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法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平台责任法律知识产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的便捷性、高效性和全球化特点为消费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然而,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开放性和分散性也带来了许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电子商务法》,对电子商务经营者和平台的责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定。本文将从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平台责任两个方面,探讨《电子商务法》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二、电子商务法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1.电子商务法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概述

2.安全权

3.知情权

《电子商务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分别对经营者身份信息、资质信息公示、经营者自行终止电子商务经营的信息公示、商品和服务信息的披露、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公示、自营业务区分标记、信用评价规则公示、以多种方式向消费者显示搜索结果等方面作了规定,保障了消费者享有知晓交易方及其所购买商品和服务具体情况的权利。

4.自主选择权

《电子商务法》第十八条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通过定向搜索,侵害消费者的选择权,第十九条规定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禁止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以此保障了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所需商品或服务的权利。

5.公平交易权

《电子商务法》第十七、第二十二、第三十五、第四十九条款,分别规定了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得进行不合理限制、附加不合理条件、收取不合理费用,明确了合同成立和格式条款的效力,以保障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权利。

6.便利权

《电子商务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分别规定了电子商务经营者在押金退还、用户信息查询、更正删除等方面提供交易便利的义务,保障了消费者享有便利权。

7.收货验货权

《电子商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按照约定向消费者收取押金的,应当明示方式、程序,不得设置不合理条件。消费者申请退还押金,符合押金退还条件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及时退还。

8.个人信息受保护权

《电子商务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款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保障了电子商务消费者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

9.依法求偿权

《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五条、第五十四条,分别规定了电子商务经营者在因平台过错造成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知识产权侵权,因电子支付过错造成用户损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第五十八条规定了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建立商品、服务质量担保机制和先行赔偿责任,以此来保障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受到损害时依法享有获得赔偿的权利。

10.案例分析

案例一:网购商家要诚信,退换货物要守信——赵某与许某买卖合同纠纷案

案例二:外卖“惊现”蟑螂,商家依法赔偿——赵某与某饭店买卖合同纠纷案

2022年10月,赵某通过某电商平台向某饭店购买了一单炒饭外卖,花费19.06元。外卖送达后,赵某在炒饭中发现了蟑螂。随后,赵某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该局调查后,责令该饭店对经营环境卫生进行整改。后赵某将该饭店诉至人民法院要求赔偿1000元。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赵某提交的订单截图、聊天记录截图、炒饭中的蟑螂图片等证据,证明该饭店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炒饭出售给了赵某,应当赔偿赵某1000元。

三、电子商务法中的平台责任

1.电子商务平台的定义与特点

2.平台的审核义务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对申请进入平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的身份、地址、联系方式、行政许可等真实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建立登记档案,并定期核验更新。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平台内经营者的合法性和信誉度,防止假冒伪劣商品和不良商家进入平台。在审核过程中,平台经营者应当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和信息比对措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对于已经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平台内经营者,平台经营者应当对其报送的信息进行比对、核验,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对于未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平台内经营者,平台经营者除应当向市场监管部门报送身份信息外,还需根据其掌握的数据信息,识别出相应的经营者是否属于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类型,并提示其依法办理登记。

3.平台的安全保障义务

4.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义务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与知识产权权利人加强合作,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要求平台经营者制定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明确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合作机制则要求平台经营者与知识产权权利人建立合作机制,提供知识产权侵权投诉渠道,及时处理知识产权侵权投诉。侵权处理方面,平台经营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制止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删除或屏蔽侵权商品信息,防止侵权行为的扩大和蔓延。

5.平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义务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消费者权益,并协助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信息披露方面,平台经营者应当在其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信息、与其经营业务有关的行政许可信息、属于依法不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情形等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交易保障要求平台经营者确保交易双方的交易行为合法、真实、有效,提供交易安全保障措施,如交易纠纷处理机制、消费者投诉渠道等。先行赔付责任方面,在特定情况下,如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6.平台的监管与法律责任

