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力、洞察力、视觉化、场景化……每天抓破脑袋冥想,到自己手中就不灵了。
你写文案为什么总是没灵感?
脑洞小?文笔差?
我们45°仰望文案大师们,是不是有无穷无尽的脑洞,是不是有无可告人的独门秘籍。
显然不是,其实是因为他们深谙写作背后的逻辑。
B文案也开始了:与Boss讨论文案需求→研究产品→和消费者1对1沟通→分析宣传渠道。
B文案把70%的精力都放在文案逻辑上。包括:对本次营销目的透彻了解、对产品的深入理解、对受众的精准分析、对品牌阶段的把控、对渠道风格的匹配。
你猜哪种文案效率更高?
很显然,B文案常常能写出80分的文案。
文字功底是否深厚,灵感是否爆棚,这只是能否能高效写作表面现象,而隐藏在海面下的巨大冰川才是写作优劣的真正原因。
我理解的文案写作并不是想象中的一拍脑袋,灵光闪现的创意型工作,而是对整个写作目的都有清晰的了解。A文案因为对文案背后的逻辑不清导致只能在文字表面下功夫,凭空找灵感。所以,A文案不管怎样思考、怎样抓破脑袋都写不出80分的文案。
而B文案因为对营销逻辑、营销目的足够清晰,对产品、受众有深刻的研究,脑海中本来就有一个个场景,能够从受众本身特质去剖析,从渠道特性去把握内容风格,更善于抓住受众心理,所以写出80分的文案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B文案从来不靠灵感吃饭,他靠的的是逻辑。这才是写文案真正的需要训练的地方,是战略思想。
而如何写标题、用数字还是形容词都属于战术,过分强调战术只是管中窥豹,看不到全局。用战略思维去指导战术才是文案最高境界。
我们得认清一个事实:营销文案区别于文学作品,后者需要强大的灵感支撑,文思泉涌,而前者需要理性的头脑,戴着镣铐跳舞。
我们通常所说的高手,每次写文案都都极具效率和创意,那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写作的逻辑,在逻辑链内发挥自己最大潜能。所以,放弃追求纯粹的灵感,才是治疗没灵感的最佳药方。
想要解开冰山下的秘密,需要深入了解文案背后的逻辑。其实每一次文案写作背后都有一套潜藏的写作逻辑,逻辑走的顺,便能从各个维度提取关键素材,按着轨迹写出精准文案。
什么样的推广计划?整个文案在计划中起到什么作用?
文案目标需要根据推广计划而定。比如做一套SEM文案,就需要对计划中的每一步进行分解,明确每一个环节文案目的,这样目标清晰,文案写作更精准。
这个文案的受众到底是谁?
谁会看到我们的文案,我们的产品能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他们看到文案时,立场是怎样的,这是下笔之前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比如菜市场本地橙子和国外进口橙子,文案针对的人群是完全不一样的。
「甜过初恋」已经被誉为民间神文案了,大家都在为这种表面的机智拍手称快,却从未想过此文案针对的人群是谁。
家庭主妇是菜市场橙子受众人群,她们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比对恋爱的敏感程度高多了,看到「10元2斤」眼睛会放光,但是对「甜过初恋」却不感冒,你再甜我关心的还是价格,因为家庭主妇把实惠摆在第一位。
如果你要卖的是国外进口的橙子,选择这类水果的人,必定是对生活品质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文案展示在商务办公楼,那价格、优惠绝对不是最优选择,因为消费者都是二十出头的白领女性,更在意橙子的品质,而不是价格,这时候写「澳洲清晨8点采摘,甜过初恋」,反而能够引起共鸣。
文案中传达的卖点是什么?卖点和痛点是否能完美匹配?
举个栗子:磨砂膏
卖点:深层清洁
解决的问题:沐浴露无法洗干净死皮和深层污垢
文案:深入毛孔,“扫”出污垢,给身体来一次“大扫除”
卖点:天然
解决的问题:身体用品化学成分太多
文案:植物原液基底,更易吸收,与肌肤浑然一体
卖点:柔软
解决的问题:有的磨砂膏颗粒粗糙
文案:不痛不花皮,温柔待你
用以上四条逐一检查,文案是否能够完美匹配?
写文案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扰:写耳机音质好,是写【犹如置身音乐会现场】还是写【30mm驱动单元带来强劲低音】还是写【听林志玲姐姐在你耳边私语】。
知道并熟练运用文案背后的逻辑就不会再有这样的困扰,因为在写作过程中随时用计划、受众、产品、渠道四个方面检查自己的文案,可以清楚地知道要突出的卖点,写作使用的风格等。
本片其实只说了一个重点,即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文案表面看隐藏在冰面以下的逻辑要点。
现在写不出来文案你还会去厕所、去阳台、去咖啡店找灵感吗?我想你会去再次审视此次营销计划、再次拿起产品,再次访问消费者……
最后强调一次,文案不是一份靠灵感吃饭的活儿,而是靠理性的逻辑,对计划、受众、产品、渠道等透彻分析,获得写作的方向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