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喜欢撸猫逗狗,但小猫小狗固然可爱,也还是小心为好。就在4月28日,泉州19岁大学生小玲(化名)在逗弄自家宠物猫时,不慎被小猫抓伤,导致眼周皮肤破裂,差点破相。
泉州医生提醒市民朋友,随着天气逐渐变热,被猫狗抓咬伤的发生率将逐渐升高。狂犬病病死率100%,一旦被猫狗咬伤(特别是流浪猫狗),须立即到犬伤门诊接受伤口规范处置和疫苗接种。
逗弄自家宠物猫
女孩眼周皮肤被抓破
4月29日一早,小玲来到泉州市丰泽区泉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犬伤门诊。
“前一晚,这个女生在逗自家小猫玩耍时,不慎被小猫锋利的指甲抓伤。”接诊的主治医师孙晋荣了解到,女孩眼周皮肤裂伤,伤口大概2厘米长,比较深,属三级暴露伤口。当晚,女孩就赶到大医院进行伤口处理,第二天一早又赶到犬伤门诊接种狂犬病疫苗。
当天,孙医生为小玲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等治疗,并嘱咐她需注意的地方。
遛小狗路遇大狗
男子左前臂被咬伤
晋江30多岁的王先生(化名)是被别人的大型犬咬伤的。
4月27日,王先生牵着自家小狗在小区花园里遛弯。不料,走到别墅区时,一只大狗突然从一户人家里跑出来。
“那只大狗没拴绳,旁边也没主人,不知道怎么就跑出来了,不但把我家小狗咬了,还把我给咬了!”王先生告诉孙医生,他的左前臂被咬伤,好几个牙印扎到肉里,属三级暴露伤口。
后来,王先生在当地医院犬伤门诊清洗、消毒伤口,接种狂犬病疫苗,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并进行破伤风预防等。当天,他报了警,大狗主人作了赔偿。
气温升高,宠物易暴躁
“五一”游玩须注意防护
据了解,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狂犬病的发病率虽然很低,但危害极大,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是100%。
“五一”小长假就要到来,孙医生提醒,为避免被狗猫等动物抓咬伤,不要主动去招惹动物,特别是流浪猫狗,尤其是要避开疯狗。不要在动物吃饭、睡觉、生病、看护幼崽时去打扰或惊吓它们。当狗狗生气或害怕时,要躲着走。如果没拴狗绳的狗到了跟前(且感觉有危险时),最好站着不动;万一摔倒,采用蜷起来的姿势不动。一旦被狗或猫抓咬伤,立即用肥皂水冲洗,并及时去犬伤门诊就医。
【小贴士】
被动物抓伤或咬伤,如何处理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黏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据了解,狂犬病虽然病死率极高,但经过规范的暴露后处置也几乎能做到100%预防。被动物抓伤或咬伤后,应该这样处理——
一洗:20%的肥皂水和流动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生理盐水冲洗。
二消:彻底冲洗后,用含碘制剂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进行消毒。
三免疫:尽快就近到医疗机构接受正规的暴露后处置和进行疫苗的接种。
什么情况下需注射疫苗?
家养宠物猫狗,难免被自家宠物抓到或咬到,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注射疫苗呢?
孙医生提醒,根据不同的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处置措施。
一级暴露(Ⅰ级):正常接触和喂养动物,完整皮肤被舔舐。这种情况不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二级暴露(Ⅱ级):皮肤被轻咬或者仅有无出血的轻微抓伤,属于轻度暴露,需要对伤口进行处理,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三级暴露(Ⅲ级):皮肤被咬伤抓伤且有出血、或皮肤破损的伤口被舔舐时,属于严重暴露,需要在伤口处理之后,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并在伤口周围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