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有禁忌:这3种情况宝宝不可注射疫苗,妈妈们知道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接种证是孩子入托、入学、出国等必须提供的预防接种证明材料。
我国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对所有入托、入学的孩子查验接种证。没有完成第一类疫苗全程接种的孩子,必须及时进行补种。6岁及以上入学儿童在完成所有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后,预防接种单位同时要出具《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完成证明》,在儿童入学时交学校查验存档。未完成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要及时安排预约和补种,尽可能在儿童入托、入学前完成补种。
所以,爸爸妈妈们千万记得检查一下,看看孩子是不是该打的疫苗都打过了。
「
这11种一类疫苗,宝宝必须打
Title
」
二类疫苗,你可以为宝宝这样选
二类疫苗是自费疫苗,可根据宝宝自身情况、各地区不同状况及家长经济状况选择是否接种。
体质虚弱的宝宝可考虑接种的疫苗:
流感疫苗适合7个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宝宝。
肺炎疫苗一般健康的宝宝不主张选用,平时体弱多病的宝宝,应该考虑选用。
流行高发区应接种的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混合疫苗(HIB疫苗)适合5岁以下、容易感染B型流感嗜血杆菌的宝宝。
轮状病毒疫苗能避免宝宝严重腹泻。
凡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注射狂犬疫苗,否则发病后的死亡率几乎100%。
即将要上幼儿园的宝宝可以考虑接种的疫苗: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理想的方法,抵抗力差的宝宝可以考虑接种。
与甲型肝炎病人有过密切接触,以及对甲肝病毒易感的宝宝应该接种甲肝疫苗。
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紧急处理
有时宝宝接种完疫苗,也会出现一些小状况,发烧、红肿不退、起疙瘩……这些都是疫苗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吗?会影响疫苗的接种效果吗?跳跳妈帮你们一一解答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发烧
宝宝注射疫苗后的发烧是正常反应吗?如何治疗?会影响疫苗接种的效果吗?
接种疫苗后,应该没有任何不良表现才是正常的。但是发烧,的确是疫苗接种后比较常见的一种反应,不用过于担心,发烧并不会影响疫苗接种的效果。疫苗引起的发烧和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烧处理方法是一样的。一般情况下,建议宝宝体温升高到38.5℃后,给宝宝吃退烧药,38.5℃以下进行物理降温即可。有过高热惊厥的宝宝,最好在38℃时就吃退烧药。服用退烧药,不会和疫苗接种有所冲突。
如果第一次注射这种疫苗后发烧,那下次也会容易发烧吗?要避开此类疫苗吗?
第一次引起发烧的疫苗,不代表第二次还会再次引起发烧。一般情况下,一种疫苗会经过多次接种才能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如果某种疫苗在第一次接种以后出现过较为严重的高热或其他接种反应,等到再次接种的时候,应该跟医生说明情况,医生会根据疫苗的重要性、宝宝的具体情况,比如是否过敏体质等,以及以往接种疫苗的具体情况等,考虑是否需要中断某种疫苗的接种。
饮食禁忌
听说注射疫苗后不能吃鸡蛋,是真的吗?
一般情况下,注射疫苗后的两三天最好稍加注意饮食,避开一些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等海鲜,其他的食物照常吃就可以了,比如肉和鸡蛋类食物。此外,口服的疫苗,比如脊灰糖丸、轮状病毒疫苗,吃之前半小时,不能喝水吃东西;吃后的半小时,也要注意不喝水不吃东西,以免引起宝宝呕吐,影响疫苗接种效果。
宝宝6个多月,刚添加辅食不久,注射完疫苗后的辅食添加需要注意什么?
除了避开容易过敏的食物外,对于辅食添加初期的宝宝,建议在接种疫苗后的3天之内,暂停给宝宝添加新的类别。但是对于以前已经加过的辅食,则可以给宝宝正常吃。
红肿、硬结
宝宝注射疫苗后24小时不洗澡,可是不小心洗澡了怎么办?需要去医院吗?
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宝宝接种疫苗后的24小时内不洗澡,尤其是3岁以下的小宝宝。如果是3岁以上的宝宝,至少要保证针眼4个小时不沾水,给宝宝洗澡时尽量选择淋浴。其实,接种疫苗以后的针眼是非常小的,一般情况下2~4个小时宝宝的针眼就能闭合,医生只是为了安全着想,才建议24小时不洗澡。
如果不小心在注射疫苗后洗澡了,父母需要观察宝宝的接种部位有没有出现红肿,如果接种部位在洗澡前没有红肿,而洗澡后出现了红肿,则需要提高警惕,可能是出现了感染。一旦宝宝出现这种情况,最好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如果宝宝洗澡后也没有什么特殊反应,那就证明洗澡了也没关系。
宝宝注射完疫苗身上起了红疙瘩,是疫苗引起的过敏吗?下次要避开这种疫苗吗?
