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教师随着画面介绍:它正在进行深海作业,来到一艘躺在海底很久很久的沉船上,寻找着上个世纪随船遗落的宝物。它身体自如地穿梭着,目光锐利,周围的任何事物都休想逃过它的眼睛,它发现目标了……
2、提问: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谁来简单地说说你对机器人的认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机器人的课文《神奇的机器人》,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布置自读要求。把生字新词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2、再次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那些机器人,你喜欢哪一种,它有什么神奇之处
3、汇报自读情况。(它通过眼睛发现了窃贼,再把信息传给了"大脑","大脑"连同网络报了警。)(机器人的形状各式各样:有的……有的……)(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机器人能干人们干不了,干不好的工作。)
三、学习课文一、四自然段。
1、指名读1、4自然段,说说机器人什么作用。
2、理解“千奇百怪”“日新月异”
四、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主要介绍了哪种机器人
2、再读本段,边读边画出最能表现“能追捕罪犯的机器人”神奇的词句。
3、交流体会。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中的“亡命之徒”结合实际,体会情况之危急:抓住“能”“善于”等词语,体会其追捕罪犯的过人之处。
4、指导朗读第四句话,体会其神奇之处,要读出机器人的勇于追捕、善于追捕、坚决果断的形象。
5、联系本段内容。理解“大显身手”之意。
6、回读第三句话,小结学习方法和作者的说明方法。
7、师生共同小结第2自然段学习方法。
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3自然段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机器人有了初步的了解,同学们想对它有进一步的了解吗回家继续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课文5—7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5——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5自然段。
默读这一自然段,交流:宠物机器人有何神奇之处
引导学生品读词句:为什么会永远陪伴你体会机器人的喜怒哀乐。
指导学生朗读。
3、师生共议学习方法,用这种学习方法学6、7自然段。
三、创新设计,畅想未来。
机器人神通广大,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学们想不想畅想一下未来的机器人
1、先在小组内讨论,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说清楚它的样子和作用。
2、推荐有创意的设计,交流
四、展示作品,梦想成真。
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只要我们想得到,一定能做得到。我们学校里就有一批对机器人非常感兴趣的孩子。今年暑假,机器人小组代表我校参加了全国第三届电脑机器人创新大赛,获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其中创意作品还送往兰州参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弋、翱”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了解机器人的几大功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机器人的神奇,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无限魅力。
3、学习课文总分写法,能用总分方法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了解机器人的几大功能。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机器人的神奇,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无限魅力。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总分写法,能用总分方法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揭示课题
1.同学们知道机器人吗?你知道有哪些机器人?
2.它们有什么作用?
3、出示课题:神奇的机器人(出示机器人图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功能
1、出示自学建议: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机器人的功能的?请你用简练的话来概括一下。
2、交流、反馈。
1)出示词语:
先驱游弋大显身手迹象灌溉披星戴月
广阔浩瀚能歌善舞翱翔驰骋才华横溢
2)指名读
4)齐读词语
5)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机器人的功能的?
出示板书:
茫茫宇宙浩瀚的海洋工矿农村社会
三.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1、轻声朗读课文,文中介绍了哪些机器人,分别神奇在什么地方?
