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题《小学语文高段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框架的教学策略研究》六一小学刁文娟

小学语文高段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框架的教学策略研究

报告

六一小学刁文娟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的信息时代到来,人类已经学会用多种方式获取知识和表达自我,人类社会必将是一个学习与创新并存的社会,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是21世纪对人的必然要求。为适应时代的要求,肩负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中小学校也面临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任务。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形式创新和语言的充分表达,注重思维构建和思维整合,注重信息的有效输入和输出。思维导图的诞生,不仅有利于人类更高效地学习,更有利于人类系统地整合思维、输出创造。近年来,思维导图已由国外逐渐蔓延到国内,为多数中小学校所应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提到: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小学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标准》也明确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会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分段描述,并能够尝试运用已经学过的表达方法。高段的学生,尤其还要做到在写前构思。因此,在写前构思时想要把思维系统地、有序地、有选择地呈现出来,就非常需要借助思维导图的帮助。可见,把思维导图融入到习作实践的构建框架中这一教学行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近阶段,我校正大力研究如何把思维导图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尤其是语文学科,更是以融会贯通、思维整合的理念走在这种新的教学手段研究的队伍前列,将“运用思维导图自主阅读、习作”作为研究重点内容。我校的校本课程,已完成八大图示法与思维导图的教学,也正在研究并实践着把思维导图与语文课堂联系起来。我校的语文课堂研究团队,已计划并正实施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研究实践,下一步也将会着手于习作课堂教学,为我的研究搭建了非常难得的实践平台。

从自身的角度来看,我在平日的语文习作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习作大多提笔就写,很少有学生先构建出清晰的习作框架再去丰富框架中的内容,框架中的内容也大多杂乱无序,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度不够高,导致习作的效率不够高,质量不够高。因此,我希望借此微课题的研究,让自己的语文习作课堂形式更新颖,也更有实效性,指导学生构建出更合理、清晰的习作框架,整体优化学生的习作。

鉴于上述认识,我将《小学高段语文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框架的教学策略研究》作为我的研究课题。通过我的研究,总结出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框架的有效教学策略,将思维导图融入学生的习作框架,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解决现在教学过程中内容单调和章法陈旧的问题,最大程度地整合、理清学生的习作思维,解决学生习作难写的问题。

二、概念的界定

高段:

这里指小学五、六年级。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人的思维。因此,思维导图可以使人的思维可视化。

习作框架:

习作是根据某种题材,把心里合理的想象,写出来。习作也是一种练习,可以提高表达能力。习作还是一种训练,从中提高想象力。小学生课堂所要求的习作,应该是指根据一定要求写一篇作文,练习相应的描述方法,以提高写作的技窍的训练手段。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本人所指的教学策略就是在小学语文高段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将思维导图纳入到构建习作框架的教学中,这一类型课有哪些教学环节,每一个环节,教师和学生具有怎样的教学行为,应选择何种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行为设计。

相比之下我国国内有关思维导图的研究尚未成熟,对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也远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需有更多的理论研究出现,也需更有效的实践。

我国对于小学语文习作方面的理论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也不乏对我本次的研究有启发性作用的文献。

1.“立纲之内在思维”

周妩芳在《写作从提纲挈领开始——谈第三段学生提纲能力的培养》中提到:优化小学高段学生习作的策略其中一项是“聚焦专项训练,知晓立纲之内在思维”。她凭借多年执教小学高段语文的经验,认为列提纲要面对的是活的写作素材,学生既要对材料分析,从中提炼出要点,又要考虑材料间的结合方式,换言之,需进行创作性的思维活动。因此,利用能激发和整合学生创造思维的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构建习作框架,是非常可行的教学方法,其中的具体教学策略更是非常值得研究。

2.有关构建习作框架的具体教学设计研究

3.利用思维导图构建习作框架的部分图例

邓敏杰、李占伟、张豪锋在《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一文中,以六年级学生为主要实践对象,重点训练基于思维导图的基础作文部分,其中展示了一些思维导图构建习作框架的图例,为我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直观的实例素材。

综上所述,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致力于语文习作课堂,主要针对小学高段进行研究,在学生已掌握的思维导图知识基础上,把它与习作融合在一起,探究有效的构建习作框架的教学策略,所以我确立的研究课题是《小学高段语文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框架的教学策略》。

四、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通过研究形成小学高段语文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框架的教学策略。

2、实践目标:从教师的角度,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教学策略的理论依靠,更科学合理地进行授课;从学生的角度,能够在合理的方法指导下高效地自主构建习作框架,在合作交流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语文习作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研究内容

1、学高段语文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框架的可行性及存在问题

2、小学高段语文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框架的教学策略

六、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文献查阅法

3、行动实施法

把理论落实到平日的习作课堂教学,利用好每个单元的习作指导课和评改课,结合课堂产生的素材,研究形成新的教学策略,再用课堂来实践,反思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和成效。

