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字楼内首层大厅楼层的指示牌上,并没有某教育培训机构的名称,不过电梯内却张贴着该机构“一对一个性化辅导”“中高考集训班”“3~8人精品班”等目标明确的“提分”培训海报。
半月谈记者据此海报来到位于大厦顶层的一个房间,发现有机构工作人员在此值班。经过咨询后得知,该机构仍在正常经营并对外招生,上课地点在对面一栋写字楼内,但因为“严打”不能声张,教室门口都不挂牌子。
通过工作人员提供的课表记者了解到,该机构针对应试阶段开展“一对一”培训为主,老师是北京市某知名学校的教师。销售人员特别向记者重点推荐了一位参与“高考作文命题”、著作颇丰的特级教师,不过记者随后向权威专家询问是否知晓该名师时,得到的回复是从未听说。
另一位家长说:“孩子班上80%都要去教育机构上课。一些大的教育机构的授课教师基本上是自己培养的年轻人,并不是一线有经验的老师。反而是一些小机构说可以邀请到一线的在职老师,所以我们倒是很有兴趣,而且发放的资料也很对路子。特别是试听课,孩子一般也都很满意。”
不过,令她意外的是,正式开课后就立刻换了主讲老师,孩子感觉现在授课老师的水准与试听课老师相比严重下滑。“上了4次课,孩子反馈老师连教案都没有,我感觉是上了套受了骗。”
培训走入“半地下”,套路多且深
首先,用低廉的价格、夸大的宣传吸引人。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一些机构用几元钱,甚至0.01元的超低价格售卖试听课,吸引消费者参与。有家长介绍,他从手机APP上购买了“一对一”上门家教课程,工作人员宣称会聘请一位知名中学的英语老师授课。可当家长进一步详细询问时,工作人员却含糊其辞地表示,他们与老师之间签了“保密协定”,还特别叮嘱家长上课的时候不能拍照。
严查问题机构,治标更需治本
在全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中,大批存在问题的机构得到有效治理。专家认为,下一步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建立常态的监测网络、举报机制,以防不规范课外培训日益走向更深的“地下”,避免“小白”家长遭受更大损失。
——及时发布消费提示并向全社会公布“黑白名单”。截至11月15日,北京、苏州、杭州等地向社会发布了校外培训机构的“白名单”,武汉、南京以及河北、河南的多个城市陆续公布了“黑名单”。各地有关部门在排查的同时,要及时公开信息并提供查询的渠道;家长提高警惕,切莫相信商家“低调”上课、虚假宣传、强制消费等“套路”。(记者赵琬微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