交流。
指名5人分别读2、3、4、5、6节,其他同学齐读1、7节
2、机器人有好几方面的功能,怪不得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3、结合课文来进一步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1)学生从太空组、海洋组、工矿组、农村组、社会组中任选一组,自由读文2—6中任一节。
2)说一说或填一填(根据课文内容)
a机器人是人类航天活动的先驱:
b在浩瀚的海洋,机器人宝藏、油龙、黑匣,成为人类开发海洋的生力军。(说说所填的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c机器人在工矿有着极为广阔的用武之地:
d在农村,机器人树木、田地、水果、庄稼……成为第一代“铁农民”。(说说所填的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e机器人走向社会,加入人群:
四、知识能力的迁移
机器人的功能可真多,假如机器人走进我们的校园,它会做什么事呢?请你想象一下。
板书设计:
宇宙
海洋
12神奇的机器人工矿
农村
社会
1、学会12个字,会认9个字,能用“日新月异”“大显身手”写句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并能抓住关键词句,通过读、说等活动,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4、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时数:
二课时
2、再读本段,边读边画出最能表现“能追捕罪犯的.机器人”神奇的词句。
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只要我们想得到,一定能做得到。我们学校里就有一批对机器人非常感兴趣的孩子。今年暑假,机器人小组代表我校参加了全国第三届电脑机器人创新大赛,获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其中创意作品还送往兰州参展
一、教学目标
1、会用“大显身手”造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掌握初步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并能简单运用这一说明方法
4、通过读说等活动,体会机器人的神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
知道学生了解并掌握说明文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来形象、具体地进行描述,达到突出事物特点的目的。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掌握初步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四、教学过程
1、整体感悟,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
这是一篇说明文,整篇课文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本文的第一段在文中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日新月异”说明了什么?(现代科技发展之快,机器人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之大);“千奇百怪”说明机器人的什么特点?(数量之多,功能之奇)
2、学习2-3段,了解说明方法,知道机器人可以做得事情,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⑴浏览全文,提问:“你觉得机器人神奇吗?哪里看出来机器人神奇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越来越多的事情都由机器人来做了”、“一些人们做不了的事,机器人做起来却得心应手”)感知说明文的写法。
A.机器人能做哪些危险的事呢?
B.什么叫“亡命之徒”(不顾性命冒险犯法的人)
C.这些危险的事,如果是人来做可能会受伤,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可是机器人却能够——大显身手。请学生用“大显身手”造句。
D.画出画出最能表现“能追捕罪犯的机器人”神奇之处的句子。(“能…善于奔跑和追逐…攀爬墙壁,一旦…就…直到…才…”——机器人执行任务坚决果断,让罪犯无处可逃)
E.请你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你最喜欢的一位老师,要求用一件短小的事例说明这位老师的一个最吸引你的特点
F.请学生读这一段,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再全班一起读。
⑶学习第三自然段,知道机器人可以做“一些人们做不了的事”。全段围绕“一些人们做不了的事,机器人做起来却得心应手”展开,进一步巩固“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在这一段中的运用。
A.还有哪里看出机器人的神奇之处的?
B.对于这些人类做不了的事,机器人做起来如何呢?(得心应手,轻而易举)
C.什么叫“得心应手”?(技艺纯熟,心里怎么想手里就能怎么做,非常顺手)
请学生读第一句话。其他同学听完后找找哪里体现了机器人做起事来“得心应手”的?
这里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D.什么叫“轻而易举”呢?(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3、学习4-7自然段,知道机器人可以给人类带来无穷的乐趣,进一步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⑴齐读第4自然段,启发学生认识这一段叫“过渡段”,知道过渡段的作用。
A.“除此之外”中的“此”指什么?
⑵学习5-7自然段,了解三种不同的机器人及各自的特点,这三段的特点是结构相似,都采用了“喜欢……的人,你不必……”这种句式引入介绍的对象,用轻松的谈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读来亲切、不枯燥。可以让同学们选择最精彩的一段精读,另外两段用同样的方法自学。
A.作者介绍了哪几种机器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宠物机器人——非常讨人喜欢
音乐机器人——模仿惟妙惟肖
足球机器人——场面同样精彩
B.请同学选择一段你觉得最精彩的读给大家听
C.第四自然段说“机器人还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无穷”说明什么?同学们想想机器人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乐趣呢?
