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时,要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边读边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一、我能为下面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拥:①拥有②聚到一起③赞成④抱
1、大家不要拥挤,请排队买票。()
2、我国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
3、她们姐妹俩含着热泪紧紧拥抱着。()
4、全国人民衷心拥护中国。()
二、我能为下面的句子做瘦身运动
例: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松鼠是小动物。
1、雪白的浪花一次又一次地涌上沙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数不清的星星闪耀着迷人的光辉。
3、松鼠的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
三、我能照样子给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例:您帮我买张报纸。
请您帮我买张报纸。
你帮我买张报纸,好吗?
1、你不要随地扔果皮。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让个座位给老人坐。
四、我会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
2、水果市场的水果真多有苹果香梨葡萄橙子等
3、老师问我你今天的作业完成了吗
4、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认真阅读课外书老师说
五、瞧瞧我的阅读天地
_______
河马是世界上稀有的动物之一。
河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全生在脸的上部,几乎成了一个平面,因而当它把身体潜入水中的时候,眼、鼻、耳还能露在水面上。它的一对大门牙,不是向上长,而是向前方平行探出,好像两把铲子一样。它的嘴比一般动物都大,当它张开大嘴时,一个人如果跳进去,恐怕还填不满它的嘴呢。有人曾经亲眼看到河马把一条小船咬成两段。五六厘米粗的芦苇秆子,它咬起来,就好像人们吃韭菜那样容易。
河马不但嘴大,胃口也大。据说它的胃能容纳100千克左右的食物。在动物园里,因为不光是喂草,以喂大麦、燕麦、小麦、胡萝卜等精料,所以每天的食量可以减少到30千克左右。
在它的故乡非洲,河马几乎日夜泡在水里,*吃芦苇、水草过活。
1、河马的身体构造有什么特点?
2、河马的胃口大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
一、说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
课文采用科学言语的形式,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即与课文呼应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这篇课文的大部分生字都集中在第一自然段,学生读顺了第一自然段,接下来的阅读就容易了。本课难读的是第四、五自然段的两句话。前句讲小松鼠始终没看见花生的果实,间接地说出花生的果实不是结在茎上的这一特点,后一句讲小松鼠弄不明白,自己每天都来看花生,花都落光了,怎么没见一个花生,于是独自猜想:是谁把花生摘走了?以学生现有的水平及对花生的了解应该能够感知。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生能认识12个生字,并能理解和运用“格外”、“自言自语”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产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认识要求认的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够对观察事物产生兴趣,学会观察事物。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一年级小同学比较活泼,富于想象力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法:
,我采用了法进行教学。
一是在活动与生活中创设情景,情趣教学
教学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教学《礼物》我在一下来两方面作了努力:
(1)让学生参与猜谜,激发学习情趣。
(2)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调动多种感官发挥想象。
在理解“自言自语”词语时,引导学生在自己完成一件事情遇到困难,而旁无他人时会说什么,说说看,然后接着点拨,这就是“自言自语”。
二是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合作学习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合作,读通课文。学生读通后进行激励,师生互动调动学生情趣。
(2)表情朗读,体验真情。
品读课文,越是细细品味,越能够体会其中的情感与内涵。教师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之后,进行朗读指导,并鼓励学生有个性朗读。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课标的要求,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用发现法、合作法、比较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的指导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1、谜语导课
我认为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如一开始我会问学生:喜欢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猜猜是什么?接着由孩子们喜欢吃花生引到松鼠也喜欢,就把松鼠想吃花生的热情与自己的心里结合起来,拉近孩子与小松鼠的距离。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最初接触课文,学生只要能读正确,读通顺就可以,读之前交待一下学生读书的一点要求,教给孩子读书方法:比如,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发现易错字,多音字圈起来,告诉大家……
2)个人检查读时,抽几个小朋友分段读书,并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相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什么。
3)让学生评价学生。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4)一起说说自己都读懂了什么,让学生知道课文的大意,提高总结归纳能力。
3、字与文相结合,在合作中学习。
(一)注重识字形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告诉我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使学生有这样的愿望,我觉得识字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在教案中,我设计了这样几种形式,首先是小组交流识字情况,然后小组把好的识字方法推广到全班。在巩固识字阶段,我设计了“小松鼠过河游戏”、“花瓶开花”等游戏,最后围绕课文内容自编了一首带有本课生字的儿歌。同时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把字带到文中去,理解生字在文中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激情,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同时学习中也加入了合作学习,让识字在游戏中完成,让识字在理解中升华。
