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带宝贝去公园玩,回来的时候就听孩他奶奶开启念咒模式“小宝贝快洗洗手去看看这手脏的”“刚玩完玩具洗手了没?”“洗得这么快呀洗干净了吗再去好好洗洗”......其实这样的提问每天在很多家庭中上演着,面对每天家长的苦口婆心的洗手问题,我不禁想开一篇关于宝宝洗手的帖子。
洗手认知的5个误区
误区1:洗手必须用肥皂或者洗手液,不用就没洗干净。
答案是不一定。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洗手类的洗护用品是可以当作一个培养宝宝洗手习惯的利器~如果只是冲水,不喜欢水的宝宝很快就腻了,假如有洗手液或者卡通造型的香皂,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审美疲劳。从触感上来说,洗护用品可以带给宝宝不一样的感觉,很大一部分会引起宝宝的兴趣,还能搓出来泡泡,多新鲜呀!另外泡泡还可以提醒宝宝哪里没有洗到。
误区2:为了宝宝健康,买洗手液或者香皂时首先选择杀菌的。
答案是不对的!
不能希冀与用洗手液或者香皂灭掉手上的所有细菌!过分杀菌、抑菌会破坏皮肤的微生态平衡,从而危害身体健康!我们手上其实有很多微生物,它们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皮肤微生态,这其中就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细菌菌群,很多是有益的,并非全部有危害的。比如可以清理皮肤表面的垃圾、分解多余脂质、通过竞争性抑制抵抗外来病原菌入侵等等。而杀菌成分无法鉴别细菌的好坏,会普遍杀灭所有细菌,反而使得皮肤变得脆弱,易出现湿疹、皮肤过敏等问题,甚至真菌过度生长的现象。所以看到“杀菌”、“抑菌”字眼请谨慎购买!除了杀菌、抑菌成分之外,选购时还要注意添加剂的问题。有条件的话尽量购买有机天然产品,并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
误区3:免洗洗手液可以代替清水洗手。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免洗洗手液只能杀菌,不能完全代替洗手这件事。市面上的免洗洗手液一般分为含酒精的和非酒精的两类,无论是哪种,主要功能都只是杀菌。也就是说,免洗洗手液可以消灭掉手上的细菌,至于像孩子手工用的金粉、沙池里的狗屎残留等等这些脏东西,是不会被干掉的。应尽量选择清水洗手。
误区4:不能碰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答案是:不是碰不得,只是用的时候要注意。
一款合格的酒精免洗洗手液,产品中酒精含量必须达到60%以上。所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好不要使用(本身易受刺激),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没有必要让宝宝跟纠结全部隔离,酒精是长期以来被证明对人体无害,并且是一种有效的消毒剂,不过需要确定宝宝是否对酒精过敏。另外,使用的时候不要让宝宝误食或者弄到眼睛里,以及要搓到洗手液完全溶解。
误区5:含有苯扎氯铵的免洗洗手液不能选。
答案是:不是不能选,用时含量和使用方法要注意。
许多人知道苯扎氯铵是看了一些关于婴儿洗手液的新闻,里面说苯扎氯铵这玩意儿有毒,会杀死人体细胞……但其实苯扎氯铵是一种低含量下能有效杀菌、防腐的成分,一些眼药水和医院里用的洗手液中就有它,只要含量不超过0.1%的浓度上限,是比较安全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皮肤有伤口的时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