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惠母亲李女士:我去的时候看到她的衣服被扯得零乱,手上还流着血,打得左边脸上还有巴掌印,我当时真的气得我发抖,真的是太痛心了。
小惠到底经历了什么呢?几番安抚与询问之后,她对母亲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当事人小惠:我觉得好害怕,也好恐惧,就是自己人身都不能自由了,还受到那么大的侮辱,她指着我说,我会让你这两年都知道什么叫做校园暴力。
小惠口中的她名叫练某,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住在同一间寝室。本都是花一般的年纪,又为何会施以暴力呢?
据小惠说,作为新生入校后她与练某两人一直关系还不错。但是相处一个多月下来,她发现这样的友情很难持续。
小惠母亲李女士:之前也暗示过好些次,练某其实心里也有数,但是她还是强迫着要我女儿做这做那。
然而,就在2019年10月29日这天,小惠发出一条消息后,她与练某的关系降到冰点。小惠的这番表达却招来练某的谩骂,两人就此发生口角。
当事人小惠:我当时就很生气了,我就把自己桌面上的化妆镜就往地下摔了,就摔的过程中,我们桌子连在一起,她把化妆品全部都拿出来化妆的时候就弄倒了她的几瓶化妆的东西,但是只是倒在了桌面上,没有倒在地上,有没有任何破碎,她指着我说,这是你逼我的。
见室友道歉放下戒心被对方带到偏僻处
双方就此见了面,看到练某要诚恳道歉,小惠放下了戒心,跟着她前往宿舍的逃生通道处单聊。但是随练某来到宿舍逃生通道后,她发现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和解。
了解事情经过记者获取事发前后监控
小惠跟随练某而去,却不想遭遇了暴力。事发后,记者前往案发学校、处警派出所采访,了解事情经过并独家获取事发前后监控。
根据小惠所说,事发地位于她就读的学校内。小惠和练某的宿舍位于六楼中间的位置,逃生通道分布于宿舍楼内两侧,洗衣间和晾衣台的位置对面就是逃生通道口。宿舍楼每层装有4个监控摄像头,可以观察到除逃生通道外的走廊区域。当晚练某在隔壁宿舍门口向小惠道歉并表示想单独聊一下,于是她俩就往六楼的逃生通道走去。
宿舍楼六层走廊的监控显示:10月29日晚23时13分30秒,小惠跟着练某去了宿舍逃生通道处,这时还有同学陆陆续续地回宿舍。逃生通道的位置没有监控。小惠说,她进入逃生通道后发现,练某的好朋友董某已经到了那里。
当事人小惠:她从天台那个楼梯下来,手里叼着一根烟下来的,然后就觉得大事很不妙。然后练某这个时候还是说没事没事,她说你不介意这个女(董某)的吧,她当时来看看的,然后她(练某)就叫我坐下来,她说现在我们两个调解吧。
据小惠说,当时她们三个都在六楼逃生通道口时,一开始董某突然提出要看她的手机,当时小惠试图拿回手机并离开但并未成功。
据小惠描述,她在被殴打的过程中,不断地大声呼救,可是并没有一个人过来帮忙或阻止练某等人。就算有同学听见呼喊声过来看一眼,都会被董某和练某骂走。
当事人小惠:当时看到三个镜头就在拍,我整个人都慌了,我觉得好害怕,也好恐惧,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上拼命呼救,拼命呼救,也没有一个人理我。
小惠不断的哭喊和求饶并没有让几人停手,她听见另一名同学周某被叫来在楼道口守门,目的是不要让其他同学进来,而董某和练某则继续一边辱骂一边殴打。
当事人不断呼救引来保安才被带离现场
就在小惠哭喊的时候,她听见了五楼的脚步声,往下一看是巡楼的保安,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她拼命大声呼救,动静引来了保安,小惠这才被带离了这个噩梦般的地方。而这时已经是10月30日凌晨。
当事人小惠:当时我说我要报警,辅导员就说叫我不要报警。
记者:为什么?
由于涉案嫌疑人和被害人大多是未成年人,警方作出了相应的举措。
据小惠母亲说事发后十多天,没有任何人的一句道歉和关心,每天除了跟辅导员沟通,她得不到校方任何负责人的回应和处理意见
小惠母亲李女士:我说老师校长知道这个事吗然后老师给我的回复就是说我们在处理了,我们有我们流程,她说保卫科已经在处理了,现在这个事情还没有到要通知校长的程度。
在事发后半个多月,11月18日李女士来到学校,希望校方能给出个合理解释。那么校方对此事的发生是如何看待的呢?
11月18日记者也前往学校了解当时事情经过以及学校处理结果,但是当记者对一些细节提出疑问时,学校负责人似乎对整个欺凌过程以及事件的细节问题还不是很清楚。
广州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杏鸿睿:我也是刚才这个了解,其实呢我也进一步的去核实。
教书育人,是学校、老师的职责所在,切实担负责任、不让管理流于形式,正是事发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校园欺凌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对欺凌者来说是什么样的土壤让他们生长出了暴力的念头,对被欺凌者来说该如何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家庭,学校,社会又当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呢?
校园欺凌和暴力绝非个案。2017年联合国教课文组织发布的一份全球校园欺凌现状报告显示,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学校暴力和欺凌。据最高人民检察院2019年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年间,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校园欺凌犯罪案件3400余人,起诉5700余人。那么校园欺凌这种令人痛心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
身上的伤痕可以通过药物慢慢治愈,但是驱散心中的阴霾,重新融入正常生活,则需要更多帮助。
目前,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在大修。其中,遏制校园欺凌是修法重点,内容涉及预防,教育,干预,责任等各个环节。以法治为基础的治理方式,目的在于让所有孩子在阳光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