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裸贷5千4个月变550万,裸照短信还被发给亲朋好友,警方提醒!

张先生告诉民警,女儿离家出走的起因是贷款,她将自己手持身份证的裸照和视频发给了一个私人的贷款平台,而平台为了催收贷款,将照片和视频肆意传播。

越城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张狄青说:“受害人她的亲戚朋友,她的丈夫,她的工作单位的同事,还有父母亲都收到了嫌疑人发的裸照的短信。”

警方立即展开搜寻,终于找到了张先生的女儿。之后一家人再次来到越城区公安分局,警方在调查中了解到,张先生的女儿张女士因迷恋网络赌博,越赌越凶,无力偿还赌资,想到了网络贷款。

张女士向贷款平台的负责人闪某及其团伙提出贷款申请后,将自己的身份证和通讯录发送过去,并收到了第一笔贷款资金。

民警介绍,张女士第一次借了5000元,实际到手只有3500元,5天还款,每天要还300元的利息。

很快第一笔贷款到期,张女士却无力还款,她提出要再次以相同的形式借款。此时,嫌疑人团伙向张女士推荐过桥借款,过桥借款是短期借款,要求次日归还。举例借1万元,到手只有5000元,24小时内还要归还1万元。

之后,嫌疑人闪某将团伙中专门负责过桥借的王某介绍给张女士,就这样,张女士慢慢陷入到犯罪团伙布下的套路中。

“第二次借过桥借款的时候,嫌疑人就让张女士发送裸照照片,以及手持身份证、借条拍借款的视频,在这种情况下,张女士借到了5000元,还了前面的债,而她的债务也从5000元变成了1万元,翻倍了。”民警说。

民警说,张女士在4个月内都是以这种过桥的方式借款,累计借条达500多万元,实际借到手只有200多万元,而且这个200多万元里面,大多数钱都是为了去还一开始借款的5000元钱,去补这个漏洞。

当张女士签下共计550万元的借条后,王某等人就开始利用各种方式催款,连番“轰炸”张女士的手机,还将她的裸照与视频一次次发给她进行恐吓。

“张女士这个精神状态是越来越差。父母带张女士去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根据医生的诊断,张女士有中度的抑郁。在跟家属的交流的过程中,张女士有多次离家出走,有多次萌发要自杀、跳楼的这种念头。”民警说。

调查清楚事实后,四月初,越城警方锁定了3名嫌疑人张某、闪某和王某,迅速到河北廊坊一出租屋将3人抓获,现场查证涉及借款对象50余人,涉案金额上百万元。

目前,这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诈骗罪以及催收非法债务罪,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民警提醒广大群众,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遇到经济方面的问题时,要主动和家里人进行商量,不要通过网络上不正规的借款渠道去借款。

在老百姓眼里,法治就是公众行为有法律规范,遇事有法律保护,别总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高利贷血泪太多,悲剧太多,法律的篱笆应当编的更密实。现在看,实践已经提出这个要求了:管住高利贷,绝不能让悲剧一再上演!

关于民间借贷的利率,央行是这么规定的: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可能是缘于这条规定,社会上约定俗成地认为,民间借贷只要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就是高利贷。可是,随着利率市场化,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也在变,多少算是超出4倍?具体认定存在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2015年9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这个新司法解释的最大变化,是以固定利率来“划线”,而不再按基准利率上下浮动。新司法解释划出了两条线:一条是年利率24%,另一条是年利率36%。这两条线把民间借贷分成了三个区: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受司法保护;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在24%—36%之间的,不保护也不反对;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从上面可以看出,无论是央行的规定,还是最高法的司法解释,都没有对高利贷进行定性,更没有认定高得贷违法,最大的惩罚,就是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约定无效。

也就是说,放高利贷其实没什么风险,肯定不会亏本。最大的风险,也只是一部分超高利息收不回来。难怪高利贷会有恃无恐,盘根错节地野蛮生长!

