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孕婴网是由财政资金创建,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是集孕产、育儿为一体的知识科普权威官方平台。服务内容有备孕、孕期、产后、育儿、幼教、培训、托育、宣传、展示、政策法规等。
压力性尿失禁(SUI)
指打喷嚏、咳嗽、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尿液不自主自尿道外口漏出,被称为“社交癌”。
一、临床表现
症状是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加时不自主漏尿。
体征是打喷嚏、咳嗽、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观测到尿液不自主地同步从尿道漏出。
尿流动力学检查表现为充盈性膀胱测压时,在逼尿肌无收缩的情况下伴随着腹压增高出现不自主的漏尿。
二、流行病学特点
女性人群中23%-45%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在50-59岁年龄段SUI患病率最高,为28.0%。
三、危险因素
1.年龄:尿失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女性SUI患者高发年龄段为50~59岁。
4.雌激素缺乏:女性绝经后,随着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可使盆腔支持结构松弛,尿道黏膜萎缩、闭合力下降、控尿能力下降。
5.子宫切除:切除子宫时,会切断与子宫相连的及其周围的一些韧带,造成盆底结构破坏,同时由于子宫缺失,失去支撑作用,而导致压力性尿失禁。
6.慢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大量腹水、便秘等慢性疾病,导致腹压长期增加,破坏了盆底肌肉韧带的弹性。
四、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生活方式干预(高度推荐)
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可以改善尿失禁。避免增加腹压,控制体重、尽量少提重物;保持大便通畅;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便秘、支气管扩张、腹水等。
(2)盆底肌训练(高度推荐)
盆底肌训练通过自主的、反复的盆底肌肉群的收缩和舒张,来改善盆底功能,提高尿道稳定性,达到预防和治疗尿失禁的目的。如盆底肌肉锻炼方法珂格尔(Kegel)锻炼方法。
(3)生物反馈
借助置于阴道或直肠内的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监视盆底肌肉的肌电活动,并将这些信息转换为视觉和听觉信号反馈给患者,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并形成条件反射。
(4)电刺激治疗
利用放置在阴道和直肠里的电极,给予一定的电刺激,使尿道周围肌肉收缩以增强其控制排尿的能力。
(5)磁刺激治疗
利用外部磁场进行刺激,改变尿道周围肌肉的活动,强化这些肌肉的强度和耐力,从而达到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目的。
2.药物治疗
主要作用原理在于增加尿道闭合压,提高尿道关闭功能。
(1)雌激素
原理:刺激尿道上皮生长;增加尿道黏膜静脉丛血供;影响膀胱尿道旁结缔组织的功能;增加支持盆底结构肌肉的张力。
用法:有口服雌激素和阴道局部使用雌激素两种。阴道局部使用雌激素可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配合盆底肌训练、选择性a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提高疗效。
(2)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常用药:盐酸米多君)
原理:可增加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力,从而有利于控尿,但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3.手术治疗
(1)指征
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预期效果不佳的患者;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患者;伴有盆腔脏器脱垂等盆底功能病变需行盆底重建者,同时存在压力性尿失禁。
(2)常见的手术类型
主要是经阴道入路术式包括尿道中段吊带术、膀胱颈吊带术、尿道填充剂注射术等。尿道中段吊带术比保守疗法成功率更高。
五、预后
压力性尿失禁的预后较好。手术对经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达80%~90%的治愈率。轻中度患者经非手术治疗也可有症状改善,需要配合康复训练,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