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行业属于消费类行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除了教师工资、场地租金外,几乎没有很大的其他支出。随着中考、高考升学的影响,我国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一直都重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组成人员的机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更是慷慨至极。很多投资者看到这样的市场都纷纷进入培训行业想分一杯羹,这也加剧了培训行业的竞争。而可培训的范围也是包罗万象,小到学生的课本知识培训、音乐舞蹈培训、书法培训、益智类培训等,大到涉及到成人外语培训、IT培训、企业管理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等等。
一、员工聘用管理风险
(2)劳动合同及规章制度风险
对此,用人单位应当防范于未然,依法聘用、管理员工,完善员工合同管理制度,依法合理分配薪酬、加班费,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司的和谐发展。
二、财税方面的风险
培训机构曾被称为“三不管”企业,工商局认为是教育局管,教育局认为是工商局管,税务局觉得出问题了才应当管,最后是谁也不管。因此,很多投资人觉得培训机构“真好做”,收了学生学费不用开发票,租几间办公场所也可以办起培训学校,无照经营也照样挣钱。而今“三不管”现象已经扰乱行业市场,虽然现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不尽完善,但这种现象已经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出台新政策试图规范行业市场。
对此,企业想要长期在培训行业发展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除了通过依法登记注册、取得资质证书之外,在日常经营中也要从细节上严格把关,以免造成培训机构不该有的损失和阻碍长远发展,比如培训费的定价,应当参照当地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收取学费应给学员开据正规发票等。只有顺应国家法律和政策才能争取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三、学员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事故风险
教育培训机构的学员既有成年人也有未成年人,对于幼教机构和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来说,其学员几乎全是未成年人。《侵权责任法》对于未成年人在教育机构遭受伤害后,教育机构的归责原则和责任承担都有特殊的规定。对于很多教育培训机构来说,其教学场所大多是租用的开放性的写字楼或商用物业,与正规学校相比,在安全性和封闭性等方面存在差距。因教育培训机构未履行管理义务,或履行不到位而导致学员产生人身伤害事故的,校方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此,教育培训机构要加强管理人员、老师的安全意识教育;要制定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予以落实;要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配置必要的安全管理设备,做好安全警示;制定处理学生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事故的应急预案等。
四、教育培训合同履行风险
对此,教育培训机构应当与学员订立合法有效的教育培训协议,协议中对于双方权利、义务的内容要明确具体、详略得当,具备操作性。同时机构不能为招揽生源而做虚假宣传或不实承诺。
五、知识产权风险
产权问题主要涉及两类:(一)著作权风险。一些培训师为了培训翻印教材、未征得权利人同意使用他人科研成果、教案等,都有可能构成对他人著作权的侵犯。员工在工作中完成的教案、作品、课件等智力成果,其著作权的归属、使用方式都需要事先在合同中作出明确的约定,否则事后极易形成纠纷。(二)商标权风险。培训学校应当依法注册获得商标、标识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不假借他人品牌或商标,并完善自身权利保护制度。
有些教育培训机构在教学或宣传过程中,未经他人许可,将他人作品或其他机构、学校编制的教材、课件等擅自使用,可能构成对他人著作权的侵犯。机构老师在工作中完成的教案、作品、课件等智力成果,其著作权的归属、使用方式都需要事先做出明确的约定,否则事后极易形成纠纷。有些新设机构因自身知名度不高,可能有模仿、仿造其他知名机构的商标、标识等「搭便车」行为,构成对他人商标权的侵犯或不正当竞争。
七、退费风险
在学生缴费入学后,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学生可能选择在中途退出学习。学校是否应退还或部分退还已收的学费能否不予退费
对此,准确地把握现有的法律、政策规定,完善收退费制度,公平、公正地确定合约条款,可以有效地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八、装修、租赁、采购等对外往来业务的风险防范
很多培训机构,对于外来业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够高,常因朋友介绍、朋友帮忙等原因,造成装修、租赁、采购等对外往来业务都没有按照公司应有的流程对外承接。而一旦发生问题,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收集和使用,往往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九、规章制度的合法性、有效性风险
规章可以弥补合同的不足,对员工的义务、职责做出更加详细的规定。依法制定、公布且内容不违法的规章制度对员工具有约束力。规章可以成为很好的劳动管理手段。
对此,培训机构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制定出一套内容合法、程序正当、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单位利益的规章制度,并按照法定程序公布、适用。
综上,针对分析识别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事故处理预案,是降低法律风险的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