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京报教育频道联合千龙智库共同发布《2020年度“UP新力量”教育品牌影响力舆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报告公布了2020年教育行业十大问题,包括教师资质乱象,学员退费难,夸大、虚假宣传,内容低俗侵权、游戏化,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教育机构业绩亏损造假,获客成本高,教育贷套路,预收费超期,违规竞赛。
其中,学员退费难成为2020年教育行业十大问题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报告显示,多家品牌教育机构都曾因退费难、霸王条款等问题被媒体及消费者曝光,“教育机构退费难、退费规则复杂、退费周期长等学员退费问题成为教育行业消费者重点投诉对象之一。”
此外,夸大、虚假宣传成为教育行业一大痛点。报告显示,教育行业中虚假宣传与学员退费难关联度较高,消费者被某些教育机构夸大的宣传培训效果和师资力量吸引,试用课程质量与实际课程学习模式差距较大,办理课程培训业务后遭遇退费难、退费门槛高等难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姜朝晖表示,从教育政策导向来看,更加重视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和治理,持续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收费管理等进行查验,打击整治唯利是图、师德失范等不当行为。教育培训机构要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规范培训行为,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供给。
一、2020年教育行业十大问题
千龙智库通过对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新京报旗下教育类消费维权平台“教侦”、新浪微博等网络诉求及媒体曝光问题梳理发现,教育行业存在的十大问题应予重视。
问题一:学员退费难★★★★★★
12月27日,学霸君教务主管的一条朋友圈显示学霸君将破产跑路,引发大批家长投诉声讨,再次将学霸君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12月29日每日商报发文《在线教育“独角兽”学霸君被传“倒闭”》称,学霸君1对1教务主管称,学霸君在双十一、双十二期间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活动笼络了上亿资金,现在想“跑路”这是恶意欺诈行为。
学霸君倒闭或将影响数万名员工及授课教师1-2个月的薪资无法发放,数十万名家长的学费也恐无法退费。针对跑路一说,学霸君创始人张凯磊在教育创业投资群中回应称“我还没失联,在继续努力”。而2019年上半年,学霸君曾多次登上在线教育独角兽榜单,估值超10亿美元。
问题二:教师资质乱象★★★★★☆
教育部曾多次发布文件规范整治教育机构教师资质问题,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明确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类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培训机构应将教师的姓名、照片、任教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其网站及培训场所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2019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师资合格成为排查及日常监管重点。虽然监管日益收紧,但在公示教师资质等信息方面,部分教培机构依然存在不足。
问题三:夸大、虚假宣传★★★★★
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教育行业中虚假宣传与学员退费难关联度较高,消费者被某些教育机构夸大的宣传培训效果和师资力量吸引,试用课程质量与实际课程学习模式差距较大,办理课程培训业务后遭遇退费难、退费门槛高等难题。
此外,中国网、红商网、中国质量万里行、21CN聚投诉等多家媒体曝光师大教育、天龟教育等教育机构在第三方投诉平台密集出现内容涉及“诱导贷款”、“虚假宣传”等投诉信息且投诉解决率较低。
问题四:内容低俗侵权、游戏化★★★★☆
2020年7月13日,国家网信办持续深入推进2020“清朗”专项行动,联合教育部开展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违规信息和行为。
在曝光的典型案例中,12KM作文APP、出口成章APP、美术宝APP、万门中学APP、超星学习通APP、纸条APP、小肚皮APP等多款学习教育类APP涉及推送低俗色情、渲染早恋等不良内容;部分网站平台、常用工具类应用弹窗、视频直播软件开发的学习教育、网课等频道,主体责任意识淡漠,向未成年人传播不良信息被通报。
问题五: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
2020年,教育类APP违规采集用户信息被工信部多次通报。2020年7月,工信部通报的第二批15款违规APP中,智慧树、TutorABC等教育类APP占9款,主要集中在过度索取权限、私自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等问题上。
8月,工信部公布的第四批APP通报中,五款教育类APP上榜。10月,工信部官网通报发现有问题APP共131款,其中一米阅读、儿歌点点、数感星球、粉笔、竹马法考、作业答案大全和百师导八款教育类APP上榜,均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问题。
问题六:教育机构业绩亏损造假★★★
问题七:获客成本高★★☆
据媒体引用的安信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0年暑假期间猿辅导、学而思网校、作业帮和跟谁学的营销推广预算分别为15亿元、12亿元、10亿元和8亿元。此外,从上市公司披露的财报数据看,其营销推广成本已远超预算额度,好未来2020年3-5月的营销费用为2.191亿美元,跟谁学4-6月的营销费用为12.1亿元人民币。
问题八:教育贷套路★★
通过对投诉平台及曝光新闻的数据分析发现,教育市场中培训机构诱导消费者办理教育贷的情况时有发生,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消费者就可能陷入“套路贷”。
由于培训课程一般周期长、费用高,消费者需要一次性缴付高额培训费,在此情况下培训机构会推出分期贷款的优惠活动,诱导消费者办理分期教育贷款,实际属于预付式消费行为。若教育培训机构出现“跑路爆雷”的情况,即使提前中止培训,已办理分期教育贷款的学员仍要按时偿还分期贷款。
近年来,因资金流紧张导致破产倒闭的教育培训机构频频出现,2019年的韦博英语、学霸一对一,2020年的学霸君,教育机构频发爆雷的舆情事件中均存在教育分期贷款的身影。
问题九:预收费超期★
2020年4月,教育部发出风险预警表示,少数面向中小学生的线下社会培训机构提前收取秋季甚至更长时期的培训费,有的线上培训超期收取培训费,违背了培训机构收费管理的有关政策,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问题十:违规竞赛☆
一直以来,某些学科竞赛因与小升初等升学挂钩,越来越多的家长、学生被裹挟其中,培训机构受利益驱使,也深度参与其中。虽然教育部门多次下“禁赛令”,仍有学科竞赛屡屡换“马甲”重生。
2020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公布2020-2021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通知》,公布了审核通过的35项竞赛信息,凡未在清单上的所谓全国性竞赛,均为违规竞赛。同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任何竞赛奖项均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加分依据。
二、教育行业发展建议
(一)加强行业自律,做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在新京报“2020在线教育论坛”上强调,“该是学校办的教育必须回归学校,特别是学科类的教育,这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于教育培训机构未来的发展,俞伟跃建议,“加强行业自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展绿色培训;诚实守信,不要去裹挟、忽悠家长,制造社会焦虑;要做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开展音体美琴棋书画等培训,特别在学科类教学方面不要替代学校的教育功能,全社会形成育人正能量,为孩子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
(二)巨额资金介入,教育仍需以人为本
2020年,教育领域尤其是在线教育领域的融资大战再度升级,出现企业竞争加剧、获客成本高企、行业内耗严重等问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姜朝晖认为,民间巨额资本的介入对于教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有巨大影响,正面可以促进教育行业的科技进化,降低学生的辅导成本;反面也会导致培训市场成为资本争夺场。姜朝晖建议,培训机构更多兼顾教育的公益性属性,为社会提供更多公益性、高品质的教育培训。
(三)利用科技创新红利,推动科技和教育深度融合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快速发展,科技和教育的应用成为新的趋势。“互联网+”成为新常态,线上线下一体化趋于实现,优质教师可以辐射更为广泛的区域;精准评价进入常规课堂,利用大数据获得学生的弱势和短板,为针对性辅导打下坚实基础。姜朝晖建议,培训机构充分利用好科技创新带来的红利,借助专家力量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推动科技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