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上次散步我看见宠物貂了,被抱在主人怀里,可爱。”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上次她去运河汇逛街,就见到有市民带着一只宠物貂,呆萌的样子让路人频频回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由于部分宠物爱好者追求个性化,饲养“异宠”的潮流开始兴起。“异宠”,即少见的、奇特的宠物,如蜥蜴、蛇、蜘蛛、刺猬、蜜袋鼯等。在无锡,“异宠”受欢迎吗?“异宠”市场是怎样的情况?
猫狗已经满足不了“铲屎官”了?
除了蜜袋鼯,守宫、蛇等也受到不少人的喜爱。浑身雪白的“雪花白骑士”、通体金黄带着斑点的“豹纹守宫”、尾巴胖乎乎的“瘤尾守宫”……走进市民丁先生的工作室,一整面墙都是排列整齐的饲养盒,每只盒子上还有标签,写有其中守宫的性别、出生日期等信息。守宫——在外行人看来是一种有点吓人的蜥蜴,但丁先生却十分喜欢,他觉得“守宫拥有一对漂亮的大眼睛,看起来很呆萌”。
不占地方,主打一个陪伴
“好养活,不占地方。”“每次发朋友圈都会有很多人点赞。”“让我更有责任心。”问起为什么养“异宠”,大家各有理由。市民小袁养了只守宫叫“元宝”,他说,虽然自己只养了一只,但在百度贴吧认识的很多人都养了很多只。“孵出来的小守宫各种各样,就像打游戏爆装备,很惊喜。很多人一开始是因为好奇养了一只,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如果孵化得太多了怎么办?小袁轻松地表示:“那就在网上找渠道卖了。”
在市中心一家宠物店内,除了常见的猫狗外,各种鸟类、蜥蜴、蛇类格外引人注意,天气逐渐转冷,大多爬行类宠物变得不愿动弹,也有少数依然活泼,在透明盒子里爬上爬下,若是做出“精彩”动作还能引得周围的人惊叹。“又怕又想看。”市民小胡告诉记者,他一个人在外租房住,一直想养只宠物,但是白天要工作,养猫狗比较麻烦,因此在朋友推荐下考虑养一只爬行动物:“这种宠物对温度需求较高,一般都是待在盒子里,不占地方,养起来比较方便。”小胡说,他看上了一条玉米蛇,粉色白色交织的身体很是可爱,喂食也方便,“一个星期只要喂一次,主打一个陪伴!”
花色稀有程度决定价格
除了方便这一优势外,价格也是很多人考虑的一大因素。血统纯净的猫狗,价格动辄数千上万,爬行类“异宠”的价格就要便宜得多,即使是一些稀有品相,大多也在几百元。小胡说:“贵的当然也有,但是普通人没必要买。”
记者了解到,猫狗等常见宠物的价格受血统影响较大,“异宠”则是花色稀有与否决定着价格。黄宪同样是一名“异宠铲屎官”,家里有一架子的守宫和蛇,他表示,对不少养“异宠”的人来说,每次“异宠”产宝宝的时候都会很期待:“看会不会生出一个稀有花色的。”
记者了解到,在爬行类“异宠”分类中,不少商家都是最开始顺带做一下,然后演变为专职做。“价格高的肥尾守宫、睫角守宫、瘤尾守宫、蓝舌石龙子和各种蛇,都可以养。”丁先生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养爬宠当事业,“我们认为,这个行业是在往上走的,比如豹纹守宫,卖的人少,需求量却在增多,根本不愁卖。只要地方够,有人照顾,养多少只都可以。”
弃养可能造成物种入侵
虽然饲养“异宠”的人很多,但入手后后悔的人也不少。《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2022年中国宠物消费报告》显示:饲养“异宠”的人,其消费痛点呈分散状,对“异宠”的商品、医疗、行为、喂养、购买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其中,饲养啮齿类的认为医院较少是主要痛点,养爬行类最大的痛点是“不了解宠物的行为”,水族类最大的痛点是“商品质量参差不齐”,鸟类则是“看病贵”。在社交平台搜索,也能看到一些转让“异宠”,或是找人领养的帖子。后悔的原因也五花八门,有的是饲养后又觉得麻烦、不适合;也有因为狐狸、兔子等宠物气味强烈家人无法接受;有的表示医生难找,医疗费用相对较高……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的“异宠”都是国内人工繁育多代的产物,携带的病毒和寄生虫风险可控。但随着部分爱好者兴趣升温,不少人开始尝试从海外或其他渠道获得稀有品种。这也带来了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等一系列风险。对此,丁先生表示,自己研究过此类风险,本人是没在海外买过的,“比如豹纹守宫,国内的繁育场已经发展得很好,没必要从海外购入。”
无序发展背后有法律风险
江苏蠡湖律师事务所律师周航认为,虽然“异宠”市场火热,但需要警惕其背后的法律风险。“‘异宠’往往未经驯化,仍具有攻击性,对人的生命安全存在潜在威胁。”周航表示,根据《民法典》规定,如若饲养的“异宠”如蜘蛛、蛇类造成了他人生命健康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若饲养的“异宠”属于野生动物,则可能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法》。
此外,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首次将“异宠”写入文件,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