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出牙时期会有明显的流口水现象,这个时期口腔是婴儿获得满足的重要器官。唾液增多会减轻齿龈的疼痛感,口水增多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疾病,没必要治疗,只注意护理就可以了。
为防止口水将颈前、胸上部衣服弄湿,很多妈妈会给宝宝挂个小口水巾。口水巾质地柔软、略厚、吸水性较强,很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产所。
唾液中含有口腔中的一些杂菌及淀粉酶等物质,口水积聚在口水巾上,温度、湿度、营养成分以及细菌源等条件均具备,于是细菌在口水巾上进行滋生繁殖。口水巾挂在接近宝宝口腔的,若不经常进行清洗,细菌就会有机可乘。妈妈最好准备2-3件口水巾给宝宝换洗,在宝宝留口水高峰时约3小时左右为宝宝换洗一次。
宝宝口水流得较多时,除了要注意清洗口水巾,妈妈还要注意护理好宝宝口腔周围的皮肤,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两遍。让宝宝的脸部、颈部保持干爽,避免患上湿疹。
二、安抚奶嘴
除了口水巾,经常会接触到宝宝口水的还有安抚奶嘴,这个也是容易被粗心妈妈忽略的“卫生死角”,容易成为细菌的聚集地。
宝宝一哭闹,把安抚奶嘴放到宝宝嘴里,通常就能把宝宝哄得服服帖帖。使用过而没有清洗的的安抚奶嘴上面粘黏了宝宝的口水,细菌容易滋生。宝宝一哭闹,有些粗心的妈妈一慌张就随手把安抚奶嘴塞到宝宝嘴里,也不顾奶嘴是否清洗过。
安抚奶嘴每次用完都需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最好再高温进行消毒,使用前再次清洗,宁可让宝宝哭闹多一下,也不要匆忙地把沾满细菌的奶嘴送入宝宝口中。
三、枕头
枕头是陪伴宝宝入眠的用品,时常与宝宝亲密接触,但因为是床上用品,容易给人干净的感觉,所以往往很容易被忽略,清洗频率远不及其它用品。
宝宝比成人更容易出汗,尤其是夏季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宝宝一觉醒来头发被汗水打湿了,小枕头上也沾有少量汗水。有些宝宝睡觉时还有流口水的现象,汗水、口水都容易使得枕头成为细菌聚集的地方。
宝宝的小枕头肉眼观察起来比较干净,所以容易被妈妈忽略,清洗的频率不高。然而,枕头是时常接近宝宝口腔和鼻腔的用品,上面的细菌容易侵染宝宝。所以,小枕头要常洗,尤其是宝宝流过汗或流过口水后,必须及时清洗,并在阳光下晒一晒。
除了口水巾、安抚奶嘴、枕头等与宝宝口水经常接触的宝宝用品容易滋生细菌外,宝宝的袜子与大地气密接触,也容易沾染各种细菌,尤其是在宝宝初学走路的时候。
四、袜子
宝宝到了7-8个月的时候,有些宝宝开始学会爬,小脚也开始有了与大地的亲密接触。这个阶段穿鞋的话会不但会限制宝宝足部肌肉的发育,还会会阻隔宝宝足底接触地面的敏感程度,所以很多妈妈会选择给宝宝穿一双袜子,袜子绵柔,时常接触地板就很容易沾染细菌,细菌也容易透过袜子沾染在小脚丫上。
细菌大多数是肉眼看不到的,有些粗心的妈妈觉得袜子看起来不脏,就没有常洗,却不知里面细菌聚集,给宝宝身边埋下了一个卫生隐患。所以宝宝的袜子一定要至少每天清洗一次,如果宝宝走过比较脏的地方,最好及时帮宝宝换下脏袜子,并洗干净小脚丫。
2早上可以经常给婴儿洗澡吗
注意事项:
1、每次洗澡前在放水时都会提前开好浴霸,提高室温,以免着凉。
2、进入浴室洗澡的同时准备好洗后要用的物品,如浴衣,小被子等一些物品,洗澡后一定要注意保暖。
3、洗澡后尤其是冬天一定要做好全身的皮肤护理,给宝宝涂上护肤霜,保护娇嫩皮肤。
4、洗澡后适量的给宝宝喝温水,不要过多,影响睡眠。
每天洗澡的好处:
1、洗澡可以避免细菌侵入,保证皮肤健康。
2、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从而有利于新陈代谢。宝宝洗澡后会睡的更舒服。
3、可改善皮肤的触觉能力和对温度的感知能力,对提高宝宝的环境适应能力很有益处。
4、对于职场妈妈来说,给婴儿洗澡时是一个快乐的时光,可以更好的和谦儿交流与沟通。
3防过敏让宝宝接触脏环境
一、爸爸妈妈的“别字经”
“别动!”“别摸!”“脏死了!”……在公共场合见到爸爸妈妈带着四五岁的宝宝,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训斥。
特别是在都市家庭里,从宝宝降生那天起,一大家子人就开始了洗洗涮涮、蒸煮消毒的大工程。衣服天天洗,尿布时时换。清洗最勤的要数奶瓶,每次吃完一顿都要在锅里好好煮一煮。宝宝大点了,会跑爱玩了,更有一大堆“清规戒律”约束着,“别玩沙子、别碰猫狗、别在草地上打滚”,总之,“别”字打头的话时时挂在爸爸妈妈嘴边。
从杀菌香皂到洗手液,再到门窗上广泛使用的隔绝空气的密封垫,现代城市家庭越来越成为清洁卫生的“圣地”。还有各种疫苗和抗生素等等,身体的免疫系统被越来越多的人工手段“保护”着。有些爸爸妈妈就爱这样,特别讲究卫生,把宝宝接触的玩具、吃的水果严格消毒,室内一尘不染。怕传染疾病,也很少带宝宝到户外游戏。导致这些娇宝宝接触的环境太干净了,身体反而对外界失去了抵抗力,宝宝更容易生病了。
