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30天就不能退费?可别再被培训机构的伎俩坑了

很多培训班费用不算便宜,但是有什么能比投资自己来得划算呢?

可是当付诸实践,一些人却发现自己被套路了。

本期案例

可是培训机构说,当初签的课程协议里写得很清楚,协议签订起30天内,可以无需任何理由全额退费,可现在已经超过30天了,没有退费的道理,按照约定只能把剩下的课听完,要是不去听,课程就自动作废。

要是不去听,那这钱又等于白花了;

要退钱,协议条款又对自己不利。怎么想自己都是亏的。

思前想后,他决定咨询一下律师的意见,看看事情有没有转机。

律师一听,培训机构的问题可不小,而且以前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消费者告培训机构,最后胜诉了。

培训机构的逻辑,无非就是一分钱一分货,你交了钱,我给你提供课程,还给你30天考虑这课程要不要退掉,现在30天已经过去了,你还想退就是不厚道。

这个逻辑,表面上密不透风,实际上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培训服务不像普通商品买卖那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先交钱,后服务,还没提供的服务,不想要了居然不让退,那不就是强买强卖吗?

法律依据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的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包括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的权利。

《消保法》第五十三条规定:

“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消保法》第二十六条还规定:

处理结果

经过分析,律师建议吴先生可以先以律师函的方式维权,要是不行再打官司。

吴先生觉得有道理,于是律师帮他起草了一份律师函发了过去。

该培训机构呢收到律师函后就转变了态度,但又不想失去一名客户,于是提出给吴先生免费更换一个更适合的课程方案,吴先生经过了解和慎重考虑,也接受了这个提议。

虽然最后不是以退费告终,但是这一次,吴先生才感觉自己的钱没有白花。

日常生活中,有些司空见惯的现象未必合理,更未必合法,但是沉默是无法带来改善的,只有勇于依法维权,才能够让我们的社会环境更加健康。

如果觉得有趣,请点个赞吧~

如果想吐槽,留言区等你~

《法律七点半》是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赢了网旗下的法治节目,基于平台海量法律咨询,聚焦生活中常见的法律话题和场景,每期探讨一个法律小问题,用3~5分钟深入浅出地为您讲解。由权威律师顾问团队提供专业支持。涨姿势、正三观、破谣言、懂法律~

THE END
1.培训机构退费法律规定有哪些?培训机构退费法律规定如下: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7587054.html
1.教育机构退费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三条学员因不可抗拒的理由,提出退学退费申请,教育机构扣除5%手续费,再予以退还剩余的费用。若因教育机构的原因造成学员无法完成学习计划的情况,学员要求退学、退费,教育机构须予以退还剩余的费用。下面由华律网小编为读者进行教育机构退费法律规定相关的法律知识的解答,希望以...https://www.66law.cn/laws/2475907.aspx
2.培训机构收费退费制度(精选10篇)5、凭签字后的退费单由财务支出退费。 此规定在招生简章或招生资讯时向家长公式,并在缴费时以一式两份的形式,要求学生或者家长签字,自签字起具备法律效力。 威可拓教育 2018年7月16日 篇2:培训机构收费退费制度 为了方便核算与管理,制定以下收费、退费制度: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m1tv078.html
3.培训机构不退费合法吗?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培训合同一般属于格式合同。“不退费”或者“概不退费”的条款属于“免除其责任,增加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和“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不合法,排除或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根据《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该条...https://info.imlaw.cn/laws/4187.html
4.教育机构退费纠纷找谁?国家对于培训机构退费规定?国家对于培训机构退费规定? 想要到培训机构上课,就必须先交费,之后机构才会帮忙安排上课。如果上课到一半觉得课程不合适,家长自然要退费了,那么,培训机构退费政策是怎样的呢?还有很多诸如考证、学历、职业资格证等等教培行业的费用,如果产生纠纷该如何处理呢?https://wenji.64365.com/117460/
5.向"霸王条款"亮"红牌"法院判决退回消费者培训费培训公司辩称,双方签订的《培训服务合同》第九条第二款明确约定:“如有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订立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有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双方一致同意选择依法向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该条款具有明确的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没有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3/08/id/74809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