(二)注重在合作学习中朗读与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
(四)注重课内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教案中,我还设计了续编故事和了解还有哪些植物的果实长在地里。这实际上是让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4、指导读书
通过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变成文中人物,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进行感情读书。
5、学会观察
授课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思维拓展。练习表达的'环节:
2、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学生很感兴趣,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基本技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有关松鼠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松鼠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谁你们了解他们吗?(学生汇报资料)
你们还想进一步了解松鼠的什么?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想了解的问题学习课文《松鼠》。板书课题《松鼠》。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课件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细读感悟,体会情感。
1、师:小松鼠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板书:可爱、讨人喜欢
3、小组交流。
4、小组汇报
(1)第一自然段
我们以后也可以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学习课文,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重点词语,同伴交流,全班交流。
理解敏捷、玲珑、格外、嵌着、总是这些词语的意思。
朗读:根据自己理解读课文。自己试读,指名读。
想象自己就是小导游带领这么多的老师同学参观松鼠展馆,你如何向大家介绍松鼠?你如何读第一自然段?自己试读,指名读。
松鼠美丽吗?松鼠可爱吗?你愿意和松树成为朋友吗?那你如何夸夸你的好朋友松鼠?你现在如何读第一自然段?自己试读,指名读。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从哪一方面写出松鼠的可爱?板书:外形
(2)第二自然段
指导学生利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
理解嬉戏的意思。
课件出示句子:
有人触动一下树干,他们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逃到别的树上去。
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他们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逃到别的树上去。
比较两个句子哪个效果更好,为什么?指名读。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从哪一方面写出松鼠的可爱?板书:活动
(3)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
(1)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
(2)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
(3)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
(4)最后在窝上加一个盖。
小组合作排序,指名汇报。
师:你是根据什么排序的?
学生用手指搭一搭理解“交错”的意思。
你见过“苔藓”吗?了解它吗?(课件出示苔藓图片,补充苔藓资料)
此时你想对小松鼠说点什么?根据你的理解读第三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是从哪一方面写出松鼠的可爱?板书:住的
(4)第四自然段
总结前三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根据自己理解读第四自然段。
(5)师小结:课文2、3、4自然段是从活动、吃的、住的三方面写出了小松鼠的可爱,概括地说这是从“生活习性”写出了小松鼠的可爱。也就是说课文是从外形和生活习性两方面写出小松鼠的可爱。
四、拓展延伸
1、播放短片,说说你又了解哪些有关松鼠的知识?
2、课件出示有关松鼠知识的网站,鼓励学生课下搜集更多知识。
五、作业设置
板书设计:
外形
活动可爱
住的生活习性讨人喜欢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松鼠的美丽和可爱。
2.借助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品读课文、练习表达;学习松鼠搭窝活动特点,体会松鼠的机灵。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电脑课件
(一)猜谜揭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叫鼠不是鼠,尾巴像扫帚,喜欢树上住,松果当食物。”(屏幕出现谜语)
对啦,是松鼠。(电脑出示图片)同学们反应真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松鼠》这一课。(点击课件,板书课题,学生观察)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出示生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生词)
学习课文要从字词入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电脑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谁有信心来读一下?
2、提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
①听动画小故事《小松鼠找花生》,听后互相交流小松鼠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②过渡语:课文中是怎样描写松鼠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这篇课文,怎么读呢?可以自己大声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同桌间互相读,你读一段,我读一段,读错的地方互相给予纠正。读完了再想一想,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描写了松鼠?(外形、活动、吃食、搭窝)
3、学生汇报、交流。通过读课文,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你认为松鼠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三)精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现在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课文第一段,找出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想一想,课文围绕这一句话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松鼠的?