4、经验总结法

每节课后及时反思,去伪存真,留下可行的、成效显著的策略,改进成效不佳的策略,做好资料留存和分类。

七、研究实施

本课题历时一年研究(2016.3——2017.1),先后历经三个阶段

序号

实施过程

内容

形成的研究资料

(一)

准备阶段

2016年3月—

2016年5月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小学高段语文习作现状与问题。

(2)通过文献查阅,进行理论储备,确定微课题,并认真填写申报表。

(3)向区里提交立项申请。

(1)《微课题申请表》

(二)

实施阶段

2016年5月—

2014年10月

(1)研究人教版五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习作用思维导图构建框架的可行性级存在问题。

(2)实证与行动相结合,研究利用思维导图指导习作的策略。

(1)小学高段语文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框架的可行性及存在问题

(2)小学高段语文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的教学策略

(三)

总结阶段

2016年10月—

2016年12月

(1)收集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撰写微课题研究报告,迎接评审验收。

⒈形成小学高段语文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框架的教学策略

⒉《小学高段语文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框架的教学策略研究》报告

⒊《小学高段语文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框架的教学策略研究》的论文

l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6年3月—2016年5月)

1、2016.3——4通过调查研究法,设计问卷,对学生的语文习作课堂完成的高效性做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思维导图校本课内容,确定研究专题《小学高段语文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框架的教学策略》。

3、2016.4——5填写“微课题”申请表,送交区里审批。

l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6年5月—2016年10月)

⒈2016.5——7通过调查研究法,对已有的小学高段语文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框架的教学案例和经验进行总结、梳理和反思,整理成集,形成假设性的行为设计和方法。

⒉2016.9——10通过行动研究法,在语文的习作教学课堂中进行实践,将学习的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根据实践不断修改教学策略,在不断的设计——实践——反思——再设计——再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地调整完善教学策略。

l总结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1、2016.10——11通过调查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对实践中好的行为和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出小学高段语文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框架的教学策略。

2、2016.11——12通过经验总结法,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3、向区里提交结题申请,准备结题。

八、研究成果

(一)小学高段语文习作现状与问题

1、学生对习作普遍有畏难情绪,源于行文前没有思路,缺少框架。

2、学生习作顺序性不强,逻辑杂乱。

3、部分学生习作内容少,用隐形思维来创作,难达到规定字数。

4、学生习作流水账,表达中心不够突出。

(二)小学高段语文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框架的可行性:

1、为习作提纲挈领,提供思路。

2、使习作能按照一定顺序安排内容,有次序之美。

3、使隐性的思维显性化,能预设丰富的习作内容。

4、能设计习作中内容的详略,突出中心。

(三)小学高段语文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框架的存在问题:

(四)小学高段语文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框架的教学策略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思维导图。

(1)读图的顺序:从右上角45度开始读。

(2)不同颜色的关系:每一种颜色代表一个节点的同类关系。

(3)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关系:不同节点之间是横向关系。

(4)节点与子节点之间的关系:节点和其子节点是纵向关系。

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六年级上册习作为研究对象,将八个单元的习作按照体裁、主题、内容进行了整理分类。

年级

体裁

习作内容

习作要求

五年级

记叙文

2.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根据笔记,仿照课文整理出采访记录。

3.“开卷有益”“开卷未必有益”以“记一次辩论”为题写写辩论的经过,也可以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写下来。

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1.在生活中获得的启示。

2.名言警句给我们的启发。

跟同学交流自己的座右铭,并说说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句话对自己的启发。

3.看图写话

“文明,只差一步”

仔细想想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1.曾经有过不理解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父母的爱。

2.对父母提出的建议。

3.想和父母说的心里话。

4.看图写话。《父与子》

对父母从不理解到理解

2.写梗概。

点面结合

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习作。

合理想象

读后感

以“感”为主

说明文

介绍一种物品

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

六年级

①把自己作为自然界中的一员,写一写、说一说自己想象的内容;

②听音响,说一说、写一写自己想到和感受到内容;

③说一说、写一写暑假生活的感受(景物、活动、事情)

突出写“感受”

写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

环境,人物心理等

①写写自己的小伙伴;

②续写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

几件事写一个人,写出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根据图片报道写故事

想象合理,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①写写学习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

②记一次艺术欣赏活动;

学习运用课文表达感受的方法

写自己喜爱的一件艺术品;

应用文

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写演讲稿。

运用搜集到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

针对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写一份建议书。

看图作文:写出理解和感受

一篇好作文的诞生,如同孕育一个生命,需要这样一个六阶段的周期:思维导图构建框架——思如泉涌不间断——删减繁赘——锦上添花——改错补漏——评改。

(1)用思维导图构建框架

思维导图框架其实是作文题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初期由教师引导列出框架,后期学生脑海中能自主构建框架以后,可以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再自主设计。

(2)思如泉涌不间断

这是最关键的阶段,也是大量素材形成的阶段,学生在连贯的思维下进行写作,不要间断,遇到不会写的字先空下来,写完再查字典补写,不要打断思维的连贯性。如果之前的思维导图画得充分,这一阶段通常会写出令自己都想不到的字数。

