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不断深入,校外培训从线下开始向线上迅速发展,也带来不少隐忧。日前,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全国“扫黄打非”办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对于面向中小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的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活动提出了规范意见,这也是国家层面颁布的第一个专门针对校外线上培训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教育部座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该文件作出解读。
四大问题亟待解决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规范的出台旨在更好地促进线上培训的有序发展、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日益深入,校外培训从线下向线上迅速发展,一方面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服务,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的培训平台存在着低俗有害信息及与学习无关的网络游戏等内容;
二是有的培训内容以应试为导向,超标超前,违背教育规律;
三是学科类培训者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缺乏基本教育教学能力;
四是有的培训预付费过高、合理退费难,用户消费风险比较大。
这些问题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损害家庭的利益,加重了课外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范。
今年12月底前完成排查
日常监管5个重点
这一规范对日常监管重点提出了5个方面的规定。
培训内容:学科类课程培训内容不得超出国家课程标准,须与学生所在年级相匹配,也就是禁止超前超标培训。
信息安全: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要求落实好三项制度,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泄露学生有关信息。
规范经营:要求在培训平台显著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及退费办法,不得收取超过60课时或者3个月的培训费用,有规范的合同格式,降低群众消费风险。
上海回应:
关停违法校外培训机构1300多家
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介绍,从2017年至今,上海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截至目前,上海已累计关停各类违法违规机构1300余所,叫停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类竞赛20余项,督促各合法办学机构规范有序办学,并对大量符合条件的机构加强服务、加快审批,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门联合消防、公安等专业部门,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设立前审查和事中事后监管。另一方面是建立学杂费专用账户制度,加强对培训机构的资金安全监管。与从同时,上海鼓励各区建立联动机制,推行跨区统一办理,加快合规教学点的审批速度。
今后,上海将推进“一网通办”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平台,为各行政部门、线上与线下培训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服务。推进执行“单用途预付消费卡”制度,通过资金监管和保险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各培训机构预收费用的资金安全保障,对规范健康办学的机构予以信用激励,对违法违规办学机构实施多部门、多领域的联合惩戒。
金海岸工作室
作者|陆梓华
摄影|孙中钦
编辑|陆佳慧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