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消费欺诈,告之学费可以分期支付,实际引导操作的是银行分期付款,该公司一次性已收费19800。
第三,协议告知方式不合理不透明。严重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该公司自称有培训协议,而我缴费前后并未看到所谓培训协议,后在他人的诉讼案中有提及付款时默认勾选,我才知道这么回事。
这种骗子就应该受到严惩取缔,骗了那么多无辜的人的血汗钱,真的就没人管了吗?
[此内容为网友反映问题,不得转载。]
记者调查
记者调查官方账号
不同类型的机构,其行业主管部门不尽相同,家长遇到退费难、机构卷钱跑路该怎么办呢?
但实际上,健身房一旦关门跑路,会员要求退费就变得十分困难,甚至是机构存在要求退费也是一拖再拖。华商报之前报道了西安中健健身多家门店关闭的消息,仅南长安街店一个门店,据会员统计就有200多万元费用无法要回。
记者从雁塔区文体局了解到,中健健身雁塔区的两家门店,由其他公司接手继续为之前的会员服务。长安区文体局体育科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也一直在协调,也希望能有企业接手,减少会员损失,然而机构跑路留下问题极多,拖欠员工工资、场地租赁费、会员会费,金额巨大,一时也无人接手。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主管部门仍为教育局。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区分为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三个基本类别,文化艺术、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主管部门调整为各区县文旅体育局;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主管部门为各区县科技局。家长给孩子报名校外培训机构,如果遇到退费难题,一般首先和机构协商,遇到机构关门跑路时,可以向机构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场监管投诉,如依旧没有解决,消费者还能向机构注册地的法院起诉,维护自己的权利。
采访中,报名鼓道架子鼓的家长李女士表示,时隔半个月没有人受理家长的问题,也了解到机构实际没有取得办学许可,她已经准备起诉。给孩子报名贝尔机器人的韩先生表示,目前机构承诺3月开始退款,如果仍不能兑现,他也准备起诉。
预收费资金全额纳入监管,管得住吗?
不同类型的机构,其行业主管部门不尽相同,华商报记者就如何防止“退费难”“卷钱跑路”,采访西安市各区县行业主管部门,对于退费难都在做哪些工作。
为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2021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全面实施预收费监管,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应全额纳入监管范围,各地根据工作需要,分类明确银行托管和风险保证金监管的具体要求。
2022年10月,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陕西省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南(暂行)》。2022年11月,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科协三部门联合印发《陕西省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试行)》。2022年11月,省体育局、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陕西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导意见(试行)》。省上的政策再次明确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应符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
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纳入监管,是否会让机构从明至暗
莲湖区一不愿具名的艺术培机构负责人告诉华商报记者,他们已经收到办学许可证审核换发的通知,这项工作由莲湖区文化馆负责,依据《陕西省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南(暂行)》的规定,机构要设立监管账户,收取的学费全部进入监管账户。同时规定,机构开办资金不得低于30万元。
该机构负责人表示,非学科类培训和学科类培训不同,本身一次性收费的金额很低,并且课程安排上为一周一次,实际上很难收取到高额学费,设立监管账户的初衷他们很理解。主管部门还要求开办资金不低于30万元,两项资金的硬性要求,对于艺术类培训机构压力很大。
西安各区工作:要求培训机构设立监管账户
华商报记者从西安市部分区县的文化和旅游体育局了解到,西安市各区正在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年审和换证工作。
重新审核换发办学许可证工作先后不一,据公开报道,2月初,未央区已完成首批4家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换发,西安市未央区行政审批局和区文旅局联合颁发陕西省“双减”政策后首批办学许可证。华商报记者也向未央区文体局了解到,教育局共向他们移交了4家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
新城区文体局工作人员表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是才从教育局移交不久。在移交前,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已全部设立监管账户,要求,所有机构不得一次收取超过3个月的费用,学费必须进入监管账户。在设立的监管平台上,家长、机构、监管部门均能看到课程消耗记录。学费会逐月支付给机构,3月份起,他们还将开展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审批换证工作。
已转达
已受理
2023-01-28,您的留言已审核通过,栏目组将及时为您转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