(2)学生汇报、交流。正像课文第一段写得,老师也觉得松鼠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动物。你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教师相机评价。(主要包括:面孔、眼睛、毛、尾巴等几个方面。)
(3)指导齐读第二句话。
(4)指导朗诵课文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松鼠的美丽可爱,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把它美丽可爱的样子读出来。两人一组,注意同学之间互相评议。
(板书:外形——美丽)
(5)做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总结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学得非常好,想一想,我们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时候,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学习的?谁来说一下?
是啊,我们是这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出示课件)先认真读课文,多读几遍,再找出中心句,看看课文围绕中心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然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后做一个小练习。
课文不仅从外形上说了松鼠的可爱,还从其他方面进行了描写,现在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像咱们学习第一自然段那样来学习一下。一定要按照要求,仔细认真地学习,一会儿我们看哪位同学收获最大。
3、学生自学课文,汇报交流,教师指导。
(1)分组介绍课文学习情况,要求按顺序说完整。
①第二段主要讲了小松鼠十分机灵(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话说一下)(板书:活动——驯良),然后小练习。
②第三段主要说了松鼠主要吃些什么?(这个简单处理,重点理解三个“它们”主要指代什么?“常常”一词说明了什么?)(板书:吃食——乖巧)
③第四段主要说了松鼠是怎样搭窝的。(板书:搭窝——勤劳)
出示课文,学习有关顺序“先……再……然后……”的说话方法。并利用这些词语说一段话。
(2)指导朗读。(谁还学习了这一段,有没有需要补充的?你能把这一段读一下吗?)
(四)总结归纳。
1、同学们学习得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迅速通读全文,同桌互相思考讨论: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哪几个方面?全文可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
2、今天我们从外形和生活习性方面了解了松鼠的美丽可爱,关于松鼠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谁来说一下?
3、欣赏关于松鼠的图片。
(五)拓展延伸
1、把这种美丽可爱的小松鼠介绍给你的朋友。
2、学习课文描写松鼠的方法,把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写下来。
2、师:从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角度总结。
(七)板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2、诵读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3、激发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形象生动的说明,准确运用词语。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案
检查预习(练习册预习反馈)
二、探究案
阅读语段并讨论问题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轻快,非常捷,非常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A(总老)是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凉。它们B(常常通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根据课文,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
2、A、B两处应选填:AB
3、松鼠的特点是、,第二段抓住特征来写。
4、“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5、选文第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三、小结
1、松鼠总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先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再说明其习性由表及里,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与下面的段落对应。
2、“漂亮”是从外貌方面来说明,“驯良”“乖巧”是从内在的习性,性格方面来介绍。
3、总说松鼠的特征(1)
具体说明松鼠的主要特征(分说)(2—5)
补充说明有关松鼠的一些知识(6)
四、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驯良矫健帽缨
榛子乖榉实
橡栗蛰伏苔藓
2、解释:
驯良:
矫健:
蛰伏:
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拓展提升部分
反思:
第二课时
预习案:
提问本课基础知识
探究案:
①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________(蛰伏、潜伏)不动。它们是十分________(警觉、警惕)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________(轻盈、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②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________(错乱、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③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1、给文中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2、①②两段都说明了松鼠“乖巧”的特点,请分别指出这两段文字说明的角度。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内容及其作用。
4、文中写松鼠的搭窝过程,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找出语言标志。
小结:
课堂检测:
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国著名学者。其主要作品有,等。本文主要介绍了松鼠、和等特点。
作业布置:
《松树金龟子》预习反馈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从中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掌握多音字“晃(huàng)”,认读3个字。
3、通过阅读,使学生知道本文是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能够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并能说出理由。
4、让学生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抓住了特点,又言之有序,读写结合。
二、教学重点:
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产生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并能说出理由。
四、教学准备:
1、有关松鼠的资料
2、字、词、句的投影片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你能用一两句话给我们介绍介绍吗?
2、请看大屏幕,你们认识图中的小动物吗?[出示几张不同种类的松鼠图片]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松鼠)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能不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一下它?
