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便利店的本质是满足小型零售业态微型超市的便利性和及时消费。它有自己的场景,如高速铁路、机场、大学、智能公园、办公楼等。在这些场景中,消费者喜欢轻松、方便和无限制地消费。他们还可以满足紧急情况和快速消费,放松心情。在这些情况下,人员素质高,舆论责任感强。
然而,许多无人便利店位于市区街道或居民区或路边。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人们对价格敏感度和对无人技术的熟悉程度不敏感,市场形势难以打开,因此这些场景不适合开设无人值守的商店。
2.无人便利店兜售商品给任何人(人群定位)
无人便利店作为一种新型的零售产品,是技术零售的发展方向之一,其受众也十分有限。目前主要人口集中在80后和90后。
3.无人便利店≠自动售货柜的放大版本
真正的无人便利店应该是一个温度,面部价值和智能微型商业超市。在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的同时,还应整合自助便利店、OMO(全渠道整合)+新鲜食品/咖啡厅等类别。
无人便利店并不意味着没有人员服务,而只是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劳动力,减少人员使用,并尽可能地为智能系统和设备提供机械重复劳动。如果无人值守便利店的类别只是水,饮料和预包装食品,它是智能自动售货柜的放大版本。
2018年,全国便利店平均每日便利店为5300元,智能销售柜台的扩大版(25-60平方米)为800-1000元。可以想象,如果这样的无人便利店,日本企业,楼层效应,客流量和投资回报率肯定很差。这就是许多无人看管的便利店无法运营的原因。
4.没有便利店≠没有收银台零售
当下无人便利店,通过物联网RFID、AI机器视觉、人脸识别等技术解决了无人收银问题。
然而,与总成本相比,便利店运营的收银员成本并不高(传统的便利店在收银员的银行没有全职收银员,而收银员只是店员的日常工作之一)。商店运营还需要订单管理,仓储和配送,商品展示管理,货架管理,新产品推广管理,临时管理,库存管理,消费者行为数据管理,市场管理等诸多环节。
无人便利店比传统便利店更智能,在这些管理中体现了新物种的先进性。如果无人商店只解决智能收银机的问题,那么完成智能商店就只是一小步了。我们怎样才能提高商店的效率?如何提高?事实上,有许多无人管理的商店。除了解放出纳,许多其他环节增加了比传统零售更多的人力。因此,所谓“无人仓库,节省人力,投资少”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5.无人便利店≠科技至上
无论是新零售,智能零售还是传统零售,零售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它仍然是商品和服务。
在新的零售创业中,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不知道如何零售,也没有开过一家男装店,假设只要有好的技术,他们就能很好地零售。零售业是一个千年历史的行业。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它一直延续到现在,并将继续人类的生活,因为它解决了人类只是需要的问题。
6.无人便利店≠无人值守服务
老子说:“世间万物都是生而存在的,世间万物都是生而不存在的”,两者是否相生,是相辅相成的。
无人便利店作为一种新型的零售业态,更为先进的“品种”,应该是集商铺的所有优势、智能化技术的所有优势于一身。利用科技提升便利店的“效率”和“效率”,是真正没有便利店的初衷。
一般24小时便利店,一家商店6-7人。无人便利店,你可以放1~2名店长/店员(根据区域大小),白天可以实现某人,晚上启动无人智能控制模式。一方面,通过一些人的服务,我们提供保鲜和高利润的产品,如熟食和新鲜食品。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商店经理/店员进行商店的日常运营管理;此外,夜间无人值守也体现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与传统的便利店相比,无人操作的便利店需要更多的店员/店主。他们需要熟悉各种数据管理系统,并提供全渠道服务支持。一个优秀的无人化便利库管理员应该履行三个职责:库管员、社区运营经理和社区电子商务组长。
7.无人便利店投资高
确实,智能系统和设备在智能转换中至关重要。但是,要计算项目的损益,有必要在一定时期内计算TCO(总部总数)和回报率(ROI)。
无人化便利店的本质是便利店,服务消费者,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是其核心,不可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