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2.08.20
儿科八步诊断法
先将指纹细辨认,浮沉表里须知悉,紫热表风淡滞虚,淡红为寒可依据。指纹模糊不显露,脾虚受湿可知获,长丫为食为积症,短丫惊风至关要。看完指纹再诊脉,一指三关要端详,脉来有力儿素强,脉如无力为弱象。沉滑多属痰食积,浮沉乃属风痰多,数热迟寒缓湿生,大小不齐滞患生。三以一手按儿额,有无身热可明了,四将一指按口唇,何种色泽须细认。唇红而亮为风热,红而焦暗热已深,淡白虚寒黄湿热,白如枯骨为死候。五看有五流鼻水,风热入肺鼻涕流,风热闭肺无鼻涕,鼻张肺绝为重症。六步须看眼结膜,黄为湿热属肝胆,红为肺热蓝肝风,目不转睛系难治。第七步须看舌苔,苔白为寒为风多,苔黄而润湿热象,苔黄而干热重症。第八步须问寒热,风寒风热辨明了,少阳寒热往来频,午后潮热多为痨。小便短黄为里热,小溲长白为里寒,小便在地结白浆,大湿大热了依凭。大便黄结为湿热,净泻白水多虚寒,红潺血分湿热知,白糊酸臭为伤食。儿科论断八步法,按步就诊细分析,治病胸有成竹在,尤惟小儿为最易。
关于穴位的补泻,位置不同,补泻就不同。一定要弄明白了再做。一般是顺为补,逆为泻,但揉肚子却相反。在肚脐周围按摩时就要顺时针为泻,逆时针为补,这是根据人体的生理结构来运行的。
先看看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
最后阶段分别是: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肛门。是围着肚脐“?”走形的。所以便秘时要顺时针揉肚子。平时做保健也要求顺时针揉肚子。
儿童推拿的适用对象:一般是6个月以上6岁以下,尤其对6个月到三岁的宝宝效果尤为明显,不过6岁以上不是不可以用,而是对按摩的感知力下降,疗程要相对要长一些。
根据宝宝的生理特征,适用于小儿推拿的病症有那几种呢?1:呼吸系统类疾病:如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2:消化系统类疾病:如腹泻、腹痛、呕吐,便秘等3:泌尿系统类疾病:如遗尿4:其他:如脑瘫、斜颈、夜啼、惊风等
小儿推拿的禁忌症:1: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水痘、肝炎、肺结核等2: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3:出血性疾病及正在出血和内出血的部位4:骨与关节结核和化脓性关节炎。5:烧烫伤和皮肤破损局部。6:骨折早期和瘫痪初期。7:皮肤病患处8:极度虚弱的危重病患儿和严重心脏、肝肾病。9:诊断不明,不知其治疗原则的疾病。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基本知识点
小儿望诊:A、面诊(0-1岁可选此项):鼻梁上两眼之间有青筋的孩子肝经风热,青筋向上属肝火上扰;印堂发红,心肺有火;印堂发白,肺经有痰;印堂发黑,风寒入肾;印堂色黄,脾胃必伤。B、舌诊(所有人可选):舌苔白一般为受寒;舌苔黄一般为上火。舌尖红为心肺火,两边红为肝胆之火。剥苔为营养不良。半白半黄为半表半里,此为比较麻烦的一种。C、指纹(0-3岁可选此项):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浮沉分表里::指纹付露在外为病邪在表,指纹深沉为病邪在里。红紫辨寒热:色红主寒;色紫主热;色青主惊,主痛;青紫主热毒深重。淡滞定虚实:指纹色淡主虚;色深淤滞,推之不畅主实证。食指外侧细小血管。从指根到指尖三条指缝分别叫风关,气关,命关。测轻重
手掌面:手掌面1、脾穴:拇指外侧
