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临近,“助浴师”的职业亦在各地城市兴起。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洗澡。
洗澡,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件平常的小事,却是许多老人心中的难言之痛。
由于缺乏自理能力,这些老人没办法自己洗澡,只能依靠亲人帮忙,中间涉及到的移动、翻身等大幅度的动作,稍有不慎便会对老人造成危险;
许多失能/半失能老人往往疾病缠身,洗澡造成的心理波动或者其他状况,容易刺激到老人,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老年人的洗澡问题,这么看来真不是小事。
老人助浴服务是什么
正因为老人洗澡如此艰难,愈发衬托这件“小”事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越是一些平时轻而易举能够做到的事情,突然有一天做不到了,带来的心理落差感才更加强烈。
在这种时候,干净清爽涉及到的不再只是外在的卫生问题,更关乎老人活着的尊严和体面。老人助浴服务的意义就在于此。
在中国,无法自己洗澡的老人,还有很多。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5亿,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4200万人。
这意味着至少4200万老人没办法自己洗澡,这背后是尚待挖掘的市场空间。
对于老人助浴市场的前景,小编也查到有关如今市场上的大致价格,那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估算:
按照每位老人助浴一次100元的价格,每月一次的频率,单单是面向42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助浴服务,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
如果把60岁以上的老人都算作助浴服务的潜在客群,背后的市场空间更是高达3000亿元。
中国人口日趋老龄化、洗澡又是刚需,从这些角度来看,老人助浴的前景和空间只会越来越广阔。
目前助浴服务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老龄化加剧,老人的需求痛点正日渐被“发现”。
小到洗澡这样一个平常的需求,对于不少自理能力弱的老人而言,都“难于登天”。而老人助浴服务,帮助他们重启了干净整洁的生活,拾回了做人的尊严和体面。
近年来,北京、上海、重庆、江苏等多个地区,都相继出现这一服务,主要以老年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入户助浴等形式存在。
早在2018年,国家民政部就发布了《老年人助浴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对老年人助浴服务的定义、基本要求、服务流程和质量评价等做了集中规定。
助浴服务如何延伸
很多助浴服务都是流水线洗澡,流水线这个词语,本就不应该出现在人身上,更不应该出现在需要被照顾的长者身上。
参考了很多日本助浴的工作,小编发现在除了保证身体的清洁外,好的助浴服务还有放松长者心情,预防传染疾病,观察长者皮肤状态以及与长者交流沟通的作用。
沿着这个方向,我们同时可以向家庭延伸,提供上门的床上洗浴、床上擦浴、床上洗头和助浴服务。此外,助浴室还兼备理发功能。
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
小编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助浴服务模式有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入户助浴等方式。
助浴工作人员通常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服务,入户助浴团队有洗浴人员、护理人员、司机等。
有句话说的好,“有需求,就有市场。”在北京、上海等养老产业较为发达的城市,目前除了常规的社区养老、机构等能为老人提供助浴,还能在养老网站等线上方式预约。
通过了解,不难发现,老人助浴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已经开始向多元化模式发展,老年助浴的市场机遇也在逐渐扩大。
对标日本的助浴服务,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的机构助浴间都是公共浴室一把椅子,或是一个竖条状的推车。
浴室没有配备更衣区域,保暖设备可能也仅仅是暖气。浴室环境会相对简陋一些。
自理长者及半自理长者,坐在椅子上。
卧床长者,在房间里就直接抱到推车上,推着送往浴室。
而没有更衣区域,也导致,洗完后,会身上盖着毛巾被褥直接推回房间,房间里面再穿衣。
还会有很多卧床长者,可能管理一疏忽,从洗澡直接变更为全身擦拭。
相比日本,无论是环境上面还是适老化用品,养老院的硬件装修上,我们都相对缺乏经验。
市场的未来预测
未来的发展,一种方向是,参考日本的入户助浴(也称“到宅助浴”)模式,将助浴服务的费用纳入到社会保险制度中,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既能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也释放了用户端的消费需求。
受制于观念、价格等原因,使用助浴服务的老年人仍是少数。就目前来看,我国老人助浴项目是由政府来引导的,纯粹的市场化行为很难形成规范。
而助浴服务往往是作为养老机构中的一个细分项目,目前很少有专门聚焦助浴服务的企业。
针对老年人助浴行业未来发展,很多企业可以在防止出现意外情况,与同第三方保险公司合作来承担一些风险。
总体来看,助浴行业应与养老行业其他业务整合发展,进行专项服务细分管理,丰富助浴服务模式,满足老人多样化的助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