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群体对机构的“边学边赚”“免息分期”要警惕。(@视觉中国)
“为兴趣和职业赋能”,某互联网职业培训机构在其官网上打出这样的口号。但近期有不少该机构的学员向记者反映,自己还未被“赋能”就先被上了一节套路满满的“课程”——他们认为自己在购课过程中被机构工作人员诱导贷款了,而这些学员都是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慧琪、夏铭实习生何欣颐(除署名外)
网课机构称“边学边赚”学生群体被诱导“分期”买课
今年5月,刚得知单招考试成绩(高职高专层次学校的自主招生)的刘静(化名)回到家中,正想着这个暑期该做什么时,一个介绍自由插画师的视频吸引了她。视频里的博主绘声绘色地介绍了其通过自由插画师这一副业赚钱养活自己的经历,视频结尾还附上了领取“原画插画学习资料”的链接。
不只是刘静,记者调查发现,该机构利用“边学边赚”的噱头,让那些还没有收入的学生做“学费分期”的情况并非孤例。大学生李乐展(化名)同样也报了该机构的画师培养课程,他告诉记者,即使已经明确告诉对方自己还是在校大学生,但该机构的销售老师仍热情为他介绍分期支付方式,并表示未来会给他推荐接单等。最终在对方的“指导”下,李乐展提供了自己的学生证、身份证、银行卡号等信息,以分11期的方式办理了优惠后总价9960元的“强化营”培训网课,而这笔分期手续是通过某支付平台办理的。
在黑猫投诉平台中记者也发现,关于该教育培训机构的投诉有数百条,其中“诱导贷款”“虚假宣传”是较为集中的投诉内容;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用户反映自己曾遇到类似情况。
在办理了分期手续开始上了几节网课后,刘静发现了不对劲:“教的内容没什么用,也没法让我的画画水平得到提升。”李乐展也有同样感受:“上课质量很一般,有的内容还不如社交平台上的免费课程,而且这些付费直播课程还经常出现卡顿,很影响上课体验。”
解约赔偿高、扣费套路多“逾期短信”让学生深信“被贷款”
尽管对课程质量有看法,但刘静还是在等待着“接单赚学费”的机会,而这一天并没有到来。对此机构老师表示,刘静的绘画水平还不足以接单,需要继续学习。由于迟迟未能接单,刘静到后来已经没钱缴纳后续的分期学费,她向机构提出了退课申请。但这时机构的老师却表示,根据协议,她需要先缴纳综合服务管理费和违约金,这笔分期才能解除。“整体算下来,这两项费用竟然达到2700元,占我全部学费的近30%。”
与此同时,李乐展也一直没有得到接单的机会,每个月近900元的费用对他而言是不小的负担,到了今年七月份他想解除课程协议时也发现,自己需要额外付一笔钱。刘静和李乐展都是到了事后才发现,自己当初签的协议里竟有如此多的扣款项目。“我都是按照机构老师说的签,很多内容我不懂,但只要我提出疑问对方就会用‘你相信老师’来搪塞。”李乐展称。
李乐展实在没办法缴纳这些费用,不久他就收到了某支付平台的逾期提醒短信,称“欠款若继续逾期将影响信用”。而该机构的老师也跟他说,这会影响到个人征信,并产生逾期费用。“他们一直跟我说这只是分期不是贷款,但又不解释清楚。”
“逾期”的短信以及机构工作人员模棱两可的说辞,都让李乐展深信,如果再这样下去,自己的征信会被“毁掉”。没有社会经验的他觉得自己已经深陷“贷款”的旋涡,而平台上每天会产生4元的逾期费,这让他每天都很焦虑。
记者了解到,上述支付平台提供的本质上是一款服务费分次支付工具,平台本身并无贷款资质。曾在该培训机构做后端班主任的东东(化名)告诉记者,所谓“逾期会产生费用,影响征信”只是机构的一套说辞,让学员不退课才是机构的目的。
东东介绍,他当时在该机构主要负责学员退费事宜。他向记者展示了一份“退挽类问题解答话术”的文件,这份文件将学员可能提出的疑问和退费回答罗列详尽。“我们入职培训时就要学习这些话术,基本上学员的任何问题都会有‘官方’回答。”
东东还介绍,在学员退课时,机构工作人员还会跟学员玩扣费的套路。“当学员想退费时,工作人员就会跟他们讲,这个班级是优惠购课的,如果中途退课要按全价去扣费。如有的班级已经上了50节课,但一些学员可能只观看了其中几节课,一旦提出退费,机构扣费就按他看了50节课去扣。其实后台是能记录他们的实际看课数量的,只是以这种套路吓唬他们,不让学员轻易去退费。但这些都是不合理的。”
律师
“捆绑式贷款”销售涉嫌违法消费者购课应量力而行
8月2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国消费者协会组织受理消费投诉情况及分析指出,教育培训服务类的投诉量居今年上半年服务大类投诉数据的前5位,有关的退费纠纷热度持续,其中,合同问题与虚假宣传问题占比较高。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上述培训机构给学生群体使用“分期工具”而非直接提供贷款,确实存在规避监管政策的行为。“感觉是在打擦边球,其争议点主要在于培训机构是否明确地告知了学员分期工具与贷款的区别;同时,由于是培训机构人员引导操作,第三方支付工具公司未与学员直接交涉,可能导致学员对协议内容了解不足,就存在违约责任风险。”
此外也有学员表示,自己决定退课后就再也没有理会过所谓的“逾期短信”,而三个月后该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联系他称,由于未按时进行分期还款,双方协议终止,对应的费用已与分期平台终止,学员也没有再收到有关的“逾期短信”,这更让不少学员困惑——机构似乎一直掌握着协议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