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家庭陪伴机器人。
背景技术:
家用机器人是为人类服务的特种机器人,主要从事家庭服务,监护等工作,目前的家用陪伴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依旧有不少的缺陷,目前的机器人在使用的过程中行走时行走不便,行走过程中遇到不平稳路面容易倾倒,导致设备损坏,针对目前的机器人使用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对设备进行结构上的优化与改进,为此我们提出家庭陪伴机器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家庭陪伴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的机器人在使用的过程中行走时行走不便,行走过程中遇到不平稳路面容易倾倒,导致设备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家庭陪伴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上方设置有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的侧面通过胶水固定设置在机器人本体的外侧表面,所述触摸显示屏的一端与机器人本体的侧面平齐,所述触摸显示屏的另一端贯穿机器人本体的外侧表面到达机器人本体的内部,所述机器人本体的底端设置有防护圈,所述防护圈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棉质降噪圈,所述防护圈的内部设置有增重块,所述增重块的顶端与机器人本体的底端相接触并连接,且所述增重块的底面结构为弧面结构。
优选的,所述增重块的外侧均匀设置有八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固定在机器人本体的底面,所述每个伸缩杆的底端都设置有一个滚轮固定夹。
优选的,所述滚轮固定夹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滚轮,且所述滚轮的外观结构为圆柱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旋转杆的两端顶端贯穿滚轮固定夹的内侧表面到达滚轮固定夹的外部,所述滚轮固定夹的外部通过支架设置有行走电机。
优选的,所述行走电机的内部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顶端与旋转杆的顶端相咬合,所述滚轮通过旋转杆与旋转轴的连接与行走电机实现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备的底部增设有不倒翁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保持机器人的稳定性,同时机器人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杆与滚轮,机器人在不需要行走时可以通过伸缩杆将滚轮收起,使用配重块与底面接触,提升了设备的可玩性,同时便于设备的使用。
(2)设备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八个可以独立动作的滚轮,在使用过程中机器人可以通过调配不同的滚轮运作使得自身进行行走,机器人在需要拐弯时不需要过大的转弯空间,便于设备的运行。
(2)设备的底端内部增设有棉质降噪圈,机器人在运动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噪音,避免对周围的使用人员造成不适,提高用户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器人本体;2、触摸显示屏;3、防护圈;4、增重块;5、伸缩杆;6、滚轮固定夹;7、滚轮;8、旋转杆;9、行走电机;10、棉质降噪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家庭陪伴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机器人本体1的上方设有触摸显示屏2,触摸显示屏2的侧面通过胶水固定设在机器人本体1的外侧表面,触摸显示屏2的一端与机器人本体1的侧面平齐,触摸显示屏2的另一端贯穿机器人本体1的外侧表面到达机器人本体1的内部,机器人本体1的底端设有防护圈3,防护圈3的内侧表面通过螺栓设有棉质降噪圈10,防护圈3的内部设有增重块4,增重块4的顶端与机器人本体1的底端通过焊接相接触并连接,且增重块4的底面结构为弧面结构。
为了提高设备的行走能力,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增重块4的外侧均匀设有八个伸缩杆5,伸缩杆5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机器人本体1的底面,每个伸缩杆5的底端都通过螺纹旋合连接设有一个滚轮固定夹6。
为了便于设备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自身平衡,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滚轮固定夹6的内部设有旋转杆8,旋转杆8的外侧表面设有滚轮7,且滚轮7的外观结构为圆柱体结构。
为了便于设备的行走,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旋转杆8的两端顶端贯穿滚轮固定夹6的内侧表面到达滚轮固定夹6的外部,滚轮固定夹6的外部通过支架设有行走电机9。
为了便于设备在原地快速的调整方向,避免设备卡在房屋内部的角落处无法动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行走电机9的内部设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一端顶端与旋转杆8的顶端相咬合,滚轮7通过旋转杆8与旋转轴的连接与行走电机9实现连接。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家庭陪伴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1,机器人本体1的上方设有触摸显示屏2,触摸显示屏2的侧面通过胶水固定设在机器人本体1的外侧表面,触摸显示屏2的一端与机器人本体1的侧面平齐,触摸显示屏2的另一端贯穿机器人本体1的外侧表面到达机器人本体1的内部,机器人本体1的底端设有防护圈3,防护圈3的内侧表面通过胶水粘接设有棉质降噪圈10,防护圈3的内部设有增重块4,增重块4的顶端与机器人本体1的底端通过螺栓相接触并连接,且增重块4的底面结构为弧面结构。
为了提高设备的行走能力,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增重块4的外侧均匀设有八个伸缩杆5,伸缩杆5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机器人本体1的底面,每个伸缩杆5的底端都通过螺栓设有一个滚轮固定夹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设备在使用时机器人本体1需要调整自身位置时机器人本体1会启动相对应的伸缩杆5,伸缩杆5在启动时会使得滚轮固定夹6下压,滚轮固定夹6在向下动作的过程中滚轮7的外侧表面与地面接触,相应的滚轮7对地接触完成后行走电机9启动,行走电机9启动时带动自身内部的旋转轴转动,旋转轴在转动时会使得旋转杆8保持相同的角速度进行旋转,旋转杆8带动滚轮7旋转,滚轮7在旋转过程中使得机器人本体1行走,当机器人本体1的底部两个对称的滚轮7作为行动轮时,滚轮7两侧的另外四个滚轮7将作为辅助轮,且另外四个滚轮7的底端也将与底面接触,并且保持设备前进时的稳定性;防护圈3内壁的棉质降噪圈10减少滚轮7与地面的噪音传出量,减少噪音,避免对用户造成影响;(伸缩杆的型号为XC758-A,电机的型号为42BYGH34)。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