3、看老师板书课题,注意“鼠”的笔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进入松鼠的世界,去看看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①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③结合上下文理解“嬉戏”、“遮蔽”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句
四肢歇凉摇晃毛茸茸风吹雨打树杈
榛子橡栗苔藓[出示榛子、橡栗、苔藓的图片]
灰褐色
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出示灰褐色的松鼠]
遮蔽
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
“遮蔽”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嬉戏
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树上高兴地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嬉戏。
“嬉戏”你怎么理解?
(2)组词[写在练习本上]
支茶喜般敝
肢搽嬉搬蔽
耳舌秦晃huǎng
茸刮榛huàng
组完同桌订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想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个词。
讨论: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板书:外形
习性
四、细读一段,了解外形
1、默读,找一找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划出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呢?试着填一填:
在写松鼠的外形时,作者采用的写法,抓住松鼠的特点,把小松鼠写得非常美丽可爱。
3、大屏幕出示: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小面孔上有一对小眼睛,身上有褐色的毛,一条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
对比读:男生读屏幕上的这段话,女生读课文第一段。
讨论:你认为哪段写得好?好在哪儿?
小结:确实是文中第一段写得好,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运用了恰当的形容词、比喻句,把松鼠的外形写具体了,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可爱。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4、指名读,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介绍的外形。
一、复习导入
1、听意思写词语[写在练习本上]
动作迅速而灵敏。(敏捷)
小巧、灵活、精细。(玲珑)
遮住的意思。(遮蔽)
游戏、玩耍。(嬉戏)
2、《松鼠》一课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一下松鼠有哪些生活习性?
二、精读课文,了解习性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和同桌说一说松鼠有哪些生活习性。
2、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生活习性?默读课文第二部分,选择一方面准备在全班介绍。
3、指名介绍,随机导学:
①学生介绍第3自然段时,导:你们瞧,作者把松鼠搭窝的过程写得多具体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划出来?(板书:先……再……然后……)
师生对读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学生动笔,用上“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写后交流。
②学生介绍第4自然段时,导:在写松鼠吃东西的样子时,作者用词极其准确,你认为哪几个词用得好?请用笔划出来。
[出示松鼠吃食的图片]指名说哪个词用得好?
小结:“坐”、“捧”、“送”这几个词都用得很好,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松鼠吃东西的样子,你们看那样子多有趣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请2名同学分部分读全文。
2、说一说通过学习课文和查阅资料,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
老师也搜集到一些资料,大家读一读。[大屏幕出示]
松鼠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40种,我国有26种。其中生活在树林里的松鼠,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各地十分常见,因而又叫普通松鼠。它的身体细长,体毛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称灰松鼠。
人们上山时,常常可以看到松鼠在松树上窜来窜去,一条又长又蓬松的大尾巴,常常向背脊上反转。有时候,两只前脚捧着一个松果,用锐利的门牙啃着吃,好像寺庙里拜佛的烧香客。
松鼠在茂密的树枝上筑巢,或者利用乌鸦和喜鹊的废巢,有时也在树洞中做窝;它们除了吃野果外,还吃嫩枝、幼芽、树叶,以及昆虫和鸟蛋。秋天一到,松鼠就开始贮藏食物,一只松鼠常将几公斤食物分几处贮存,有时还见到松鼠在树上晒食物,不让它们变质霉烂。这样,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没有东西吃了。
松鼠一般白天活动,清晨更为活跃。它的听觉和视觉都很好,行动敏捷、活泼。
松鼠的毛皮又轻又暖,质量虽然比不上水獭和紫貂的毛皮,但是数量很多,是我国重要的毛皮兽之一。
3、作者把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介绍得非常清楚,文中有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呢?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第3题。
2、继续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接着写一写它的生活习性。
1.知识与技能:了解松鼠的习性,学习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的特点。
3.态度情感、价值观: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谜底: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整体的印象是什么?