在普通人的认知里,“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应该用钱来还,而不是用尊严和生命。

但是在暴力催收的魔爪下,许多借债人的生活受到严重干扰,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比如,对当事人用“呼死你”软件日夜骚扰,群发侮辱性信息给亲友;如影随形、死缠烂打,限制当事人行动自由;将女大学生裸照作抵押,不还钱就公开暴光甚至“性偿”。一句话,就是用尽手段逼当事人还钱,不还就让人生不如死。

暴利催生暴力,有高利贷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暴力催债的影子。这就像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一样,高利贷滋生了暴力催债,又在暴力催债的保护下,进一步滋生蔓延。

高利贷一头连着暴力催债,另一头则连着非法集资。本来民间借贷的初衷就是私人借贷,主要是用自己的钱贷给别人,既帮他人解燃眉之急,自己从中获得合理收入。但现在,大量的民间放贷已经不是个人行为,变成了有组织的机构行为;放贷所用的钱并非己有,而是打着理财投资等各种旗号筹集来的。这些资金成分复杂,有从百姓手中忽悠来的钱,也有当地有“背景”人士入股的钱,甚至还有银行资金卷入。一旦资金链断裂,就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非法集资肯定是违法行为,暴力催债也是违法行为,这些违法行为都是因高利贷而起。高利贷两头都是违法,为什么高利贷不违法?一般人很难想得通。

也有人认为,高利贷是“愿打愿挨”,没有能力还干嘛要借?甚至有“专家”认为,高利贷是利人利己、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是资金优化配置的结果。如果做的人多了,利息自然就下来了。

从理论上说,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每个人每家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就算是借高利贷的人,或许是大脑进水,或许是被逼无奈,或许是铤而走险……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人还不起高利贷,就要付出尊严甚至生命吗?就必须走上绝路吗?这个代价太大了!

还有人认为,既然高利贷两头违法,那就应该管住两头。这话也是说起来容易,落实起来却很难。比如,很多非法集资就是“击鼓传花”,几乎都是资金链出现问题才被发现,但为时已晚。暴力催债,除了实施殴打、拘禁等违法犯罪行为,催债者更常用的是“软暴力”。十几号人整天跟着欠债人,吃喝拉撒一刻不离,给欠债人精神折磨。这种高危状态下,冲突一触即发有很大隐患。但警方管得了一时,管不了长期,似乎很难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违法犯罪发生。

非法集资—高利贷—暴力催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对高利贷缺乏约束,两头的违法就很难管控。在监管上,有关部门也应有“一盘棋”思维,对破坏公序良俗行为进行坚决遏制,切实保护公民基本权利不受侵犯。

