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大学生逃课反映最多的理由是学校课程设置对于实践可有可无;学生们对于上公共基础课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这些课程没有多少实际作用,没有正确地理解上这些课的意义所在。而因为专业课直接和学位证有关,学生们普遍比较重视。
同时,自2000年以来,高等院校开始大范围的扩招,而且每年都呈递增趋势。许多大学在制度和配套设施建设上由于跟不上扩招的速度,使高等教育模式出现了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逃课的现象。
(1)大学重研究轻教学的管理现状。大学的定位应是教学与研究并重。但是,现在大学的实际情况却是本在研究,面在教学,研究高于教学。在大学,每个专业、每门课程都有其特殊性,教学的质量无法用分数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教师评定职称时依据的仅仅是教学课时的数量,更注重的是科研成果。课上得好与坏没有太大关系,写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更关键。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质量着实不容乐观,质量上不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会逐渐淡化,形成“一次多,二次少,三次寥寥”的课堂到课率,即使采取强硬的管理措施,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2).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都未能默契配合。教学管理一条线:部分教师上课满堂灌,只管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则不闻不问;学生管理一条线:学生管理工作者与课堂教学几乎脱钩,只注意让学生多从事社会工作,有的还让学生旷课来协助自己的工作,使学生逃课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另外,学校虽有校规校纪,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例如,有的学校规定一学期累计旷课达多少节便要给予一定的处分,但在执行规章制度时却流于形式,很少有学生因旷课而受到处分的。类似的规章对学生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造成学生逃课没有顾忌,不思后果。
再者是任课老师和管理人员检查监督力度不够,使学生有了可乘之机,特别是大课。由于其考勤检查难度较大,再加上大教室的扩音设备不理想,学生听不清老师讲话,造成大课逃课率较小课偏高。
(3).学校对非专业课的管理相对忽略,公共课、选修课流于形式。加强专业教育,造就品牌效应,是每所高校所注重的。但这样难免就会出现忽略对公共课、选修课等非专业课的管理,忽视人才的引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同的教师、相同的教案一教到底。另外,再加上非专业课往往采取上百甚至几百人的大课教
育方式,学生兴趣自然降低,加上无法有效管理,逃课现象大量出现。
“年年岁岁花相似”的选修课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社会、专业的需要。少数好的选修课又是人满为患。学生为了修满学分不得不选修一些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课程,因此,逃课现象在所难免。
2、学生缺乏动力对未来迷茫
现行教育体制中,应试教育仍占据主导地位,升学是学习的惟一动力。部分学生进大学后,没有了原来的支撑点,新的目标又没有确定。在这个空档里,他们学习松懈,没有寄托,不知何去何从。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学习激情,自然就会逃课。而且,在现行招生体制下,并非所有人都能读自己喜欢的专业。若对现在的专业没有兴趣,自然少不了逃课。从一系列的数据表明上“大学是为了毕业而不是为了学习”的观念也是造成大学生逃课的一个重大原因。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的教学方式与高中的应试教育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大学属于开放式教学,自己听可,不听也行,完全随自己的愿。
5、缺乏自我约束,懒惰松懈
在中学期间,学生受到的管束比较多,但是寒窗二十年终于到了大学,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大学的管理又比较自律化,在大学生的心中普遍存在一种心理,但是往往此时的大学生仍不能很好的自律,于是,许多学生开始松懈,在他们的心理上,有很多的东西超越了学业,取而代之的可能是社团工作又或者是网络、游戏等等。因此当他们所上的课相对比较乏味,或者自己的同学不去上课,社团有活动,天气不好,自己身体有点不舒服,想要玩游戏等等的情况发生时,大学生就会产生缺课的心理。在他们的心目中,学业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了,因为自
身的不重视而导致了自己的缺课行为。在为自己的逃课制造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甚至当某些学生逃课时,还用这些理由来安慰自己。久而久之,缺课成了一种心安理得的习惯。当有些学生偶尔走进略显陌生的课堂,准备仔仔细细地听老师讲一堂课时,会突然发现,老师所讲的一切离自己似乎很遥远,云里雾里折腾了一节课以后,不得不再次逃之夭夭。此后,不到逼不得已(老师上课要点名或者要讲期终考试的重点内容)就绝不上课。就这样,某些同学陷入了逃课的恶性循环当中,成绩理所当然地一落千丈。很多学生太缺乏自律性、自主性,不能掌握好自己。可能自己开始并无意愿逃课,但有了上述客观原因,有人逃课,便也跟着逃,放纵了自己的惰性。
6、心理压力,情绪原因
校扩招以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有机会步入理想中的大学校园,实现青春的梦想。但大学却并非一些人心目中的殿堂,当不少大学生感受到大学所带来的压力时,彷徨和困惑接踵而至。此时,逃课程了他们逃避现实的方法之一。大学生逃课现象并不罕见,不少大学生基于心理压力、情感因素,个人情绪以及身体不适的原因,往往将逃课作为最好的对付办法
7、逃课考证增加就业筹码
现在的就业压力非常大,为了在毕业时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有点想法的学生都会趁毕业之前吸取一些社会经验,为将来铺路。目前,有很多学生逃课加入到“考证族”当中,凡是能够参加的考试,他们一定不会错过,就是为了增加就业筹码。虽说这是一种上进的表现,但也说明当前的就业压力导致大学生对于就业前景感到茫然无措。
8、教师教学原因
9、社会氛围错误引导
除了高校课程设置、学生自身的因素外,社会氛围也是导致大学生逃课现象普遍的重要因素,如贵族文化氛围、读书无用论、功利性家庭教育等。现在很多影视作品都在渲染一种富二代模式,大学生将影视作品中的情节照搬到现实当中,产生了炫富、攀比心理,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随即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逃课借口。而媒体经常报道某某大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不久就成为百万富豪的成功案例,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为了赚钱而逃课,或兼职,或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