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深化康复辅具租赁服务试点,探索将康复机器人等高端养老科技产品纳入租赁目录。西安市情况如何?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家庭、社区、养老机构了解到,目前机器人少有走进养老机构,也未走进社区。对此,专家建议,鼓励高端养老科技产品走进老年人生活,打造老龄科技产品普惠性价格。
背景
上海将推进养老服务机构使用养老科技产品
需求
希望能有机器人照护
也担心价格承担不起
在西安,老人照护方式上,有没有使用到康复机器人、照护机器人呢?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随机采访了需要照护老人的家庭,以及社区、养老机构,了解到目前西安老人的养老方式仍以传统方式为主。
7月21日,阮先生告诉记者,能有护理机器人照顾母亲,一定会照顾得更科学,如果机器人可以陪伴聊天,一定会给老人增添不少乐趣和慰藉。“如果价格在我能承受的范围内,我会购买这样一台机器人的。”
37的赵先生父母住在重庆老家,“我觉得要考虑性价比,对普通家庭来讲,机器人成本和人工成本哪个更实际?护理机器人在功能方面是否成熟,也是一个问号。”赵先生认为,老人最需要的是人的陪伴,需要人与人的互动,“机器人归根结底是冷冰冰的,没有人的温度。”
50岁的李先生家住西安莲湖区,他的父亲今年81岁,生病卧床12年。“主要是我和我姐照顾老人。我姐做饭,我负责体力活儿,比如扶我爸起来走十几步,帮老人翻身、洗澡等。”李先生说,如果能有机器人协助,能减轻很大一部分养老压力,“但是老人的退休工资不多,我和姐姐也是普通人,像机器人这样高科技的产品对于我们来讲,经济上很有压力。”
现状
习惯用传统方式养老
养老机构少有护理机器人
近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家社区以及养老机构。社区主任介绍的情况大致相同,“辖区老人还是比较传统的方式养老,智能机器人对于他们来讲,最主要的一方面是价格贵,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不现实;另外,智能产品使用起来也是需要培训的,这也是门槛。”
记者探访
“躺着”就可以训练下肢
机器人帮你翻身陪你“遛弯”
记者现场体验了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工作人员将体验者的全身“绑”上保护设备,按照机器人的步骤操作,体验者慢慢悬空,不用费力,双腿走起了“太空步”。对面的屏幕上,显示着运动的相应数据。“这款机器人主要针对失能老人的康复训练,旁边有一个坡道,老人可以坐轮椅上来,然后由专业人员引导他上机训练。”王先生说,另一款下肢智能康复系统,针对脑意识清醒但下肢需要康复训练的老人或病人,“躺在这个床上,床可以自动慢慢升起,甚至立起来,然后双腿可以自动运动起来。”
这款照护机器人的功能更像一个力大无穷的“护工”,工作人员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这是一款床椅一体的床,床可以自动帮老人或病人翻身,翻身时床沿会自动升起防护栏。如果老人或病人需要坐起来遛弯,床会自动分离出轮椅,然后开始移动。”
王先生说,公司还有其他康复设备,如电疗设备,可以帮助老人缓解疼痛、痉挛、吞咽困难等。“目前多用于医院,希望未来能让这些高科技产品走向社区,走向养老机构,让更多老人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帮助和便利。”
专家建议
打造普惠性价格体系
让老年人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科技产品
近日,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截至2022年,西安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3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近五分之一。
如何让高端养老科技产品惠及更多老年人?7月23日,记者采访了西北大学健康养老研究院执行院长翟绍果教授。
翟绍果分析,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高端科技产品正在为老年人、养老机构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养老服务。科技创新正在帮助更多老年人,为银发经济注入活力。为更好地推动科技助老,结合西安市高端养老科技产品的应用现状,第一,建议高端养老科技产品走进老年人生活。根据不同场景开发服务功能,尤其是在生活辅助、康复护理等多领域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字化嵌入,提高产品的针对性,继续深挖老年人的需求,进行数字化场景设计。鼓励社区、养老机构引进老龄科技产品,推广典型性智慧养老服务应用场景,提高老年人使用科技产品的可获得性。
第二,打造老龄科技产品普惠性价格。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政府支持等多种方式降低老龄科技产品的使用价格,降低老年人的使用门槛,让老年人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科技产品。
第三,多途径宣传,提高老人认知接受程度。老人对老龄科技产品的了解程度不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龄科技产品的推广和应用,要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宣传、推广老龄科技产品,打破老年人使用高科产品的“技术门槛”,增加居家老人使用高科产品的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