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二狗,来给我们整个事件营销呗!”
总之,根据我的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发现现在的很多甲方或者乙方盆友,总喜欢张口一句事件营销,闭口一句事件营销。给我的感觉仿佛事件营销是万能的解药,有了它,就能呼啦啦就能实现曝光量和销售量的双高潮。然后品牌主就躺在被窝里数钱,然后笑出朱一旦一样猪叫。
OK,以上是打个比方,开个玩笑。今天就来赶一赶时髦,掰扯一下事件营销的套路。
还是那就话,咱研究套路,从来不是为了死守套路,而是通过学习和钻研套路之后脱离套路,实现从有套到无套之进化。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剑客,先从手中有剑而后进化至心中有剑,最终健康发育成一个万物皆可为剑的卓越剑人。
关于事件营销的定义,百度上的解释是这样的。
总体来讲,俺觉得这个描述大体没啥毛病,还算有点良心。在这个定义里,有一个关键词非常重要——“有新闻价值”,有新闻价值!!!
就是咱整的玩意对新闻媒体来说,多多少少有点传播价值,就是媒体编辑愿意拿来拿去当交差的素材,所以愿意在传播上助你一臂之力,愿意心甘情愿地让你白嫖。重复一遍,是否有新闻价值,这是衡量一个案例是不是事件营销的关键。
简单讲,就是找一些人搞一些看起来很“行为艺术”的事情。行为艺术是个啥?其实就是一些不太像正常人干的事。举个简单粗俗的大栗子,比如没穿裤子在大街上念诗或者抱着个充气娃娃在大街上跑,这就叫行为艺术。总之要让人看到后,会感觉这人是不是有点像神经病,起码要觉得一脸懵逼,然后就想知道他玩得什么飞机。
OK,咱来瞅一瞅这种类型的典型案例:
当红辣子鸡,热店中战斗机天与空的典型案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找一堆幽怨的女同胞在商场门口举牌控诉老公像大郎卖炊饼一样早出晚归很少回家睡。你知道的,一般正常的女同志是不会这么搞的,所以就构成了行为艺术。这么一捯饬,就吸引了注意力。再找上一波新闻媒体报道,然后品牌发声过渡到“816不加班”,最后带出“816全民顾家日”,品牌就开始出来卖了,完毕。
广州之外创意出品,为了传递奥康双11打折这个消息,先找了一大堆俊男靓女搞得像骨折一样跑到地铁、骨科医院这些地方去摆pose,然后各个精神抖擞地看着你,一点都不像正经的骨折人,然后再找一堆kol在网上开始炒作。艺术吧?艺术!
一个较为远古的案例,之外创意郑大明大大大大总操的刀。就是在平时只有各种正经新闻的报纸上写一段看起来不太正经的拼音文字,明里暗里好像跟当时火得一逼范爷有一腿。先这么一发,然后加上媒体一炒作,看报纸看新闻的人民群众就会觉得:“哇了个擦,这下范爷又跟谁好上了?”,吊足了胃口,后面的品牌露脸就有了舆论基础。
甄淼——梁诗雅新婚快乐
碧桂园——七夕潘慧珊分手事件
前几年发生在长沙的一个非常有记忆度的案例。操作路子是,在七夕前,有个男的在市中心一块巨型LED屏上说要跟女朋友分手。
这年头,一般的男人在七夕前都抓破了头想该送对象啥礼物,你到时候好还这么高调分手,这就有点新鲜了。加上他们找了一些人发朋友圈发自媒体,效果就相当的好,所以那会基本上全长沙人都注意到了这件事。
结果第二天,原本说分手的“渣男”说要分手是不想让她当女朋友,还是想让她当老婆,给人一个五星级的家,最后带出碧桂园,完毕。
以上列举了三个案例,大体都是这种套路。类似的还有不少,比如在南方都市报上那一大堆,比如啥张太事件等等。
综合来讲,我觉得悬念式的炒作路线因为调用到的资源整体都比较常见,不需要特别复杂的落地装置啥的,操作起来比较容易。虽然路子上一点都不新鲜,但还是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蚂蚁信用——地铁长长长长长文案
OK,总体上讲,这种类型的事件营销不需要复杂的铺垫,一上来就直給,我是非常喜欢且提倡。但是对创意本身的要求特别高,要求形式非常创新,或者观点非常震惊,才能引发话题讨论,比如最近的《后浪》。
顾名思义,充分利用城里人喜欢看展发朋友圈装逼的心理,在一些商场、地铁搞一些艺术型展览或者整一些有意思的装置,然后将品牌要传达信息融入其中。这种类型的,自然首推杨烨炘杨老师领衔的天与空。
银联——诗歌POS机
唯品会——史上差别最大双胞胎
为了突出唯品会大牌超便宜这个卖点,之外搞了个“史上差别最大的双胞胎”的活动,找了几十个双胞胎,穿上一模一样的衣服一起站在一个展示柜里,唯一的差别是各自穿的衣服的价格不一样,无声却很有力量地体现出上唯品会买衣服便宜的卖点。因为这个展,除了物体的展出之外核心有人的参与,仔细研究应归纳为“行为艺术型”。但因为这次活动除了双胞胎本身外,样子上特别像一个展,所以且把这个归纳为展的类型。
天猫——#加油白衬衫#
