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您在国外求学生活了多年,这段海外留学的经历对于您的创业有什么影响或者帮助吗?
影响还是很大的,我本科是在国内大学完成的,本科期间在学校会很少去接触外界,可以说我的社会化阶段是在国外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国外的思想文化,感觉他们会更加开放,一方面是国外的这种学习交流的模式,另一方面是我读研究生期间需要我去做一些项目、科研成果的展示,包括PPT的演讲,渐渐地这些东西会锻炼到我的表达能力,因为我本身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这对于我性格的塑造其实帮助很大,此外,更加重要的是在那期间对于一些核心技术的学习,例如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理论、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支撑都是在那一时期学习的。
Q2
您在成立派拓艺前,还有其他创业/工作经历呢?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走向创业的道路呢,又为什么选择机器人这一领域呢?
我没有特别正式的职场经历,原来在学校也是作为助研、助教的角色。刚毕业的时候我留在了计算机系任教,教的是计算机科学,但其实那个时候我已经在研究这个四足机器人的原型机了,非常地投入,当时可以说是在全职地做这个机器人的开发,然后为了能够养活自己兼职在学校教书。
我对于科学、技术、工程这些是很感兴趣的,从小喜欢做一些实验去验证那些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接触了解到机器人这一领域其实是很偶然的,当时看到了美国波士顿动力研发的大型机器狗,觉得挺令人震撼的,一开始只是觉得很好玩,但是接触了解到这种开源硬件后,发现这种可编程的硬件可以很方便地为我所用,这让我决定研发一款属于自己的机器人宠物玩具。
在研发这个小机器人的过程中,我会发现它本身似乎有了一种生命,在研发中它也是处于一个不断索取的状态的,不管是对我的知识、精力还是金钱,都需要我不断投入资源来使它更加灵活、更加智能,也因为它处于一个成长的状态,所以我后来的研发路线都是为了满足它的成长需求,这种感觉就像是当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到达了某一个阶段时,你突然发现它们之间是可以被贯通共同呈现在一个作品上的,这其实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Q3
从一个团队形成的角度来说,我们团队最初的核心成员是我的合伙人,我们是在一个创业比赛上认识的,当时我在匹兹堡创业,参加了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中美创业大赛,我的合伙人是卡耐基梅隆大学和伯克利大学上海校友会的会长,他当时作为观众在底下观看比赛,那个比赛我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也正是在比赛的过程中他看到了我们这个项目的潜力,所以最初以一个顾问的身份加入到了团队中的。因为他曾在上海的一家互联网公司有过多年的工作经验,人脉非常广泛,也有这方面的视野和经验,所以最开始是作为给公司决策、运营方面提建议这样的角色存在,后来我回国发展包括第二次众筹成功之后,他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看到这个项目的发展前景,最后决定全职加入了我们,后来的团队成员就是在团队项目发展的过程中从社会招募而来的。
产品技术
Q4
机器人的形状其实很多样,您为什么会选择猫和狗作为这两款机器人的原型?Nybble和Bittle这两个名字背后有其他的寓意或者小故事吗?
Nybble这个名字其实是当时做线上众筹的时候,我另外找了两位专门负责众筹的美国顾问,作为美国人他们会更加了解一些英文单词背后的意思,当时就提出来叫Nybble,Nybble在英语里面的意思是小动物的轻咬,同时这个单词在计算机科学里面又是4个比特的意思,因为一个字节就是8个比特,而Nybble是4个比特,也对应到轻咬的意思,所以我起这个名字一方面是它天然跟动物有联系,另一方面它体现了我们是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来做成这样一件事。有了Nybble这个名字,Bittle这个名字在拼写、读音上就有了类似性,而且它的词根本身就是Bit,感觉是比Nybble还要小的一个东西。
Q5
Bittle的定位是从Nybble作为一个创客自制的小玩意到能够量产被更大众接受的产品转变,它的内核和Nybble还是一样的,不管是它的核心运动、理论还是模型框架,包括它更新的代码也是兼容原来的Nybble的,但是从开发历时来看,因为Bittle用时更久,所以它的打包的形式会更加成熟。
此外,Nybble和Bittle在元器件上还有一个巨大的不同点,因为机器人元器件在美国那边没有一个很好的产业链支持,所以Nybble用的元器件都是在网上采购的通用元器件,但是回国以后我在深圳、东莞甚至大湾区这边找到了很多合适的,也愿意配合我们生产的供应商为我们做定制化生产,所以Bittle的关节、电池、骨架全都是我们自研然后外包给工厂生产的,性能上达到了更优的效果。
Q6
项目进行到当前,有什么历史性的时刻或新的进展吗?后续瞄准的市场又是什么?能否向我们展开说说。
我们主要还是作为一个产品公司,历史性的时刻对于我们来时更多还是在产品端,例如说2018年第一代机器猫Nybble的众筹上线,这是这个项目作为一个商业化的项目真正开始盈利的里程碑;2019年的回国对于公司运营的地址和整体的未来发展在哪也是很重要的时刻;然后是2020年第二代产品Bittle的上线,这是作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产品被大众所接受的一个里程碑,同时,2020年我们成功获得一笔融资,这也是我们的产品乃至整个公司被资本市场所认可的一个重要时刻。目前来说我们的产品主要还是面向创客和STEAM编程教育市场,后续我们会往更大众的市场发展,主要会倾向于消费娱乐和智能家居这一方面。
Q7
对您而言,目前这个项目最大的难点在哪里?是团队协作?上下游产业化?还是资金链,或者是产品的市场推广?您计划如何解决这个难点?
想法和建议
Q8
最初选择深圳会考虑到供应链的问题,我在美国那边量产我们的机器猫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供应商,我发现这些供应商大部分是在深圳、东莞这一带,开始是想着离供应链更加的近,因为供应链不只是物流运送的距离,它还包括我们需要到现场去了解他们的生产状况,解决一些问题,恰巧当时也有朋友在深圳这边,他会更多地宣传深圳作为创业城市的优势,此外,我们最初的产品定位是一个创客产品,而对于创客文化来说深圳可以说是全国之首,所以我们选择了来深圳发展。
选择来宝安发展是偶然事件,因为想要在深圳租用一个办公室的成本其实非常高,虽然当时我的机器猫已经在销售量产了,但也只是一个仅能维持一两人团队收支平衡的状态,在了解对比后我们发现宝安区的人才政策很全面,同时各方面的消费水平很符合我们对成本的预期控制,所以最后决定把项目落在了宝安区。
Q9
湾区青创营对我们创业的最大帮助就是提供了办公场地,就像农民种地,土地永远是最重要的资源,这给了我们项目一个立身之地,我们有一个说法,只有当某一个东西出现了问题你才会意识到它,我觉得一个好的环境就是会让人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湾区青创营是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尤其感谢的是我们现在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办公室,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成品样品都放在里面不用太担心它在一个公开的地方,我们这边研发也不太会受到外界声音的干扰,此外,湾区青创营不定期举办的一些活动、资源对接和配套的服务都给我们的创业提供了助力。
Q10
最深刻的经验就是不要随便创业,创业并不容易,因为你在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会意识到自己动用了哪些知识、技术、资源,这些对于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是很难同时兼具的,所以失败的几率会很大,除非他在创业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可以坦然接受这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