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电信诈骗团伙盯上教培机构学员
冒充教培机构客服进行退费诈骗的案例已在广州、杭州、苏州、常州、南通、厦门、漳州、哈尔滨、大连、榆林等地出现。根据各地警方的披露,受害人被骗金额从数万元至五十万元不等
文|《法治周末》记者王京仔
显然,这次电信诈骗团伙盯上了教培机构学员。
诈骗套路“三步走”
湖北的郑依然(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员,去年大学毕业的她花费近6000元购买了万门大学的一年制会员,大半年过去,好不容易还完为购课申请的网贷时,却听到机构“跑路”的消息,她开始了退费维权。
“由于本次清退资金和名额有限,避免名额被冒领,需要先核对您的信息。”跳转到第三方平台,并向客服人员提供姓名、手机号、缴纳费用等信息后,该客服向郑依然提供了退费方式:即在比特兄弟平台注册账号,通过先充值金额后按比例返款来进行退费。客服还提供了几种退费方案供郑依然选择,充500返600,充800返960,充1000返1300等。
因为涉及到金钱,“已经吃过亏”的郑依然决定先问问警方,结果被警察提醒“对方是骗子,不要汇款”!收到提醒后,她在“退费群”留下“他们是骗子,不要相信退钱”等信息,随即被踢出了群。
事实上,郑依然的经历并非个例,近一个多月以来,此类冒充教培机构客服进行退费诈骗的案例已在广州、杭州、苏州、常州、南通、厦门、漳州、哈尔滨、大连、榆林等地出现,多地警方提醒民众,注意这一升级版的“冒充客服诈骗行为”。
根据各地警方的披露,受害人被骗金额从数万元至五十万元不等。
江苏省南通市的刘女士就没有郑依然那么幸运了,同样遭遇冒充教培机构退费诈骗的她被骗了十余万元。
刘女士按照对方要求将3900余元转到对方提供的账户上后,其注册的账号上显示有12000余元,但是却无法提现。“要缴纳同样数额的对冲基金,最后这个钱是会返还的。”客服以类似理由,诱导刘女士又转了5笔共140000余元,却还是提不了现。5月3日,发现被骗的刘女士向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公安局报警。
学员下载了指定的第三方平台后,就会被要求通过充值或购买证券、理财产品,获利返还学费;或者通过合作的购物平台,以“优惠券”“返券”等形式退返学费。
北京的李兴(化名)遭遇的诈骗行为中,客服表示“公司的债权给了天猫商城,以领取优惠券形式为大家进行退款”,并提供了专门的网址,点进去页面显示“天猫内部商城”。
随“双减”政策而兴起
事实上,电信诈骗团伙向来是“与时俱进”的,这次也不例外,他们均打着“因为‘双减’政策公司陷入困境或经营不善”的旗号,来进行诈骗行为。
而今年该骗术兴起,诈骗分子首先是针对已暴雷或传出“跑路”风声的机构进行试水。记者调查发现,今年3月以来,针对阿卡索、树童英语、万门大学等教培机构的冒充客服“退费”诈骗最先兴起,基本直接以“建立专项清退小组”为由,取得用户信任。
进入4月,该类骗术更加“专业”且针对各大教培机构全面展开。这时,诈骗团伙基本以“双减”政策为背景,编纂机构或公司经营不善“被第三方收购”或“与第三方达成协议”,并会向用户展示“战略合作协议”“债权转让协议”等所谓的“官方文件”。
正是在4月初,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于4月至6月间进行“回头看”工作,重点核查解决退费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