政府监管部门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监管至关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的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电子商务发展促进、监督管理等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行政区域内电子商务的部门职责划分。这些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单独或者与其他部门配合,开展电子商务发展促进、监督管理工作。监管措施包括信息报送与核验、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信息报送与核验要求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按照规定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送有关信息,并定期更新。监督检查则是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确保其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行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方面,如平台经营者违反合同约定或侵犯消费者权益,将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行政责任方面,如平台经营者违反行政法规或规章制度,将受到行政处罚,如警告、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刑事责任方面,如平台经营者的行为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平台责任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平台未尽审核义务导致消费者受损

在某电商平台上,一家未经注册的商家销售假冒知名品牌的商品。消费者购买后发现商品质量低劣,向平台投诉。然而,平台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导致更多消费者受到欺诈。在此案例中,平台因未尽到审核义务而需承担相应责任。根据《电子商务法》的规定,平台应对申请进入平台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经营者的身份、地址、联系方式、行政许可等真实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如平台未尽到审核义务,导致消费者受损,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案例二:平台未采取必要措施保障交易安全

案例三:平台未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

某电商平台上存在大量销售侵权商品的现象,知识产权权利人多次向平台投诉,但平台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侵权行为。在此案例中,平台因未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而需承担责任。根据《电子商务法》的规定,平台应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与知识产权权利人加强合作,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如平台未能履行这一义务,导致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泛滥,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电子商务法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平台责任的挑战与对策

1.挑战

(1)技术挑战: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应用给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平台责任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确保这些技术的合法、安全、可控使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挑战: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平台责任面临更加复杂的监管环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差异给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带来了困难。

(3)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提升:随着消费者对自身权益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对电子商务平台和经营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和需求成为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面临的挑战之一。

2.对策

(1)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确保新技术的合法、安全、可控使用。同时,应加强对新技术应用的监管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2)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监管合作机制: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监管合作机制,共同应对跨境电子商务带来的挑战。同时,应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提高跨境电子商务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水平。