(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三、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明确:
第一部分:(1)总括松鼠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第二部分:(2~5)具体说明松鼠的漂亮、驯良和乖巧的特点
第2段,松鼠的漂亮。
第3段,松鼠的驯良。
第4、5段,松鼠的乖巧。
第三部分:(6)补充说明松鼠的其他特征及它的用途。
顺序:先总说——再分说——最后补充说明
2、讨论:第一段中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第二段至第五段的安排是根据第一段“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的词序写的,先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再说明其习性由表及里,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四、精读品悟
围绕“小松鼠那么可爱,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展开谈话。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从四个方面组织教学。
(一)外形的美丽
你觉得松鼠哪儿最美?引导学生抓住“玲珑”“美丽的尾巴”“毛茸茸”等词语体会松鼠的美丽。
(二)动作的机敏
此段重点句是“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启发学生从“只要……就……”“触动”等词体会松鼠的机灵。
引导学生读出小松鼠的机灵劲儿。
(三)搭窝时的聪明
假如你就是一只小松鼠,你怎么向大家介绍搭窝的过程。
让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指导学生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这样说,会让我们很清楚地了解松鼠搭窝的过程。
小结:看来,这些表示先后次序的词,作用还真不小呢。
集体读这部分,进一步认识连词的作用。
(四)吃食时的有趣
要知道吃什么?怎么吃?让学生模仿一下吃食的动作。然后围绕三个“它们”进行教学。
五、揣摩运用,体味语言
语言准确:
例: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触动”这个动词前又加了一个“稍微”,以表示这种“触动”程度之轻,在“触动”后又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强调它的“乖巧”。
语言生动:
例:“面容清秀”“玲珑的小面孔”“美丽的尾巴”中用“清秀”“玲珑”“美丽”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突出它的“漂亮”。
六、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从“漂亮”“驯良”“乖巧”这三个特点介绍身边的某一小动物。
六、课堂小结
课文非常清晰地从松鼠的漂亮、驯良、乖巧三个方面写出了松鼠的特点,表现出了松鼠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动物。希望同学们课下再认真看看,学习课文的结构思路。
七、作业
写一篇:我喜欢(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八、板书设计:
《松鼠》
松鼠的特点:(总说)漂亮,驯良,乖巧
(分说)漂亮:面容,肢体
尾巴
吃食的样子
驯良:活动范围
食物
乖巧:过水动作
警觉
筑窝
其他习性用途(补充说明)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抓住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性格。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渗透着作者对说明对象——松鼠的细致观察,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这小生灵的挚爱。生动的说明语言激发起读者内心珍爱生灵的美好情愫,也进一步激发起学生阅读说明文、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不仅了解松鼠的特点,更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其一:引入部分,我出示谜语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学生很容易猜出谜底是松鼠,但要利用谜语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出理由,同时获得猜谜语方法,抓住特点,得出谜底后引出新课。
其二:在学生读文之后,研究课文分为几部分,抓住主要内容对课文进行概括,说出每部分内容,并讲出自己这样分的理由,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加以总结,得出写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具体到生活习性又可发分细分为: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这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进行课文分析。
其三:抓住本文重点部分,了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的美丽和可爱,如何的讨人喜欢的,通过读,让学生知道该段由几句话构成,并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便会感到由总到分或是由整体到局部的写法,加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上学到怎样把一件事物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由总到分。
在这样的环节下教学,学生上的很轻松,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皆能表达出来。我感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大多数没有看过松鼠,加之课前没有找资料,因此个别学生不发言。因此以后,布置学生充分预习特别重要。只有预习充分,才能上课积极发言。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认真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松鼠的外貌特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理解自然段的能力。
4、能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并能练习用它说一句话。
5、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热爱自然的情感。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主动认知学习课文。
2、动动手,按照书中搭窝的先后顺序为松鼠搭窝。
3、演一演,表现、体验松鼠松鼠的机灵。
4、画一画,记住松鼠的外形特征。
重难点:
1、学习作者细致刻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感情和细致观察的方法。
课时划分:
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可爱的小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25页,看图猜猜它的名字?
和老师一起来写写它的名字,板书:松鼠。
师:提示注意“鼠”字的笔顺。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创设情境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假如树上跳下来的这只淘气的小松鼠,一蹦一跳的来的我们教室(出示松鼠图片),同学们会怎样招待这位小客人,你们知道它喜欢吃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四段,从中找找答案。
2、学习理解本段内容。
(1)出示阅读要求:
注意字音:前爪子扒开缝隙塞满
(2)想一想:本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3)点名读课文
(4)讨论:
从每句话中你都读懂了什么?