二、防低过敏,适度接触“脏”环境
前期的H7N9真是吓坏了爸爸妈妈,就怕一不小心让宝宝感染了病毒。所以,家禽自然不在话下,环境中的任何细菌都要远离宝宝,这样妈妈才能够安心。
前不久,郭阿婆的大胖孙子出生了。为了不让孙子生病,宝宝的饮食起居她都严格把关,力求将细菌阻隔在外。为求“干净”,她每天为小孙子洗两次澡,不仅沐浴露浑身上下要涂抹两遍,还不忘用清水擦洗得干干净净。可她的小孙子还是生病了,不但皮肤变得越来越干燥,还常因皮肤瘙痒,哭闹不休。
宝宝长期在这种所谓干净生活环境中,接触的微生物太少,导致自身免疫力低下。尤其是生活在都市的宝宝更容易患这种病。因为家人的过度保护,宝宝患病的几率没见减少,反而增加了。
其实,医学上提倡卫生假说,人在出生后,只有接触细菌,才能产生免疫系统中的调节免疫抗感染功能,而人体自身具有调控变态反应的系统,如果人一直处于洁净的环境中,就无法产生抗感染功能,免疫系统就无法发挥作用,更易受到病菌侵害。人是伴随病菌和病毒等病原体长大的,病原体会让人生病,同时也有助于人体自然防御系统的健康发展。
4爸爸不当举动会影响宝宝智力发育
1.不要吝啬对宝宝的爱
宝宝的完全依恋关系,是他将来人际关系发展的基础。只有宝宝在小时候体验到了爱这种积极的情感,他们才会在内心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才可以平等的和别人交往。所以爸爸们,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和宝宝靠近一些,让他们能感受到你们的爱。
2.积极回应宝宝
宝宝在小时候是不会说话的,这时候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和你交流。比如啊啊的声音,或者是一些动作、一些眼神等等,这往往就是宝宝给你的暗示。这个时候爸爸们就要及时响应宝宝,如果他们开心就要和他们一起大笑,而如果宝宝不开心,就要安慰他。当然也不能满足宝宝的所有要求,你只要做一些积极的回应,让他们明白你懂他们的要求就行了。
3.尽量跟宝宝说话
宝宝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是可以听到声音的,所以要尽量多和宝宝交谈。这是因为随着宝宝听到的词汇变多,他们的语言功能也会跟着发展。所以平常可以和宝宝说说话,或者读一些图画书,等到宝宝大一些,就可以慢慢的教他们一些简单的词汇,慢慢的宝宝就会学会讲话了。
4.帮宝宝建立秩序
5宝宝爬有助于骨骼发育
1.爬有助于骨骼发育
婴儿在爬行的过程中,身体和四肢骨骼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为孩子日后的行走打下基础。孩子在爬行的过程,四脚需要同时用力,有助于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家长不难发现,在爬的时候孩子没有好好练习爬行,将来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协调能力明显没有爬行时练习多的孩子好。正是通过不断地爬行练习,孩子的腿部肌肉、手部肌肉都得到了很好的运动放松,有助于孩子的健康。
2.怎样引导宝宝爬
有些宝宝天性不喜欢动,到了应该爬的年龄,他们却还是懒着不想动。此时,父母们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动起来。其实要宝宝学习爬,并不困难,父母可以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前面不远处,而后妈妈在玩具旁边呼唤宝宝爬过去,孩子受到妈妈的鼓励和玩具的诱惑就会努力往前爬了。孩子在爬行的过程中需要观察前面和旁边的事物,在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同时,还有助于孩子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思考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升。
3.爬行小游戏
父母可以和宝宝玩一些爬行小游戏,以增加宝宝爬行的乐趣和兴趣。亲子爬行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爸爸或妈妈一起和宝宝爬行比赛,有了爸爸妈妈的参与,孩子会爬得更欢,如果爸爸妈妈能让宝宝获胜,那宝宝的参与性就会更高。当然给与宝宝适当的精神奖励也是很有必要的。孩子爬得那么辛苦,总要给点好处吧!
4.增加爬行难度
当孩子已经能顺利地在平滑的地板或是房间内爬行了的时候,为了能更好地锻炼孩子,父母不妨增加爬行的难度,在爬行的必经之路上设置路障,增加爬行的难度。有些聪明的宝宝发现路上有路障时,他们会选择绕道而行,有些宝宝遇会挑战自己的爬行能力,想办法穿越路障,总之不管宝宝们想到什么办法,只要他们能顺利通过,就说明宝宝们学会思考了,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看来宝宝又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