宝宝身上的红疙瘩是由疫苗引起,还是其他因素导致不太好判断。所以一般情况下,医生建议,如果宝宝的精神状态不受影响,没有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可以先在家进行观察,多给宝宝喝温水。如果有加重表现,或者宝宝特别不舒服时,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
一般情况下,湿疹特别严重、经常起皮疹的过敏体质宝宝,疫苗接种的反应几率会更高一些,尤其是接种减毒活疫苗的时候。所以注射疫苗前,最好跟医生说明情况,医生会根据宝宝的身体状况,来选择一些灭活的疫苗接种,以将反应降到最低。
PS:
1、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让宝宝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
2、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应用脱敏药。
8类疫苗的接种禁忌症
所谓禁忌症就是宝宝身体出现特殊情况,不适合接种,那么具体有哪几种疫苗的接种禁忌症呢?
1、卡介苗
慎种:早产的宝宝、低出生体重的宝宝(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难产的宝宝。
缓种:正在发热、腹泻、严重皮肤病的宝宝。
禁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心、肾疾患,免疫功能不全的宝宝。
2、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
缓种:服苗前一周有腹泻的宝宝,或一天腹泻超过4次者,发热、急性病的宝宝。
禁种:有免疫缺陷症的宝宝,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如激素)的宝宝。
服液体疫苗:对牛奶过敏的宝宝。
3、百白破疫苗
缓种: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
禁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有抽风史的宝宝,严重过敏体质的宝宝。
4、麻疹疫苗
不必接种:患过麻疹的宝宝。
禁种:正在发热或有活动性结核的宝宝,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鸡蛋过敏)的宝宝。
缓种:注射丙种球蛋白的宝宝,间隔一个月后才可接种。
5、乙型脑炎疫苗
缓种: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的宝宝应缓种。
禁种:有脑或神经系统疾患,过敏体质的宝宝禁种。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
禁种:脑及神经系统疾患(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过敏体质,严重心、肾疾病,活动性结核病的宝宝禁用。
缓种:发热、急性疾病的宝宝可缓种。
7、乙肝疫苗
禁种:肝炎,发热,急性感染,慢性严重疾病,过敏体质的宝宝。
8、甲肝疫苗
缓种:发热、急性病或慢性病发作期的宝宝。
禁种:免疫缺陷,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宝宝,过敏体质的宝宝。
有些家长明知宝宝有接种禁忌证,但仍心存侥幸,接种前不向医务人员说明情况,这样接种疫苗是十分危险的。有个家长就因为在宝宝发热的时候,给宝宝接种了乙型肝炎疫苗,最后导致宝宝出现了严重的器官畸形,所以希望家长们在宝宝疫苗接种的问题上要慎之又慎,万一出了问题对的宝宝可就是百分之百的损失,到时候就追悔莫及了。
别吓自己,疫苗不良反应不是你想的那样严重。疫苗以极小的剂量作用于人体,其产生的不良反应问题不大。
简单来说,注射疫苗后,一百名儿童里有几名会发生如低烧、红肿等轻微不良反应;几万名儿童里有几名会发生过敏性紫癜等严重不良反应,且大多数可以痊愈;几十万名儿童里有几名会因减毒疫苗而发生全身病毒感染。
所以,遭受疫苗不良反应的孩子,是发生了非常不幸的小概率的意外,我们应该同情他们、帮助他们,但不应该因为这些意外,而拒绝接种正规疫苗。
3种情况宝宝不可注射疫苗
宝宝从出生开始,就需要接种各类疫苗以预防疾病。但一般情况下,疫苗接种是有禁忌症的,具体是否接种,要不要缓种,都应听取接种点医生的意见。
如果宝宝正处于3种情况,是不能在期间注射疫苗的:
1、如孩子正在发烧,患有急性传染病、哮喘、风疹、湿疹等疾病或有心脏病、肾炎及肝炎等疾病时,暂时不要打预防针。
2、孩子腹泻时不要吃小儿麻痹糖丸,等病好后两周才能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