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喜出望外、喜笑颜开、细化怒放、手舞足蹈
生气:火冒三丈、勃然大怒、怒气冲冲、怒发冲冠
伤心:泣不成声、愁眉苦脸、悲痛欲绝、痛哭流涕
着急:焦急万分、心急如焚、心慌意乱、六神无主
担心:提心吊胆、惊慌失措、忐忑不安、心神不宁课前已经布置学生自己收集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积累词语已经是能够独立完成的了。在课堂教学伊始,我也分别从“高兴、生气、伤心、着急、担心”这几类较为常见的人物心情出示了一些词语,先请学生读,接着请他们辨别每组词语所代表的人物心情,然后是请学生交流一些自己收集的词语,最后请学生尝试在一分钟内记忆我所出示的词语。
这一环节内容是比较简单的,从简单入手,也即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予他们自信。另外,这一环节积累词语也为练习写作做了词语上的储备。本教学环节的最后是请学生记忆,虽然在一分钟内学生积累的词语可能数量不多,但目的却是在告诉学生日积月累的道理。
肚子里有墨水,用的时候才能往外倒。作文就是学生积累的输出,如果连最基本的一些常用词学生都不能掌握,更别说连词成句、成段、甚至是成篇,更不会文从字顺,因此,指导学生由最基本的词语开始积累是很有必要的。
(二)品读比较、感受方法
【比较句子课堂实录】:
(出示PPT)
师:同学们,这里有两句话,请你们认真读一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PPT内容:爸爸同意了她的要求,她顿时心花怒放。爸爸同意了她的要求,她顿时心花怒放,喜悦飞上眉梢,两只眼睛眯得像小小的月牙儿。)
(学生自读,老师抽读)
生1:这两句话都在写她很高兴。
师:对了,这两句的确都写了她很高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两句当中都有“心花怒放”这个词语。
师:很好,请坐。那谁来说说这两句话又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2:第二句话写得更具体,把她怎么心花怒放写具体了。
师:读得真仔细,第二句用了什么方法把“心花怒放“写具体了呢?
生3:写了她的神态。
生4:写神态时还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男女生分别读一二两句)
师:这一段话具体描写了“我”因为贪玩回家晚了,在路上的一段心理活动。请同学以四人为一组,讨论这段话中“我”的心理感受有哪些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
生1:写了“我”很害怕。
师:真棒,那几句话描写了“我”害怕呢?
生1: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出现在我眼前。我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
师:请坐,这几句话是怎样表现“我“的害怕的?
生2:写了“我“慌慌张张往家里跑”,这是动作。
生3:还写了“我”的联想。
师:很好。
生4:还用了比喻,写出了“我”的心理感受。
师:作者为了把自己的害怕写清楚,从几个方面展开了描写,写得很具体。继续交流。
生5:“我匆匆地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说过,放学后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玩,可是我刚遵守了几天,就又给忘了。“这句话写了”我“在埋怨自己,很后悔。
生6:“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向爸爸承认错误,请他原谅,“这句话写出了”我“平静一些了,决定向爸爸认错。
师:对,想到办法后,作者就没有刚开始那么害怕了。
生7:“想到这儿,我又加快了速度,飞快地向家里跑去。”这句话是从“我”的动作写出了想到解决的办法后,“我“已经不害怕了。
【参考文献】
⑴张晨瑛,励汾水,陈树宝.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撰写与例举.宁波:宁波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