画出松鼠吃东西时的动词。
理解词语:榛子橡栗储藏缝隙
本段中的三个“它们”各指什么?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创设情境,主动探知
天黑了小松鼠要睡觉了,同学们知道它平时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睡觉吗?请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分小组读课文。
3、说一说:
本段共有几句话,从每句话中你都读懂了什么?
4、画一画:表示搭窝先后顺序的'词。
5、理解:苔藓遮蔽
6、动手做一做: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文具,给松鼠搭窝,注意顺序。
7、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搭得最好。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知的乐趣
天亮了,小松鼠睡醒了,想和同学们一起玩,你们知道它喜欢怎样玩吗?请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女生齐读课文
3、找本段的中心句
4、找重点词,理解词意并体会松鼠的机灵。
5、演一演,学生戴上头饰演一演松鼠的机灵。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创设情境,画一画,引发学生主动探知的兴趣
小松鼠玩够了,想回家了,同学们舍得它走吗?那就为小松鼠画张相留作纪念吧。要想画得像,必须了解它的外貌特征。请男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
2、男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
按照怎样的顺序?
理解:嵌敏捷玲珑
六、指导有感情朗读
同学们与小松鼠相处了这么久,喜欢它吗?那就让我们带着对小松鼠喜爱之情来朗读全文。
七、总结全文
想一想: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小松鼠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八、拓展
1、老师在网上查的:世界上松鼠的品种有240多种,我国有24种;世界上除了大洋洲外,各地都有松鼠的发布。关于松鼠同学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2、生质疑
3、老师在网上为同学们搜到了一些世界各地松鼠的精美图片,还有一段动物世界栏目介绍松鼠的视频,一段小朋友们赞美松鼠勤劳的歌舞。我们下节课去电教室欣赏。
一、多媒体
1、欣赏松鼠精美图片
2、欣赏松鼠视频
3、欣赏赞美小松鼠勤劳的一段歌舞视频
二、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躲窝压
三、板书设计:
略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1、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习性,培养对事物特征的仔细观察。
2、理解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先……再……然后”说一段话。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的内容,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1、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同学们看(课件出示松鼠视频),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导入新课,指导写鼠。
(反思:看完视频后,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既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又自然而然地导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
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文中的生字词你都认识了吗?下面我们先来读读课文,看看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三、整体感知
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松鼠?师板书:外形生活习性(活动、住、吃)
(反思:学生第一遍读时,我提的要求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是读完后,我却让学生说出作者从哪方面描写松鼠,问题提的有点唐突。如果再上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一遍课文,这样他们会很容易找到问题答案。)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品读外形部分
1、你觉得松鼠外形有什么特点?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吗?
2、指读,思考:你从哪几方面体会出松鼠的美丽?
3、理解敏捷(谁能把“敏捷”换一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呢?)
4、谁能再来美美地读一遍?体会修饰词语。
5、再读,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6、这么美丽的小松鼠,你记住它的`样子了吗?考考你。
7、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完成课件中第一段的填空。)
8、照着图片背。
(二)作者还从活动、住、吃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生活习性。你觉得哪一段写得最有趣?
1、读松鼠活动这一段,体会:在写法上和第一段有哪些相似之处?指导朗读。
(反思:这一段在写法上和第一段有很多相似之处,很适合指导学生利用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本段。但是遗憾的是自己在处理本段时,仍像第一段一样句句指导学生读,教法上有些重复。)
2、怎样搭窝这一段。体会搭窝顺序,用先……然后……再……说一句话。
(反思: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本意是重点理解搭窝顺序,但是我提问:“你觉得它搭窝的什么特点。”由于问题提得不恰当,误导了学生,教学过程有些拖泥带水。)
3、读写吃的一段,体会三个“它们”指什么?