THE END
1.朋友欠债我被电话骚扰怎么办问题描述: 朋友欠债我被电话骚扰怎么办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1389676 人·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针对朋友欠债导致的电话骚扰问题,你可以报警处理。根据民法典...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485084.html
2.用户@3e93d87e西安一男子深夜手持菜刀先后砍伤同小区2人目前已...简介:用户@3e93d87e上传的资讯视频:西安一男子深夜手持菜刀先后砍伤同小区2人 目前已被刑拘,粉丝数1037615,作品数18228,评论数6,免费在线观看,视频简介:6月7日23时许,陈女士和朋友各骑电动车回西安市灞桥区某小区,在门口遇到一手持菜刀男子抢夺电动车,并对陈女士乱刀挥砍。陈女士左手食指和中指第一关节被砍断,...http://www.qiyi.com/v_19rxmqwlts.html
3.被“弘乐国际”小程序套路了49.98元话费消费警示被“弘乐国际”小程序套路了49.98元话费来源:消费投诉通 2022-12-30 15:02:10消费投诉维权处理平台消费保收到用户投诉一车游(九朵云-小悠沫-群元-新乐享) 充值不到账,期望退款。 一车游(九朵云-小悠沫-群元-新乐享)快速投诉入口: 点击投诉一车游(九朵云-小悠沫-群元-新乐享) 2022-12-20广东省的...https://m.xfb315.com/article/details/117355.html
1.民间借贷暴力催债怎么办之后,债务人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依法对暴力催债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同时,债务人也可以...https://www.66law.cn/question/answer/73014750.html
2.暴力讨债将人打伤,会受到怎样的处罚?暴力催收时,我们是可以报警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因为贷款平台或机构的催债行为必须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如果涉嫌非法拘禁、殴打、恐吓等违法犯罪行为,当事人可第一时间到公安机关报警,警方肯定会及时介入,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的。 网友咨询: 2020年12月31日15时许,赖某因被害人张某欠其钱不还,在三明市沙县区...https://www.tthjy.com/xingshi/27408.html
3.如果遇到暴力催收怎么处理在面对困境时,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权益能够得到维护,努力寻求解决方案。 七、小编总结 暴力催收是一种违法行为,借款人在面对暴力催收时,首先要保持冷静,收集证据,及时报警和投诉。通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合理规划借款,能够有效预防暴力催收的发生。遭遇暴力催收后,借款人也要注意心理调整,寻求支...https://www.bidchance.com/falv/yqzhengce/1906903.html
4.桔多多私人催债,暴力催债辱骂人桔多多私人催债,暴力催债辱骂人 投诉对象:桔多多 投诉问题:暴力催收,频繁骚扰,高利贷 投诉诉求:赔礼道歉,停止暴力催收,停止骚扰 投诉进度:处理中 投诉详情 本人在桔多多借款有账单逾期了,平台私人号码发短信威胁辱骂,打电话辱骂,骂得很难听,有证据可以证明,桔多多存在违法催债行为,联系不上客服,给个说法吧,要不然报警...https://tousu.china.com.cn/complain/10203141.html
5.被网贷暴力催债,竟然开脑洞冒充“网贷”去诈骗自己的“难兄难弟...25岁的江某在余杭某企业上班,曾因手头“紧”,在网贷平台贷款,后因还不出被平台暴力讨债,他去平台投诉时发现有许多和他遭遇相似的人。 2019年6月,江某“灵机一动”,在投诉平台的帖子上找来了投诉人的姓名和网贷平台的电话,冒充借款人的亲戚朋友拨打网贷平台的客服电话。 “喂,你好,我想帮我弟弟还钱,麻烦你把...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12/19/c2909866.html
6.暴力催债让人胆战心惊业内人士揭网贷中介清账骗局网贷暴力催债让人胆战心惊一些平台以帮助还款为名放高利贷 本报记者赵丽 “我是一名身负十几万元贷款的大学生,这是我2016年的信报,有点黑。” 这句话是肖明在2017年4月时对记者说的。他很坦白,自考上大学后就开始贷款,他已经从4家校园贷平台贷款。 https://m.dbw.cn/fazhi/system/2018/07/06/058029711.shtml
7.暴力催债的回应有哪些有效的策略?2.2 报警处理 如果催债行为已经构成威胁或人身攻击,债务人应及时报警。警方有责任对暴力催债行为进行调查,并保护债务人的安全。 2.3 寻求法律咨询 在面对暴力催债时,寻找专业的法律咨询是非常重要的。律师可以为债务人提供专业的意见和指导,帮助其制定应对策略。 http://m.ysxw.cn/yqnews/yqdongtai/1763278.html
8.网贷暴力催收被砍,可以报警吗?只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遏制网贷暴力催收的发生,保护大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网贷暴力催收被砍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借款人可以报警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和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大力度,从制度和管理上加以解决,以保障金融秩序的健发展,并为借款人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借贷环境。http://mbd.hezegd.com/yuqi/42772.html
9.遇到暴力催收怎么报警?专家导读 可以直接拨打报警电话或者去当地的派出所报警,但是自己要保存好相关的暴力催收证据,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诉求得到更好的支持,但是如果是正常的催收,对方没有违法行为的话,这种报警了也是没有用的。 遇到暴力催收怎么报警? 一、遇到暴力催收怎么报警? 1、当欠款人遭受暴力催收,可以直接到当地公安局报警。此外向...https://mip.64365.com/zs/1630740.aspx
10.支付宝给家人打电话催还10万借呗逾期6年,是不是违法?依据《人民刑法》第238条规定,“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当事人表现是违法的还款。催债公司或银行通过拨打电话向家人询问债务人的当事下落或催务的骚扰表现,假如不存在经过债务人的就是同意或事先通知,可以被视为非法获取个人信息。 依照《人民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2条之一款之一规定,个人信息解决者在解决个人信息时,应...https://m.qqddc.com/qiye/yqfenqi/49098.html
11.rc.huaibin88.cn/apldim11据悉,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玛丽·哈夫说,美方敦促泰国各方“避免使用暴力,保持克制并尊重法治”。她说,“我方对泰国当局至今为止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克制表示赞赏”。-- “清廉家风建设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更提升了整个村子的精气神。以前还有因为鸡毛蒜皮吵吵闹闹的,现在也见不到了。”逐林屯党支部书记何仕福说。 http://rc.huaibin88.cn/apldim_11_17/42456.html
12.一位公职人员的放贷江湖:山东莘县地方官放款1100万,61场借贷官司...3月31日晚,王云忠之妻在电话上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应称,2001年,王云忠就响应相关政策离岗了。“然后他做买卖,手里攒了些钱后,开始做放贷业务。有些人欠我们钱不还,自己当老赖,还造我们的谣。我们光要账就要了10年了。” 关于有人指称王云忠暴力催债、签合同不给借款人等问题,其妻回应称,“这个公司(惠通公司...https://www.cqcb.com/headline/2019-04-02/1537439_p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