家。举办中国(青岛)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新锐青岛·2020年全球海洋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签约项目30余项,其中12个科创项目注册落地,注册资金1.07亿元。新建院士工作站5家,新增进站院士6人、专家38人、合作项目11项。举办2020年青岛国际水大会,促成战略合作、产业联盟等项目3项。举办青岛市第十八届学术年会,组织学科发展论坛16期、学术沙龙10场、科技创新论坛9场。
2020年,青岛市10个区(市)136个街道(镇)成立科协组织。市科协加强调度指导,优化企业科协服务、审批、成立、联络等工作流程,搭建企业科协成立“绿色通道”,建立标准化企业科协工作“资源包”。青岛市累计在中国科协绿平台注册企业科协172家。
图752020年9月10日,“蔚蓝之心——归国海洋科学家带你认识大海”大型展览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幕。(市侨联供图)
2020年,市侨联发挥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海洋专委会和市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的优势,召开助力“经略海洋”专题研讨会,开展海洋经济主题调研等活动,出版发行《经略海洋2020——健康海洋》专著。聚焦蓝色前沿参政议政,出台《关于加强侨情专报工作的若干意见》,组织撰写建议99篇,其中30篇被上报中央领导,市侨联获全国侨联系统信息工作一等奖。突出青岛海洋特色,在北京举办“蔚蓝之心——归国海洋科学家带你认识大海”大型展览,宣传展示童第周、曾呈奎等61名海洋领域杰出侨界专家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的贡献,展览在8个主流媒体平台播出,累计在线观看人数333万人次。
(详见第374页)
2020年,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市工商联”)在市政协第十三届第四次会议上提交组织提案2件、界别提案1件,并作题为《创新思维,转换打法,推动民营企业渡难关再创业新发展》的发言。开展“推动民营中小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的对策建议”等重点调研。开展工商联界别市政协委员走进青岛中德生态园等活动,组织14家商协会对行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组织9家商协会进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分析座谈和高水平开放调研。
2020年,市工商联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打造“党旗领航”工作品牌。推进“百千万提升工程”,打造“智慧党建”平台,实施“星火培养工程”,建设市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7个,选派6名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指导员到直属商会党组织指导党建工作。会同市委组织部选派43名商协会企业家兼任村党组织副书记。加强教育引导,制订“政治引领”工程实施方案,联合“胶东四市”(烟台、威海、潍坊、日照)工商联与中国海洋大学成立“民营企业成长学院”。举办“民营经济大讲堂”线上讲座73期、“青岛企业家讲堂”7期。市工商联引导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百村百品进百强”等活动,参与活动的民营企业购买价值7000余万元的扶贫产品。317家民营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脱贫攻坚行动,结对帮扶295个村,帮扶贫困群众31166人,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345万元。
2020年,市工商联首次承办“青岛·2020年企业家新春联谊会”,会上挂牌成立首批8个“双招双引”工作站、8个“双招双引”联络站。举办青岛—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交流与合作对接会等活动。推进科技装备产业园项目,引进华讯方舟集团等产业链企业24家。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等“四为”专项行动。推动企业应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促成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上市融资。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融投资担保商会累计为8743家民营企业解决100亿元融资需求。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开展“保就业、引人才”人力资源供给侧专项服务,举办“青岛招才引智名校行”线下招聘活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首次邀请33名中共党员民营企业家和商会代表列席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为53家商协会开通党委政府文件“户头”,会同市纪委在20家商会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为会员企业提供维权服务,成立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会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开设矛盾纠纷化解信息系统。组织青岛市部分律师事务所完成200余家商会及会员企业的法律体检工作。
2020年,市工商联出台《关于促进全市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完善《市工商联商会协会管理办法》,指导开展镇(街道)商会登记管理工作,崂山区、胶州市实现镇(街道)商会全覆盖。组建青岛市商会服务中心,指导成立青岛市鸡西商会等8家商会。深化“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培养工程”,推进青年企业家到政府部门挂职,成立“青深”青年企业家联盟,举办“深青相拥·链接未来”第二届创新创意论坛等活动。
2020年,青岛市举办高端会议、重要展会、节庆活动等330余场,促成意向投资1000亿余元,获2020年中国十佳会展名城、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等称号。
2020年,青岛市获批设立中日韩商务理事会、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实业家委员会青岛联络办公室。向321家国际商协会、70余家驻青外国机构及外资企业、127家国外友好合作商协会发送青岛招商函及慰问信,开展线上外联1000余次。走访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驻京使领馆,赴北京市、上海市等地走访外资机构、商协会组织;巩固与德国、日本、韩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及英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国家外资机构、商协会的联系;与哈萨克斯坦、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商协会建立联系,与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签署合作协议5项。引进总投资额3亿元的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纺织服装项目。全年实现合同外资2.5亿美元、合同内资88亿元。