五、拓展
1.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形象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理解说明的顺序。
2、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心理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步骤:
导语: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8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一、自学与预习:
默读课文,解词注音。
1、生字:
驯良(xùn)乖巧(guāi)蛰伏(zhé)惹恼(rě)褐色(hè))矫健(jiǎo)
爪子(zhǎo)遮蔽(zhèbì)分叉(chà)翘起(qiào)勉强(qiǎng)
2、词语: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吃东西。
驯良:和顺善良。
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的感觉。
乖巧: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巧妙。
矫健:强壮有力。
二、导读:
一、自读课文,试概括各段的要点:
要领:抓中心句,重点是开头名和结尾句:
分小组讨论后明确:
1、总写松鼠的特点。
2、写松鼠漂亮的外形。(从两方面来写“漂亮”和“最不像四足兽”)
4、写松鼠乖巧的个性。(从聪明警觉,轻快敏捷两方面写的。
5、写松鼠筑窝。(从环境选择,搭窝方法,窝口特点三方面写的。)
6、写松鼠是有用的动物。(从松鼠多产,皮毛的色泽、肉、尾毛和皮的用途三个方面来说明的。)
思考:
本文各段内容安排体现了说明文的哪种顺序:
外形-----个性,由表------里(逻辑顺序)
(一)第一部分(1):总写松鼠的特点总
(二)第二部分(2--5):分别介绍松鼠的特点。分
(三)第三部分(6):补充介绍松鼠的用途。总
三、师生互动:
精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整体感知:
学生分组研计下列问题:
1、第一部分①松鼠为什么“很讨人喜欢”?(漂亮、驯良、乖巧)
2、这部分总写松鼠的特点,着眼于什么?(“很讨人喜欢”)
3、第二部分③“漂亮”、“驯良”、“乖巧”分别说了哪三方面?(形体、行动、性格)
(二)精读赏析:
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试将本段划分为两个层次:
2、第一层由两个句子组成,第一句写了什么?(面容、眼睛、身体、四肢)从头部写到身躯。
第二句呢?(突出尾巴,写出松鼠特有的样子)这一层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漂亮“是总的特点,身体的每一部位又各有特点。
第二层:松鼠最不像四足兽的特点,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的?
((1)常常竖直身子坐着(2)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这几句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松鼠吃东西的动作更明白了。
3、体会说明文中词语使用的准确性:
读句子:“松鼠面容清瘦(秀丽),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比较(非常)敏捷,比较机警,一条粗大的尾巴向上翘起。”
(1)为什么不能用“清瘦”而用秀丽?
“瘦”不一定美,而原文“清秀”,指美丽而不俗气。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惹人喜爱。
(2)加上闪闪有什么好处?
讨论后明确:
形容眼睛非常亮,一闪一闪的,突出可爱的特点。
(3)在写松鼠的活动能力时候,用了一第列形容词,请找出来。
(矫健、轻快、敏捷、机警)
(4)“比较”和“非常”哪个更好,为什么?
比较”是相对而言,并不超群;
“非常”指不一般,十分突出,把松鼠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突出了。
(应着眼于从词义的轻重上来区别)
四、迁移写作训练:
依照课文的写法,向你的朋友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动,要注意抓住这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先口头作文,然后再写成书面作文。
写作思路示例:
题目:我家的小花猫(小狗)
开头:先总写小猫的特点,以及我对它的感情。
1、写猫美丽的外貌。
主体:2、写小猫的生活习性。
3、写小猫的活动以及逗人喜爱的特点。
结尾:再次写我对小猫的感情,突出我对它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总松鼠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1
漂亮------外形2
分驯良------习性3
乖巧------动作4---5
总有用的小动物。6
说课要点:
训练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和学写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思路:先给学生讲授必要的学习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一些阅读说明文中常见的最基本的问题。归纳课文要点的方法、分析课文的方法、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方法、向别人介绍一种小动物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有效说明。
1、指导预习,掌握重要的生字词,并重温说明文的有关常识。
2、学生归纳各段要点,并根据说明文的结构特点划分结构层次。
3、重点语段研读:分层、概括要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模拟仿真作文训练。
1、学习本文观察动物的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3、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课前准备:
1、教师搜索有关松鼠的图片,并查阅有关资料制成教学课件。
2、学生简要了解作者布丰,查阅生物课本及与松鼠有关的书籍,制成知识卡片,同时预习课文解决本课生字词。
3、在家观察一种小动物,着重观察它的一两个特点。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法国作家布丰向我们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一遍)
1、初读课文,读准下列生字词
驯(xùn)良矫(jiǎo)健帽缨(yīng)苔藓(táixiǎn)
榛(zhēn)子榉(jǔ)实蛰(zhé)伏分杈(chà)
2、思考问题:
作者写出了松鼠的哪些突出的特点?
