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浦江镇闵浦新苑二村的1间居民屋里,16张高低床,32人扎堆住,飞线充电、管线乱接、杂物乱堆……一点小火苗,就是性命交关。先是快递宿舍,后又工厂宿舍,隔间还按车间工种细分。
群租整治一次,回潮一次,租客来来往往、吵吵闹闹,居民叫苦不迭,日夜不得安宁。
居改非,从临街住宅改作餐饮店、小卖部居多,到“深入”小区,将居民住宅改成办公室、营业场所,按摩店、理发店、外卖摊等纷纷开张,扰民、安全等问题接踵而来。
江桥镇鹤旋路一小区住户“居改非”,在家出售龙猫、仓鼠、刺猬等小动物。接到投诉后,嘉定区江桥镇城管执法中队立即前往现场核实。经现场清点,共有养殖笼43个。
图说:居民楼里43笼宠物扎堆卖
“老大难”为何层出不穷、久治难愈?帮忙君在调查中发现:
■二是认定难。房东、二房东、租客,早出晚归“玩失联”,执法部门无法入户、难以取证。
■三是处置难。居改非、群租房等情况复杂,涉及房屋管理、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等多部门。一些街道社管办坦言,多部门管辖、职责交叉,易存在“模糊地带”,往往让问题处置陷入“九龙治水”的窘境。
发现要趁早清除模糊带
破“三难”,要“看得见”。
及时发现才能及时干预、及时干预才能及时制止,这其中物业的日常巡查和快速上报,是重中之重。但事实上,由于许多违法行为和业主们的利益夹缠不清,在不愿“湿手沾面粉”中,物业往往会选择“装聋作哑”。
而一些装修企业和房产中介,为了自己赚个“盆满钵满”,怂恿业主搭违建违、敲承重墙,甚至占绿毁绿,施工中铁将军把门、防尘布遮蔽等成了逃避发现的“满满套路”。
图说:居改非,车库变仓库
破“三难”,要“摸得着”。
用“黑科技”锁定证据,用一网统管的“城市大脑”助力执法的“智慧大脑”。
在闵行区梅陇镇城运中心,帮忙君看到智能感知人脸识别系统对小区多次出入的“陌生面孔”精准画像,疑似群租客报警234次,出入频次过高报警16次。部分打着“合租”名义的群租点位,认定存在困难,城管执法人员运用单兵执法仪同时传回现场情况,固定证据。
马桥镇抓住“人、房、物”社区核心要素,通过智能化基础设施覆盖,人房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也基本解决了城管执法中住宅“进门难、取证难”。平安社区智能化管理平台的智能感知设备和应用还包含了陌生人检测、电瓶车进楼道、高空抛物等50个应用场景。
图说:群租屋里查出大堆液化气钢瓶
破“三难”,要“治得了”。
形成、织密一张跨部门联勤联动的处置网,消除“模糊地带”,“哨子一吹、马上集合”,同下“一盘棋”,“高效处置一件事”才是关键。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