请男生一起把4-7自然段读一读,注意读出“乐趣”;再请女生读。
4.学习第8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请学生回答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未来可能有貌若天仙、能讲各种语言的仿真机器人)
学习目标:
1、掌握机器人的定义;
2、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3、认识机器人的分类。
能力目标:
1、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启发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带给学生们一把进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钥匙。
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及团体协同决策能力,完善自身素质。
(二)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2、本节课主要内容介绍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
机器人的定义、分类及启发创新。
二、教学过程
(一)视频及录像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和我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这些视频剪辑(播放视频及录像剪辑)。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回答出机器人)
(二)任务驱动
师:那他们为什么叫机器人呢?
生:先让学生分组各自阐述自己的看法,再将每组学生的想法收集并总结后发言。
师:老师给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适当时候可以给予回答正确的学生及组以奖励,培养其学习积极性)
(问答互动式,但要注意引导)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好好学习这门课将来你们也可以让机器人为你服务。生活中还有好多事情我们不能去做,但机器人可以做?(举例说明)
生:自由发言。(以下类似问题逐步引导)
(三)小结
1、总结本节课程的内容。
3、课后任务收集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素材。
三、教学总结
1、视频、录像导入课堂。
2、利用视觉的冲击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提问的互动式教学,了解学生思想里所想的事物,给予肯定并逐步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其大胆创新。
4、在教学中培养其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及团体决策能力等,完善学生的自身素质。
教学总结:
不足之处:
1、播放机器人小品片段视频后,学生想说些什么的时候,我没有去引导学生,以致于学生的回答与我设计此环节所想象的有些出入。
2、在课堂开始之前,没有设置好的教学引入。
3、学生达到了一个热烈的情绪。没能及时引导他们,课堂有点过于热烈。
学习目标:初步了解机器人的概念、特征、发展历程、分类及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探索、实践与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交流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机器人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一、引入新知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看一个小品片段(播放视频剪辑)。
二、探索新知,师生互动
师:神奇的机器人(ppt)
师:这个小品引人发笑,也体现了人类长期以来的一种愿望,用一种具有拟人功能的机器,代替人进行各种活动。小品中的机器人是作者想像出来的,那么什么是机器人呢?
生:自由发言
师:只要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的自动化机器,都可以称为机器人。
师:机器人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呢?是不是一定要像人形啊?
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回答出以下几点)。
有身体: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有一定的形状结构;
有大脑:有程序控制,能自动工作;
能动作:有行为功能,能自动执行一定的动作。
师:小品中的机器人会打人,但现实中的机器为应该是为人类的需要服务的,那机器人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就应该遵守一些原则?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发言(ppt)
师:机器人一词的出现是近几十年的事,然而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生:自学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存在的机器人吗?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进行了明确的分类。
师:从应用环境出发,可以将机器人分为两类: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指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用于代替人完成具有大批量、高质量要求的工作。例如:用于完成焊接工作的点焊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的机器人,包括农业、服务、娱乐、军用、教育机器人等。例如:清扫机器人。
生:分类。
师:近几年来,国内外举行了很多机器人比赛,我这里有一些视频,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机器人。如果你是机器人开发者,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呢?
生:观看视频,小组讨论。
三、师生总结
2、师结本节课程的内容。
3、课后任务利用网络收集一些关于机器人的素材。
一、教学要求1、学会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2、会认9个字。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电视塔是做什么用的。二、教材说明本课讲了一座“神奇的塔”。课文写了塔的特点和用途。...
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唤和平的诗,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种种不安宁,发出对和平的呼唤。全诗共五个小节。...
教学目标: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人人必做)一、我会照样子填写:(无边)的黑暗()的情景()的鹫鹰()的惩罚()的悬崖()的嘴巴二、将词语补充完整,并运用到下列句子中。...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乡村大道》这篇课文是郭小川在20世纪60年代所写的诗歌,描绘了乡村大道独特的风景,歌颂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诗歌语句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激情澎湃,催人奋进。...
《祁黄羊》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讲了春秋时代晋国的中军尉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表现了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思想境界,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
教材简介:人教版第四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了红日照射下的香炉峰紫烟缭绕,衬托出了瀑布背景的雄伟壮观。...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把学生带入诗情画意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