2:胃穴:(大鱼际赤白肉际处拇指根到腕横纹头)3:大肠穴:食指桡侧4:肝穴:食指掌侧5:心穴:中指掌侧:6:肺穴:无名指掌侧7:肾穴:小指掌侧(第一关节缝)也叫夜尿点;指尖为肾顶8:小肠穴:小指尺侧9:板门:大鱼际正中10:内劳宫:与外劳宫相对11:八卦:手心正中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为半径。12:掐四缝:1、2、3、4、5指各关节。13:四横纹:2、3、4、5掌指交界处。14:小横纹:小指根下,掌指横纹稍外侧。15:小天心:大鱼际与小鱼际交界处16:运水入土:自小指尖偏尺侧到大指根,呈一弧形曲线17:阴阳穴:小天心两侧,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手背面:1:外劳宫:手背三四掌骨之间(二分之一处)2:二人上马穴:简称二马(手背四五掌骨小头之间)3:一窝风:(或乙窝蜂,手腕横纹正中)4:阳池:一窝风上两寸(成人外劳宫穴)5:威灵穴和精宁穴:手背外劳宫两侧(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正中)6:五指节:手指各关节处。
手臂:1:天河水(前臂尺桡骨之间,从腕横纹正中到肘横纹正中)2:退六腑(前臂内侧,从肘横纹头推到腕横纹头)3:上三关(前臂桡侧,从腕横纹头推到肘横纹头)
胸腹腰背:1:天突:胸骨上窝正中。2:膻中:两乳头连线中点3:中脘:脐上4寸。4:天枢:神阙旁开2寸5: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6:定喘: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7:肺腧: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8:七节骨:第4腰椎到尾骨端9: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10: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11:涌泉:足底人字缝
小儿病推拿方法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1:感冒:(一):风寒感冒:流清鼻涕、打喷嚏、无汗、怕冷,或有低烧。白舌苔。处方:一窝风,清肺平肝加减法:又热象加天河水,头痛鼻塞加阳池,呕吐加清胃
(二):风热感冒:流黄鼻涕、发热重,黄舌苔伴有红舌尖、有微汗,咽痛。处方:清肺平肝,六腑加减法:咳嗽加八卦,头痛鼻塞加阳池,呕吐加清胃
2:发热:(一)外感发热: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咽痒。有汗或无汗,处方:38度一下:清肺平肝,天河水38度以上:清肺平肝,六腑,提捏大椎加减法:咳嗽加八卦,呕吐加清胃,头痛鼻塞加阳池。
(二)食积发烧:高烧呕吐酸腐,口渴,纳呆。腹胀,腹痛便秘,舌苔黄腻,指纹紫滞。处方:八卦,清脾胃,六腑,清大肠
(三)阴虚发烧:午后低热,手足心热,心烦易怒,盗汗,剥苔处方:清补脾,二马,天河水,推涌泉。
(四)惊恐发烧:惊吓发烧,面试完发青,枕后热,耳廓冷,警惕哭闹处方:上三关,清天河水(反推天河水)加减法:惊悸甚者加小天心,大便色绿加外劳宫。
3:咳嗽:常由感冒演变而成,病因为外感风寒,风热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多属内伤,脾湿生痰。(一)急性支气管炎:白黄痰,舌红苔黄,初为感冒干咳,后痰变多,伴发烧。处方:八卦,清肺平肝,四横纹,清天河水,捏脊。加减法:喘重逆运八卦,痰多去四横纹换小横纹。
(二)久咳:久咳不愈处方:补脾,八卦,清肺平肝,天河水加减法:痰多或痰少(换四横纹或小横纹),自汗盗汗加二马
4:哮喘:
天气变化,吸入花粉绒毛或食入下泄鱼腥,情绪波动等触动伏痰,肺失宣降,使气管痉挛症状: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喉间痰鸣,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一)寒哮:兼见吐痰稀白,面色青白,四肢不温,舌苔薄白或白腻,指纹淡红。处方:逆运八卦,外劳宫,清肺平肝,四横纹。
(二)热哮:兼见发热面红,喜冷饮,尿黄便干,舌苔薄黄或黄厚,指纹色紫。处方:逆运八卦、退六腑、清肺平肝、二马。寒哮或热哮推拿完后:揉天突,膻中,肺腧,定喘,按揉走搓摩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
1:腹泻:
