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以来,全国消费正随"热"升温。许多线上线下的新消费模式、新消费场景正加速释放活力。
然而,消费者在享受暑期消费欢愉的同时,一些消费"刺客"不时出现也带来了种种麻烦:预付费的培训班、健身房卷钱跑路,考不过退费的培训承诺事后打了水漂,医美整形无证行医甚至造成医疗事故……
今年6月初,微博大V"王左中右"爆料上万个家庭的几亿血汗钱被一个"创业天才"卷走。暑期新消费正盛,究竟还有哪些险坑有待消费者防范?
兴趣班、医美、健身……暑期新消费"热"翻天
"周一、周五、周六有两个兴趣班,周二、周三、周四有一个兴趣班,每天都有课。"暑假刚刚开启,8岁的甜甜已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记者调研发现,对于现在很多00后的孩子而言,暑假并不轻松,尽管在"双减"政策下文化课培训消火,体育、艺术课程类的培训,正如同暑期的天气一般火热起来。
不仅如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近年来医美、健身逐渐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新消费方向。第三方机构一份报告显示,每年暑期前后是医美消费规模增速较快的月份,6-8月夏季来临,医美消费都会迎来一波热潮。家住朝阳的郑女士表示,今年女儿高考成绩不错,刚放暑假就给女儿安排了一次倒睫手术,顺便割了双眼皮,"现在00后微整很正常,趁着假日变美,希望对大学期间树立个人自信有一些帮助。"
与此同时,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工作环境,使得运动健身越来越成为年轻人暑期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人还会选择到健身房聘请专业教练指导来增强体质。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内多家健身房,瑜伽、撸铁、普拉提是时下当红炸子鸡,吸引了众多20-40岁的中青年人士挥汗如雨,长期健身爱好者会选择信任的健身房充值会员坚持锻炼。
"健身房可以按次缴费,也可以办半年卡、年卡,算起来按次缴费实在是太贵了,一个月按次缴费就抵得上一年的费用了。"正在减肥的互联网企业程序员小李表示,自己在单位附近的健身房刚刚办了年卡,每天下班后会去健身,一方面可以减脂增肌,一方面也可以错过下班晚高峰的堵车时段。
新兴消费领域风险几何?调研显示消费者防坑意识逐渐增强
在新型消费带动全国经济逐渐回暖的同时,一些消费场景却"刺客"频现。暑期以来,消费维权网站"黑猫投诉"的日均有效投诉一直维持在万次以上。而有调查统计显示,中国消费者能够成功维权的比例或不足10%。
天眼查大数据显示,随着新消费兴起,教培、医美、健身等行业近两年正迅速发展壮大。这些行业均有超过1/4的企业是去年新注册的,在法律领域面临的最大问题都是合同纠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培与健身两个行业中均有超过10%的企业出现过异常经营,有近1%的企业曾有过严重的违法行为。
以医美行业为例,尽管行业正处在快速增长期,但质量与水平却参差不齐,部分医美事故也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此前,济南整形机构"女老板打人"事件将医美整形消费维权问题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曝光视频中,店老板对被毁容的女顾客进行辱骂、威胁,称"你觉得你给我造成麻烦了,我会让你活着离开吗",并对顾客进行了殴打。通过天眼查可以查到,该机构曾经因医疗纠纷受过行政处罚。
对于培训、健身等消费场景来说,目前很多企业都采取会员预付费模式进行经营,消费者在享受价格折扣的同时,也面临着企业跑路的风险。据媒体报道,去年以来,小音咖、一书阁、富庆国际健身俱乐部等机构突告关门,而消费者手中尚未使用的会员额度,不知如何处理。
就"你在暑期消费过程中是否有防坑避险意识"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12位消费者,其中42%尚无调查机构背景和风险的意识,25%会通过身边朋友了解机构风险,33%在天眼查等专业的商业查询平台评估机构风险。
"暑期消费刺客"怎么破?律师建议预付费前用天眼查规避风险
互联网流传着一个段子:"没被健身房跑路坑过的人,堪比彩票中奖"。自嘲式的调侃背后,隐藏着无数健身房中途跑路,消费者维权无果的血泪史。
7月17日,重庆市民刘女士表示,她花780元在重庆市荣昌区一健身中心,办了1张3年期的健身卡,一次都还没去过,老板就卷款"跑路"了,通过当地消委会启动集体诉讼,法院判决消费者胜诉。
与刘女士有类似遭遇的北京市民张先生却没有这么幸运,7月21日,花2888元在某健身中心办了为期两年的健身卡。5天后他又花5400元预订了12节私教课,但8月1日至今,该健身房再未营业,疑似跑路。张先生被迫走上了维权之路。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暑期省际旅游也成为了许多消费者青睐的消费项目。近两年国内旅行社受疫情冲击经营情况不佳,许多企业纷纷推出预付费储值活动,并承诺储值消费赠送更多旅行服务。
家住上海的吴女士一家暑期以来有出游计划,在选择了一家旅行社后,为其充值5万元返1万元并赠送景区门票、酒店升级等项目吸引,然而吴女士的丈夫在通过天眼查了解到,该旅行社成立不足一年,目前面临着十多起消费维权诉讼,此前接连被市场监管部门两次处罚。了解到这些情况的吴女士,果断选择了避坑,找寻了别的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