今年我最喜欢的最纯洁的案例,同样是天与空空军的出品。2020年疫情之下,毕业生求职就业显得特别不容易,为了给毕业生加油打气,天猫搞了一个白衬衫的展,把柳青啊许知远啊这些名人曾经穿过的白衬衫一件件整出来做展览,配了一句#加油,白衬衫#的主题文案,非常高级地给毕业季的年轻人加油打气,用名人的共同经历告诉年轻的小伙子们——虽然你们是职场上的新人,但是不要慌不要怕,谁没有2逼过呢,加油,好好干,你们会有浩浩荡荡的未来。
OK,举了3个例子,相信大家也基本搞清楚了“新奇展览或装置”这种款式的事件营销是怎么回事。近几年网易的丧茶、天与空的1.2艺术展、三星让钱包入土以及杨烨炘老师早期的成名作农名工读书难和腾讯视频母鸡啄米,都是这种类型。
但是吹牛逼指点江山容易,想伤肾伤神,这里的核心是这个展或者这个装置具体怎么弄,一般人还真搞不来。我建议可以重点看一看天与空的作品,照着改一改,也许还能比原创得屌。我想,你要是这招发扬光大的好,杨老师们整的东西也算后继有人,整不好,他会在他的大别野里发出气吞山河的笑声。
顾名思义,就是来一个非常震惊根本顶不住的诱惑或者大奖,最好是有点违反常理的不按套路出牌看起来像地主家的傻儿子乱挥霍家产的那种,这里,同样举几个例子。
华帝——世界杯夺冠,华帝退全款
内容就像名字一样,世界杯夺冠,华帝退全款,你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赌博式的玩法,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一个非常震惊的诱惑,即“华帝退全款”,只是它们加了一个前提条件——法国队夺冠。
GXG——双11下雨就免单
这个案例跟华帝的在逻辑上,都是“只要XX,我就XXX”,然后这个XXX设置得比较大,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能属于非常有吸引力的诱惑,然后加上前提条件,玩法就有一定的随机性,就有人愿意玩。
王思聪——发144个1万元红包
为啥把校长发红包这事当个事件营销案例来讲,因为那会实在是太火了,那会校长他爹还是首富,还是国民老公,所以好像是破了微博的记录,想起来逻辑也是一样“只要你转发,就有机会XXX”。
通常的路子,是在网络上发起一项大家都可以参与的活动挑战赛事,最好是参加起来不太费事,还能发发朋友圈装装逼,显摆显摆情怀的那种,典型的案例有:
新世相——丢书大作战
这个案例不用多讲,直接上图。利用的是啥心理呢,就是现在大家都天天看手机,没几个翻书的,这不,往地铁上丢一些书,显得爱学习,有文化,加上又是国外流传过来的,听香的,加上新世相各方面资源都牛逼,找一些明星一参与,一下子就整起来了。
新世相——逃离北上广
生活像个王八蛋,抓住我们往死里干,尤其是北上广的社畜们,天天被996是福报的观念洗脑,表面活得人模狗样,可能背地里一地鸡毛,充分注意到大家的这种心理,新世相又来了这么一发。虽然机票只有40张,但是大家都是可以精神参与的。
顾名思义,通常是两个死对头互相撕,有时是优雅地撕,有时是粗鲁地撕,如下:
神州专车&Uber——BeatU
灰常经典的案例,我就直接上图鸟。为了凸显自己安全的特点,神州专车找了一堆明星发了一堆海报,虽然没说那么直白,但是明眼人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一撕,网上有人就有意见了,说神州专车不要脸咋地咋地(人八成也是请的),然后就火了。
加多宝&王老吉——对不起
除了以上两个案例,典型的还有奔驰和宝马,百事和可口,这几个,总有事没事的那么撕上一撕,仿佛是双方订立了一种默契,不过大体都撕得比较优雅,带有点幽默感,人民观众茶余饭后也愿意看。
这种类型,你也注意到了,正常来讲需要品牌方本身有一定的体量,你要是自己都不是一根葱,你要是想跟大蒜玩,那您还是歇着吧。
OK,撸了5000多字,好像是把我自己看到过的事件营销的案例大体归纳总结了一遍,希望能给同样为事件营销犯愁的朋友一些帮助。
以下,附送2点不要钱的建议:
(1)尽量别搞事件营销
除了脑子好使之外,这事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比如客户的brief是否适合来一个事件营销。所以啊,很多人的事件营销就像是春梦一场,自己想想就好了,可别太把它当家常菜。不是所有牛奶都叫有时候扎扎实实写个传统的方案,还靠谱些,比如把一篇软文写出花,比如把一个病毒视频写好,这些来得更加实在。
如果你就想搞,非要搞,一定要搞,死活要搞,那么请看第2条。
(2)先定个款式,再搞比较好
为啥?
其一,款式决定预算,款式不一,烧的钱也是两样,咱有啥样的家当,就干啥样的勾当。如果你服务的客户是不缺钱的主,那么你也许可以试一试在地铁整一个花哨的线下互动装置,或者干脆来一波全民一人一个吴彦祖;但是如果你的客户爸爸预算不是那么丰满,咱得学会勤俭持家,那些太烧钱的玩法,那就忘了它,忘了它。
虽然创意不是生搬硬套,但是选择了一种类型,你就有了前人的案例做参考,有些可以改编,有些可以参考,不至于在茫茫黑夜里,一顿乱搞。但至于你搞出什么东西,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