内伤饮食,脾胃虚弱,感受外邪等原因。(一)食积腹泻(包括热泻):特点是大便恶臭(酸臭有泡沫),小便极少甚至没有,或伴有发烧,腹痛腹泻,泻后减轻,舌苔黄腻,或微黄,夹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兼有呕吐。处方:八卦,清大肠,清胃,天河水,捏脊。加减法:有消化不良清胃换清补脾,腹胀加四横纹,暴泻去天河水换六腑,
(二)寒泻(脾虚腹泻):泄泻清澈或清水色绿,气味微腥不臭,腹痛肠鸣,口不渴,小便清长,指纹色淡,食后寂泻,水谷不化,色黄加有不消化食物,神疲乏力,脉搏沉缓。处方:外劳宫、八卦,清补脾,清补大肠,平肝。
(三)惊泻:大便稀而绿。印堂山根或口唇发青,惊悸不安,(多见于6个月内婴儿)。处方:清补脾,平肝,天河水、小天心。2:便秘:
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或数日不行。多以牛奶喂养,奶糖不在,喝水太少,贪食肥腻导致胃肠积热,或病后体虚,气血亏耗。
(一)实秘: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数日不行,口臭,舌苔黄厚后有味,重者肛裂处方:清大肠,清胃,运水入土,四横纹,六腑,下七节骨。(也可独推清大肠40分钟)
(二)虚秘(长期便秘):属于无水行舟处方:清补脾,二马,运水入土,清补大肠。有热象加天河水。
3:呕吐:
伤乳伤食,脾胃积热,脾胃虚寒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一)伤食呕吐:呕吐酸腐,吐出不消化物,恶心不欲食,腹胀腹痛,大便干或泻下酸臭,舌苔白厚腻。处方:八卦,清胃,天河水:重症:八卦,清胃,六腑加减法:腹胀重加四横纹。
(二)胃热呕吐:食入即吐,吐物酸臭,身热烦躁,小便黄少,舌苔黄腻,指纹紫。处方:八卦,清胃,清板门。六腑加减法:腹痛腹胀加四横纹,便秘加清大肠。
其他:1:口疮:口腔黏膜,舌及齿龈等溃烂,疼痛,流口水,多见高烧后或心脾胃经积热上攻于口。鹅口疮:多见新生儿或久病体弱,营养不良婴幼儿,或长期用广谱抗菌素等。处方:清脾胃,清天河水。加减法:发热去天河水换六腑,流口水重加小横纹虚火上炎(口疮周边不红肿疼痛)加二马,推涌泉。
2:夜啼:
白天安静,夜晚啼哭不安,甚则通宵达旦。(心热):仰面而啼,见灯更甚,哭声洪亮,面赤唇红,烦躁不安,身腹惧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处方:天河水,平肝,清胃,掐五指节。
(脾虚):睡喜俯卧,曲腰而啼,哭声无力,面色青白,四肢不温,腹痛喜按喜暖,不茹便溏,唇舌淡白。处方:外劳宫,补脾,平肝,掐五指节。
(惊吓):时现惊恐状,面色青,睡中警惕不安,阵发性啼哭惊叫。处方:清肺平肝,天河水,小天心,掐五指节。
保健推拿:
关于“腹胀”
关于“肝火”、“有眼屎”
关于“流鼻血”
关于“咽喉肿痛”
关于“口水多”
原文如下:(我小时修搓完风毛没有用镊子拔,因为老奶奶说过几天就退了。)
宝宝已经出生十四天了,今天上午给她搓了“风毛”,在后背搓出九根黑色风毛。风毛摸上去的手感就像刚长出来的胡子茬,是硬硬的。
“搓风毛”是九十岁的姥姥传授给我们的,家里的小孩子都搓过,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孩子由于发高烧而引发的抽风和惊厥。
具体做法:
孩子出生十二天后即可搓风毛,但最好不要超过百天。(孩子大了风毛就搓不出来了)
选择光线较好的上午搓风毛,便于拔出所有毛。
1、准备一个鸡蛋清、消过毒的镊子;
2、将蛋清倒入手心放置一会,蛋清不凉就可以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指尖沾取蛋清,顺时针方向稍用些力,揉搓宝宝尾巴根、后背两侧的肩胛骨周围、手臂弯、大腿弯等处;
3、不一定所有部位都会出风毛,如果有风毛的话搓几圈就会感觉有些扎手(有的风毛是黑色的,有的是白色的)
4、所有部位都搓完,待蛋液干燥后就可以用镊子轻轻将风毛拔出,风毛没有根,拔的时候孩子不会感觉疼。
5、搓完风毛后由于汗毛孔张开,十二小时内不要给孩子洗澡。
