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使用总分总的结构时,需要注意下面的事项:
(1)并列关系
上进是一种美德;上进能帮助我们进步;我们上进,是因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做到上进,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2)递进关系
用这样的方式行文,既有话说,也能够显得思想比较有深度。
什么是上进;为什么要上进;上进的话需要怎么做;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3)对比关系
先说上进的好处,然后在中间过渡,知乎再说不上进带来的坏处,最后总结。
也可以使用“分总”“总分”这两种结构形式。
2.层次递进-便签结构
便签结构是指一种有关学习方向的思维方式,多用于学习后的整理归纳和领会感悟。
该结构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R表示复述(Repeat),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复述一个道理、一件事情、一个故事和一部电影等,类似对于某一事物进行概括或简介。S表示感悟(Sentiment),描述R中的事物或者道理,以及带给自己的知识点、情感等。A表示应用(Application),旨在感悟之后,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例如要怎么转变情感,怎么样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等。
RSA中三个元素是一个梯度模型,后一步都要比前一步更加深刻。
举例:以电影《战狼2》为例
R:一名军人孤身一人在国外展开对中国公民的营救,经过一系列的战斗,终于获得成功。其中,男主角举起国旗通过战场的一幕深深感动了观众。S:国家的强大和每个公民的努力分不开,而且强大的国家也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自己的每一位公民。A:作为一个中国人是非常骄傲和自豪的,为了祖国变得更强大,我们要努力工作,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便签的结构,能让我们的行文更加的紧凑,并且更富有思想和哲理。
主要包括影视出版物品的评价、热点事件评价、人物的评价等等形式。
首先是需要多方面的了解熟悉评价的对象,要符合事实的内容。
否则偏离主要内容和轨道,以致于让无法打动用户。
其次,对评价的事宜,不能带有私人感情。
这样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尽量做到客观,并且从正或反一个方面的价值观出发,这样更容易得到用户的认可(用户的认可是有偏向性的)。
最后做到对事不对人,不去主观评价事中人,而且保持明确观点,据理力争。
2.知识类
它可以对事物下定义,也能够对于某个问题进行更加详细、深入的讲解。
在这里我推荐“结论先行”,和“以下统上”的方法。
“结论先行”是指问题的回答是一句结论,告诉别人最关心的话。
而“以上统下”指的是上面的问题引领下面的回答,而下面的每一个回答也是对上面问题的回复,这样的思路才足够清晰并具有说服力。
例如在阐述一个产品/理论的过程当中,将4P理论当中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转变为这次产品分析的结论。
例如原本的4P理论分析模型如下:
产品:产品介绍。价格:价格分析。渠道:渠道管理。促销:促销流程。应用“结论先行”原则之后,新模型如下:产品:产品质量提高,增加更多功能。价格:价格下调,提高性价比。渠道:从分散的渠道转化为集中渠道,单点突破。促销:促销简单直接,明确利益点,降低门槛。
改变之后,产品/理论就能非常清晰的展现出来,进而引发新的问题,如:
为什么要提高产品质量?为什么渠道要单点突破,而不是全渠道突破?
而每一个新的层级都需要结论来回答。
追热点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升流量。
在追热点的过程当中,要运用到两种思维,一种是内容运营的思维方式,另一种是营销的思维方式。
第一种多见于为内容型产品的运营人员(热点运营),因为他们主要是把热点事件做好。
第二种多见于其他类型企业的运营人员,因为他们主要是把自家的产品和热点事件捆绑到一起做品牌营销。
角度不同会导致运营人员追热点的思路有所差别。
首先对于热点的事件,需要考虑到其生命周期的问题。
小型事件的周期较短,如明星结婚,影视剧等。
事件是否值得深挖或后续是否有二次爆发,直接决定了其生命周期的长短。
其次为其的运营策略,热点事件可分为常规型热点和突发型热点。
然后通过热点的营销,让内容“出圈”:
但是切记,企业做热点营销的目的是为了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用户、提升品牌曝光度和品牌价值。
所以一切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的热点事件都不要碰。
跟热点的方式有很多种,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三个法则和多种模式。
(1)三个法则
(2)多种模式
1、跟风式:别人怎么做,我们就按照类似来做。
此时,我们只要跟着他们的节奏就可以了,例如,2017年8月,《我们是谁》系列漫画火爆网络,大家纷纷跟风。
其中,闪送迅速跟上,在形式不变的前提下更改文案和图片投放到网络上。
2、自黑式:有时候勇于自嘲呵自黑,反而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这种自黑是在企业没有犯错的前提下。
4.鸡汤类
常用的方法是归类,从一件小事上升到哲学、国家、人生的高度。
三、内容定调,被记住的都是有灵魂的
内容的调性是内容的灵魂,没有灵魂的内容不可能被用户喜好。
内容调性是指依据内容的定位设计一个能被用户接受和喜欢的风格,并一直保持和沿用这个风格。
1.内容的定位
用户群体定位是指内容的目标受众群体。
一切内容的产出都是从用户需求出发的,只有明确了目标的用户,才能确定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在2016年前后,互联网金融P2P非常火爆,众多App都设置了财经内容板块,想借此提升用户的粘性。
然而,很多的app的内容板块,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公众号和其他内容输出,是为了内容而生产内容。
产出了很多泛财经的内容,比如股票分析、保险分析、理财知识、银行利率分析等。
并没有搞清楚用户的需求和使用场景,以为只要有内容就会有用户阅读,就会增强用户粘性。
其实,P2P是低频的货币基金产品,而货币基金产品也知识金融理财行业的一个细小分支,相对专业的用户很少投资这类产品。
因此,在app的用户对于泛内容的兴趣程度并不会很高。
2.内容风格
风格艺术领域的概念,指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的面貌,或者通过艺术品表现的内在特性。
这个概念同样适用于内容。
例如,豆瓣是一个具有文艺范的社区,如果用几个词语概括,大家想到是纯粹、爱思考、真实、清高等。
通过内容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表现出来的特征,如幽默的内容,精致的内容等。
性格是一种拟人化的表现形式,如果把账号当作成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的性格就是内容的性格。
这种表现可以是特定的语言模式,特定的排版或者特定的标志符号等。
例如,幽默的外在表现是内容精彩抖包袱、配图生动有趣且呈现系列设计等。
本文由@张一横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