(3)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政府监管部门和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应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和举报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应不断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和平台的责任和义务,为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应加强对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THE END
1.“精准”保护消费者网购维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针对法定无理由退货商品范围,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已明确,原则上消费者均享有七天无理由退货权利,但同时,也通过两种方式排除了两类不适用法定无理由退货的商品,第一类是明确排除的四种商品,即消费者定作、鲜活易腐、在线下载或已拆封的数字化商品、交付的报纸及期刊;第二类是其...http://www.bj315.org/xxyw/xfxw/202406/t20240626_44095.shtml
2.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某些商品除外,下列不属于前述除外商品的范围是( )。 , A鲜活易腐 B交付报纸,期刊 C最新发售的电子产品 D消费者定作的 ...https://m.ha.huatu.com/2020/0509/1977313.html
3.投资者风险教育本网讯(通讯员 姜佳伶)为持续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工作质效,安康农商银行多措并举、多点发力,积极动员多方力量全面开展了“3.15” 系列宣传活动。该行认真研究制定了《安康农商银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主题、成立了领导小组,对活动开...[更多详细] 长安银行平利县...http://www.akxw.cn/s/touzizhefengxian/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保护网购维权十大亮点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第一部配套行政法规,最大的亮点是对网络购物维权做出了明确规定。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因其物美价廉、方便快捷而风靡时下,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4年6月发布的《...https://www.cnii.com.cn/rmydb/202407/t20240705_582789.html
2.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LegalIssuesofConsumer...基于上文可知,电子商务环境下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研究在不断发展,我国立法针对电子商务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一直在不断完善,但当前的法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网络购物中的一些典型问题有规定,但内容较为宽泛,难以应对因网络环境而产生的消费者侵权案件,对电子商务领域的消费者保护程度...https://image.hanspub.org/Html/392-2310739_88692.htm
3.网络交易权益保护之法律问题分析一些团购群类销售平台,对于销售者资质的审查甚至处于“零”的状态。事前审查制度的不完善,给平台内经营者留有了投机销售质量不合格产品的空间,也导致消费者在权益受损后,没有途径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取平台内经营者的信息,在售后服务滞后的状态下,消费者一度陷入维权难的境地。该问题的解决,能够从源头将网络交易风险...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2/09/id/6933629.s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重要条款之律师解读第十九条经营者通过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的,应当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不得擅自扩大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范围。 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对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进行标注,提示消费者在购买时进行确认,不得将不适用无理由退货作为消费者默认同意的选项。未经消费者确认,经营者不得拒绝无...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78367.html
5.读懂消费者权益保护新规,“精准”解决网购维权预付式消费、直播带货、“一老一小”“霸王条款”“刷单炒信”“大数据杀熟”、自动续费、强制搭售……近年来,消费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困扰消费者,甚至扰乱消费市场良好秩序,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此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以应对消费领域新挑战。《条例》...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110763
6.与时俱进织密消费者权益保护网今年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30周年,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进一步增强经营者的诚信守法意识和消费者的依法维权能力,近期各地组织开展了《条例》的宣传贯彻活动,向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宣传普及相关法律知识。 http://tjbhcaw.gov.cn/detail.html?id=16901228637879297
7.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培训总结(精选11篇)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培训总结5 20xx年是“3·15”活动确立的第xx周年,作为一个以法学为特色专业的大学,为了宣传和展示二十年来的普法成就,全面落实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更好的服务广大消费者、维护其自身权益,推进消费者维权意识,民商法学院决定响应中国消费者协会的号召,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为契机,精心...https://www.yjbys.com/peixunzongjie/2814129.html
8.互联网金融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分析论文6篇(全文)互联网金融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分析论文 随着互联网业务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的金融投资理财行业借助网络平台的便利性,逐渐将其业务或金融产品与网络相结合,从而发展出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领域。自互联网金融的典型代表余额宝推出以来,凭借便利的申购与退出模式,人性化的用户体验及优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回报,吸引了大量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tyrfeb76.html
9.维护消费者权益教案(通用17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维护消费者权益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维护消费者权益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一些消费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增强消费时的自我保护能力;掌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https://www.jy135.com/jiaoan/1084590.html
10.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总结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https://www.cnfla.com/gongzuozongjie/3296111.html
11.推进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简报(精选7篇)为进一步维护银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邯郸银监分局以“三个加强”扎实推进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迎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 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构建立体式宣传教育网络 邯郸银监分局指导我市银行业金融构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高密度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构建立体式宣传教育网络。一是以“金融知识进万家”活...https://mip.ruiwen.com/gongwen/gongzuojianbao/190924.html
12.2024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系列宣传:识别违法虚假...2024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系列宣传:识别违法虚假金融宣传,防范新型电信网络骗局。https://www.boc.cn/aboutboc/BCP/202403/t20240314_24739472.html
13.2024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丨“网络贷款套路多...当下的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为消费者获取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各类互联网贷款平台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部分网贷平台以“额度高”“利息低”“到账快”“无需抵押担保”为噱头进行虚假宣传,引诱贷款,套路层出不穷,金融消费者需擦亮双眼,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取金融服务。 https://www.shanghaitrust.com/node/699
14.《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强调信息安全近日,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6月19日。《管理办法》共8章,56条。 《管理办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建立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分级授权审批和内部控制措施,对消费者个人信息实施全流...http://www.unisguard.com/newsc/586152877643403264
15.消费心得体会(精选25篇)基层工商所可以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节假日,采用多种形式在辖区内搞好消费维权宣传活动,告知消费者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存在的消费陷阱及注意事项、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救济途径等,向经营者耐心讲解其作为消费维权的第一责任人,应当诚信经营,守法经营,承担起《消法》规定的经营者的十项义务和有关社会责任。https://m.unjs.com/fanwenwang/xdth/20210710102926_3844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