粗粮和蔬菜能补细粮、水果之“短”粗粮和蔬菜可提供细粮、水果所缺乏的营养成分,达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如果光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很容易就把宝宝给养成小胖墩了。蛋白质缺乏会造成免疫力缺乏,因此要多吃一些鱼、蛋、奶和豆制品,但要注意男宝宝摄入豆制品要适量,以免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影响孩子身体发育。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适当喝些酸牛奶,其中的乳酸菌可以增加宝宝肠道内的益生菌,对预防腹泻有明显的作用。
若要孩子长得好常揉肚子勤洗澡太阳浴、风浴和水浴是提高孩子体质,增加孩子免疫力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洗澡和游泳要根据孩子和室内外的情况掌握好,婴儿洗澡时水温不要过低,洗浴时要避风以防着凉感冒。
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中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营养发育好坏,全有赖于脾胃功能状况,而小儿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多,加强和保证脾胃功能是决定小儿体质状况的关键一环。脾胃功能好,则免疫力强。小儿推拿中的揉腹(揉肚子)是加强脾胃功能的一种方法。同时,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肺主一身之表”背部脊柱两侧和一些下肢的穴位和肺脾肾三藏有关。推拿和按摩这些穴位,都能提高小儿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例如体质较弱的孩子可以经常给孩子推背、捏脊、用艾条灸足三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可以在“三伏”、“三九”天进行穴位贴敷。
健康贴士1)孩子每天到底需要多少钙?0-6个月婴儿,每天大约需要300毫克左右的钙;6-12个月每天需要400毫克左右;1-3岁每天需要600毫克左右。含钙高的食物:全脂奶粉、奶酪、牛奶、豆制品、鱼松、虾皮、海带、海参、紫菜、芝麻酱、芹菜、花生仁。
2)孩子每天需要多少维生素D?
正常从婴儿出生到16岁,每天400国际单位;生长发育快的婴儿,每天400-800国际单位;早产儿、双胞胎可增至2000国际单位;经常户外活动,每天日光照射30分钟至两小时,就不用补充维生素D了。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大马哈鱼、鳟鱼、鳕鱼肝油、比目鱼肝油、鸡蛋、动物肝脏以及牛奶。
3)孩子每天需要多少锌?
6个月以下3毫克/日;6-12个月5毫克/日;1-13岁10毫克/日;13岁以上15毫克/日。
我们日常吃的食物中含锌较多的有牡蛎、胰脏、肝脏、动物血、瘦肉、蛋、粗粮、核桃、花生、西瓜。
4)孩子每天需要多少铁?
6-12月大的婴儿每天需要11毫克的铁质,所以一岁前的宝宝除了吃母乳之外还要增加一些加强铁质的米糊或奶粉等补充。
1-12岁的儿童每天需要摄取7-10毫克的铁质。
青春期的男生每天应该摄取11毫克的铁质,而女生则需要摄取15毫克的铁质为青春期月经的开始做好准备和补充。
食物中含铁丰富的有动物肝脏、肾脏,其次是瘦肉、蛋黄、鸡、鱼、虾和豆类;绿叶蔬菜中含铁较多的有菠菜、苜蓿、芹菜、油菜、苋菜、荠菜、黄花菜、番茄等;水果中以杏、桃、李、红枣、樱桃等含铁较多;干果有核桃、黑芝麻、葡萄干。
感冒是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可以通过推拿来治疗,效果很好。
1、初期:打喷嚏,流清涕,发热或不发热,或咳嗽。
处方:小天心3一窝风6清肺6平肝6(附:穴位和手法图)
小天心3
2、化热期:发热(38℃左右),流浊涕或浊黄涕,咳嗽,舌苔薄微黄,舌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