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训练中,我们帮助孩子完成了大量的知识积累:孩子能命名人物、物件、事件、地点、职业、功能;能命名颜色、形状、其他形容词和副词。我们也帮助孩子扩展了句子的长度:孩子能说完整的句子,也可以使用一些固定句式,比如“因为……所以……”。另外,在区辨问句的训练中,我们也教导了孩子去听他人问句中的关键词,从而给出相应的答案。这些能力的建立,可以帮助孩子实现被动的对话,即在他人发起话题(提出问题)时,孩子可以正确回应。
训练一
听一句话回答问题
目标行为:当教导者说出一句话,并根据这句话的内容问孩子一个问题,孩子能在2秒内说出相应答案。回答时使用室内音量,并且清晰度能确保陌生人听明白。
先备技能:
教学材料:
举例:
说明:
准备的句子可作为参考,在给出句子时可以随机做出变化。
教导程序:
训练完成标准:
训练二
增加句子长度
训练三
听一段话回答问题
本阶段的训练是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需要孩子听的内容,之后提问个问题。给出的句子可以2-3句,总字数在40个左右。当孩子能正确回答1个问题之后,可以在给出一段话后提问2个问题。
当孩子未能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导者先复述一遍读给孩子听的内容,在读的时候,可以让孩子逐个句子仿说。如果孩子仍然未能回答问题,教导者复述包含有问题的那句话,然后直接提问,这时不要再要求复述句子。
下面给出两个例子:
1、给出句子:晚饭后,红红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动画片小猪佩琪,兰兰在厨房里帮妈妈洗碗。
2、给出句子:星期天,爸爸带小明去动物园玩。小明特意穿了一件白色的小老虎T恤。他跟爸爸说最想去看企鹅。
当孩子能完成听两句以上的一段话回答问题后,鉴于孩子的年龄还小,我们不建议教导者进一步增加听的长度。我们接下去可以做的是在日常的活动中和孩子展开对话,包括日常生活中随机提问、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时提问、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时提问。
扩展练习1
在日常生活中随机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当家长告诉孩子一个信息或给孩子一个指令后,可以马上跟一个确认问题。比如:
扩展练习2:
读绘本回答问题
阅读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同时还可以在绘本中让孩子学习一些知识和道理。无论孩子是否有较好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我们都建议家长和孩子养成睡前阅读的习惯。每天讲一个小故事,帮助孩子慢慢养成阅读的习惯。
在进行本项练习时,家长和孩子坐在舒适的位置,沙发上、床上都可以。因为是需要孩子来回答问题的,绘本中涉及的内容最好是孩子能理解和命名的。家长自然地按绘本给孩子讲故事,每讲2-3页问孩子1-2个问题。提问的内容可以是当前页上可以看到的内容,也可以是前面一页里讲到的内容。如果孩子没有能回答问题,家长可以指着绘本上的图案,再给孩子讲一遍内容,然后再重新提问。一般情况下,在家复述了内容后,孩子应该都是可以回答问题的。
另外,在这个练习中,我们也可以加入更复杂的问题,如1)“为什么”的问题;2)是不是的问题(带干扰的问题),比如“是小熊给小猴子送了礼物吗?”(绘本上小熊和小狗去看小猴子,其中一个小动物给小猴子送了礼物)。绘本的图案会给孩子一些视觉上的提示,所以这时加入这一类问题的难度相对较低。当孩子无法回答问题时,家长可以指示孩子看绘本的图案,重复故事的内容,然后再重新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