明确:松鼠总的特点:
漂亮、驯良、乖巧
给人的感觉:讨人喜欢
3、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设想:如果你是松鼠家族的一员,请你为在坐的朋友展现一下你的这三个特点好吗
引导得出:结构:由总到分
四、品读课文,体味语言
1、作者为什么能把松鼠这个动物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教师引导得出:(1)全面细致的观察;(2)抓住了松鼠的特征;(3)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不可少的是:浓浓的情感。
五、比较阅读:
【松鼠】又称灰鼠、普通松鼠。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体中型,长20-30厘米,尾20多厘米,尾毛蓬松。体毛多灰色,有的赤褐,腹面灰白色,冬季耳尖生出毛簇,耳壳灰黑色。前后肢均发达,前肢4指,后肢5趾,指(趾)端钩爪锋利,便于攀登。行动敏捷,善于在树枝间穿行、跳跃,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冬季有贮集食物的习性,为森林害兽。可用树叶等筑巢,有时也用鸦、鹊废巢安身。每年产仔1~4窝,每窝5~10仔。尾毛可做笔,毛皮可制衣。我国东北分布最多,西北等地也有出产。
六、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总结:我们不仅不能伤害它们,还要能保护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并向周围人进行宣传!
2、请设计一套四枚的松鼠邮票(你认为这套邮票该从哪些方面反映松鼠的特点?谈谈你的设计构想)
七、课后作业:
1、请你也选择某一种最令你感兴趣的小动物跟踪观察,写一篇三百字以上的观察日记,要求:①注意抓住它的一两个特点;②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③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2、收集与松鼠有关的图片资料,便于在后面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交流。
八、板书设计
松鼠
布丰
漂亮
驯良讨人喜欢
乖巧
【教学目标】
1、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的也是一种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阅读提示,想想:
反馈: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明确:(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小组讨论:
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⑵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松鼠》一文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⑶你喜欢松鼠吗请你结合课文介绍的顺序说说松鼠在哪些方面讨人喜欢
3、经过小组讨论后,有没有还未解决的呢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互相质疑,解疑)
4、能言善辩:
下列有两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试与原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⑴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处活动,因为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觉,只要有人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个。
⑵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5~10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五、拓展延伸
1、学习了本文之后,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绍动物呢(讨论。)
(A、准确、生动的语言;B、合理清晰的结构;C、鲜明的事物特征;D、恰当选用说明方法。)
2、仿造《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达方法,改写《鲸》。
语文教学,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更有做人的指导、情感的体悟,各个方面交融一处,不断融合,以求达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统一。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的可爱与我们一家喜欢松鼠的情感。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的可爱与我们一家喜欢松鼠的情感。...
教材分析打开课本,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不能不叹服作者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而简练的说明。...
10、松鼠和松果教学目标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林认养活动。...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说明文。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并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莱西市店埠镇后寨小学语文教师张训成,我说课的题目是《松鼠》。一、说教材《松鼠》这篇课文选自鲁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单元,本单元是关于动物的说明文单元,教材编者称之为动物世界单元。...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思路,学习其合理的说明顺序。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事物的特征,抓住事物特征介绍事物的方法。3、体味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提高表达能力。...
学习过程:你们喜欢松鼠吗?想更多了解它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松鼠》这篇课文。学习之前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一。读课文,自学字词,疏通文意。课后把生字词写三遍。...
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头脑中。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不能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精练的说明。...
一,复习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只小动物,他是谁啊?生:松鼠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近这只小动物。(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生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这只小松鼠的?)生:外形,习性三,精读感悟(一)师:文中那...
教学目标1、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兴趣;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事物特征、准确把握说明文抓住事物特征描述事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1、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学习目标:1.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苔藓、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