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湖海里的鱼儿要睡觉。金鱼缸里的金鱼,无论在游动还是静止的时候,都睁大着眼睛,好像它们从来不睡觉似的。其实,鱼因为大多数没有眼睑,没法闭上眼睛睡觉。
栖息在树上的金丝雀等鸟儿,两只脚停在树上睡觉,它们有趾骨和韧带来帮忙,不会从树上摔下来。
动物睡觉也是一种休息,可以使全身的肌肉松弛下来,呼吸、循环、消化和排泄等器官的工作节奏变慢,使疲劳渐渐消除。
汉字的优势
①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老汉字,在它成为现今世上仅存的象形表意文字系统后,“汉字是中国落后的根源”这一结论,就被名正言顺地载入典籍,并广为流传。
②1977年,钱伟长教授去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汉字影响你们现代化。”外国教授对中国教授说,“____拼音文字____能救你们,____你们的文字是无法进入计算机的。当今,计算机是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也是脑袋!”
③然而,外国教授说错了,中国人能在6000年前创造汉字,并且使它成为世界众多文字中现今独存的象形表意文字,说明这种文字具有别的文字根本无法相比的优势。今天,中国人已经成功地把这种外国教授断言不能输入计算机的方块字敲进了计算机。
④表意文字形、音、义的多码性,使汉字显示出自己的优势。像英文这样的拉丁化文字,是采用全息输入的方法(按字符逐个输入),只能靠熟练程度来提高速度,因此太有限了。汉字通过音码、形码、义码几个途径的结合,采用非全息编码输入的方法,计算机的智能化又使中文输入由单个汉字输入进入了词语输入的新阶段。同样内容的英汉对照短文,汉字161个,英文字符(字母)778个。汉字以每分钟203.3个的速度输入,输入一个汉字平均击键1.5次—2.5次,161个汉字击键371次,用了48秒。英文以每分钟500键的速度键入,778个字符击键778次,用了1分30秒,汉字比英文将快了近一倍。
⑤20世纪称之为科学奇迹的计算机,有史以来头一次证明:汉字是我们祖先创造的、经历了后人不断完善的、凝聚了高度智慧的、科学而又实用的文字。当古老的象形表意文字进入计算机神奇的时刻,“汉字是中国落后的根源”这个被外国人、某些中国人重复了无数次的“结论”,竟然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干旱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推测,一片约10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约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森林另一种“吞吐”功能,就是它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吐出新鲜空气,调节气温,为我们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据林业专家统计,全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15亿吨的二氧化碳,一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730千克的氧气,所以科学家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是天然绿色氧吧。
总之,我们要保护森林。为了使地球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旱涝等多种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座荒山都绿起来。
骆驼——沙漠之舟
①自古以来,在浩瀚炎热的沙漠里,骆驼肩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是旱海的陆舟。
②由于骆驼长期生活在沙漠之中,所以生理构造和生活习性,同沙漠有着密切的关系。骆驼的个头高,脖子长,在沙漠里能看得很远。它鼻孔大,对于水的嗅觉特别灵敏,人们往往靠骆驼的嗅觉去找水,它的鼻孔还能紧闭,能抵御漫天风沙的袭击。它的脚掌宽厚,有两个脚趾,踩在地上,两个脚趾分开,不会陷进松软的浮沙里。它的脚上有大片的胼胝,在被太阳晒得灸热的沙子上,能趴下来不会灼伤。
③骆驼能耐渴,也能耐饿。在没有水没有草的沙漠里一边走五六天,也不觉得口喝和饥饿无力,仍然能安详地往前走。但是骆驼背上的驼峰却渐渐缩小了,日子越长,驼峰缩得越小,这是因为驼峰是脂肪的仓库,生活条件好的时候,驼峰渐渐积累起来许多脂肪。当一连几天不吃不喝时,驼峰里的脂肪就逐渐消耗而缩小。它对食物的要求也不高,植物的叶子、青草,甚至带刺的藤蔓,都是它喜爱的食物。它不仅能耐热,而且能耐寒。天寒地冻的时候,驼队冒着严寒,迈着稳健的步子在沙漠中坚定地走着,像一支船队,航行在广阔无垠的沙漠旱海之中,忠实地执行着运输任务。
④总之,骆驼由于生活在沙漠之中,它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都很好地适应了沙漠这个特定的环境。也正因如此,它才成为人们在无边沙漠中旅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从古到今,它一直在为人类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