2020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青岛市分会(简称“市贸促会”)为企业提供涉外商事法律服务,为企业调解纠纷10起,举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涉外法律风险防范等专业培训11次。出口货物原产地和各类商事认证等服务窗口全部入驻青岛市民中心,实施“一窗受理”“一条龙服务”模式,推行“企业自主打印”,帮助1100余家企业实现“足不出户”网上办证,签发原产地证书11.55万份,完成全年任务的110%。市贸促会为61家企业免费出具青岛市首批新冠疫情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132份,涉及43个国家和地区,合同金额约4.28亿美元。
2020年,市贸促会围绕“代言工商”职能,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服务企业工作。为全市企业提示疫情造成的航运物流、订单履约、支付结算等环节的预警信息128条,举办“疫情防控涉外法律风险防范”等专业培训10次,累计1400余人次参加。举办2020年青岛自有品牌零供对接会,助力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开拓国内零售市场,意向成交额约3200万元。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商会会员银行机构与企业对接,为7家企业贸易融资1.22亿元,为小微企业贷款500万元,实现流动资金贷款2.98亿元。
2020年,市贸促会宣传推介工作经验,参加国际专业会议管理协会(PCMA)组织的“世界会议产业日”视频会议,在线向全球近1000名专业人士宣传青岛市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推介会展环境。“线上会展”等经验做法被中国贸促会转发。市贸促会获评“全国贸促系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青岛市制发残疾人脱贫攻坚系列文件,成立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工作任务,全市建档立卡的7040名残疾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落实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残疾人保障政策。推动落实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问题,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优化办理程序,完善发放机制。全市约3.9万名低保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约9.8万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为12万名残疾人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服务;为5500余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为3970余名残疾学生(或残疾人子女)提供教育救助和奖励。
2020年,青岛市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攻势提升行动,实施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3.1万人,精准康复服务自查评估7000余人,残疾人康复服务9.57万人次,配发辅助器具2600人次。全年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2729人。为重度聋儿成功实施电子耳蜗植入手术32例,实现“筛查一例,救助一例”,其中29人进入普通小学就读。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残疾人达7.5万人。推动残疾人心理康复工作。
2020年,青岛市推进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重点解决贫困残疾人“出行难、如厕难”等问题,对全市6970户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进行改造需求调查,完成有改造需求的1694户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工作。建设“叨叨巴士”公交导盲系统,通过公交智能调度指挥中心、智能调度车载、手机三方联网互动,帮助视力残疾人实现乘坐公交车独立出行,全年覆盖227条公交线路,4000余人次使用。
2020年,青岛市红十字会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困难家庭人员纳入救助范围,开展人道救助工作,救助平度市、莱西市、即墨区等区(市)困难家庭老人、儿童313人,救助金额51.5万元;在贵州省安顺市、甘肃省陇南市、山东省菏泽市三地建档立卡,开展贫困人口“心耳康复、光明行动”专项救助活动,筹集资金100万元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失聪儿童、白内障老年患者的医疗救治。发挥微尘基金会、玫瑰基金、小草基金等公益基金的脱贫攻坚作用,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筹集款物价值300余万元;捐款437万元资助1794名“阳光少年”、70名贫困大学生和49名“失依儿童”;通过“女性成长、粉红丝带、英才助学、爱老陪伴”4个公益项目,累计培训、救助贫困大病女性、中小学生、孤寡老人等6379人次,发放“爱心午餐”4.51万人份。
2020年,青岛市红十字会升级“第一响应人”云平台,全市红十字系统救护员培训实现“一点登陆、全网通行”。依托“爱青岛”APP平台,在“世界急救日”宣传月期间举办线上“红十字初级救护知识竞赛”活动,2.44万人次参赛。全年完成救护员培训4830人次,新增应急救护培训基地2处,探索“VR+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模式,2000余人次参加体验和学习。各救援队参与小珠山山林火灾、平度市山林火灾、洪涝灾害转移受灾群众等救援行动,进行安全避险知识宣讲800余场次,直接受益群体3万余人次。青岛红十字搜救队获评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
2020年,青岛市红十字会落实无偿献血“三免”政策,向全市1.5万名爱心市民发放“无偿献血荣誉卡”。动员采集新冠肺炎康复期血浆5人份,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保证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开展“无偿献血推动月”活动,全年10.09万人献血,献血总量3.64万升;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志愿者新增950人,比上年增长58%,完成3.98万人次入库回访,新增数和回访数均居全省首位;12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累计实现捐献100人;新增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志愿者466人,实现遗体捐献943例、角膜捐献1458例、器官捐献931例。建立“青岛红十字干细胞库”,制定《青岛红十字干细胞库管理办法(试行)》,推进围产组织捐献试点工作,完成捐献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