(3)删减繁赘部分,填写过渡句

把文中与主题关联不大之处或语意重复、冗长之处进行合理删减,如果删掉大段,则要填写过渡句,使删掉的内容前后承接顺畅。

(4)细化描写,锦上添花

(5)修改病句和错字,查缺补漏

(6)在评价和交流中修改

评价阶段也许对学生来说,是令他印象最深的阶段,学生之间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一定要穿插结合,让作者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着手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修改。

这样一个周期下来,虽然你会看到学生的作文本像世界地图一样令人眼花缭乱,但我认为这些印迹都是每一个智慧闪光的足迹,这样的本子可以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就如同他们携带地图在文字的世界畅游一般,这段经历是值得珍藏的。

●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读后感的框架

读后感分为“读”和“感”两大部分:

(一)读

但是,“读”的部分篇幅不宜多,重点放在“感”上。

(二)感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感悟主要可以从爱、恨以及志向三方面来展开。

1、爱

包括:(1)对祖国的爱;

(2)对人民的爱(其中包含对英雄烈士的敬佩、对同胞血浓于水的感情等);

(3)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爱;

……

2、恨

包括:(1)对侵略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憎恨;

(2)对历史上腐败无能的官场的悔恨;

3、志向

(1)责任: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民族团结、为国争光、维护世界和平;

(2)自己或这一代人的具体做法:发奋学习、提升能力、锻炼自己、传递正能量、提升国魂等方面。

(三)展望

读后感结尾可对未来做出展望,包括对国家的展望、对故乡的真挚祝福、对集体的美好愿景、对家人的期许和自己的目标……

多角度、多层次,读后感就会丰厚而具体。

图1-1

●利用思维导图写父母之爱的框架

父母的爱,是孩子们平时感受最多的爱,是最容易写的,也是不容易写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要写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也许学生会有很多话说,但如果换个角度,从孩子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来感受父母的爱,就稍有难度了,但也会更加精彩。

刚开始,在这一主题的口语交际课上,学生讲述事情的经过,只能讲出简短的几句话,有个别能长篇大论的,也多数说着重复的话。后来,我们在习作指导课上共同构建和梳理了这样的思路,于是,写作变得思如泉涌了,学生们在30分钟之内都交上了一篇比较完整的作文稿。

其实,写好这篇作文只需留意以下几点:

1、拟一个吸引人的题目。

(1)独有“昵称”式

(2)提炼内心独白式。

2、开头尝试新的方式。

(1)人物语言,先声夺人;

(2)引用名言或诗词;

(3)比喻或排比;

(4)人物外貌描写开头,引主人公出场;

(5)倒叙开头。

3、用父母和“我”的人物描写对比,写清楚事情的经过。

(1)重点描写父母,侧面描写“我”;

(2)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刻画父母之爱的特点:严厉、考验孩子、锻炼孩子能力、良苦用心、深谋远虑、独特的教育方式……

(3)用“我”的心理描写承接父母的几个“镜头”,先写“我”对父母做法的不理解,激化矛盾,推波助澜;

(4)人物描写要结合“问题树”,从多种感官感受这份爱。

“问题树”即多种用感官来写人物的感受,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方面来写,也可以从人物的眼、耳、口、鼻、胃、手、脚等多个身体部位的感觉来写,使习作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具体的画面感,继而杜绝了粗枝大叶和流水账的空洞写法。

这一部分是前期所有矛盾和悬念的解开,可以由父母描外貌、动作或语言中的一个小细节,当作打开“我”心房的钥匙,倾诉“我”的心理变化,与父母对“我”的情融为一体。

5、结尾扣人心弦。

结尾(1)可直抒胸臆、阐述道理,给人掷地有声之感;

(2)可引用名句典故,给人映射与延续之感;

(3)也可巧妙设疑,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但都不宜过长。

用思维导图构建写父母之爱的框架,如图1-2:

图1-2

●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写场面的框架

提起写活动场面,很多同学都犯难,觉得场面比人难写,觉得写人只需要写好一个人,而写场面需要写很多人。但其实经过这节课以后,你会发现场面并不难写。

(一)选材在身边

1、亲身经历的场面:比如校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一二九长跑比赛、十一三大队会、艺术节演出、六一儿童节cosplay魔幻秀、春游秋游、新年联欢会……

2、电视上观看的场面:春节联欢晚会、国庆阅兵式、天安门升旗仪式、载人飞船发射、奥运会开(闭)幕式、颁奖仪式……

(二)发掘你所选择的场面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全篇围绕这一特点来表达。

比如,典礼类的场面,突出它的盛大、隆重、庄严、气势恢宏;

竞技类的比赛场面,突出它的激烈、焦灼、火药味,或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联欢会场面突出它的欢乐、喜悦、热闹非凡……

(三)写作方法

(1)按照表演或比赛前、中、后的顺序;

(2)按照几点几分的顺序;

(3)按照项目名称的顺序;

(4)首先、随后、接着、然后、最后……

2、点面结合

(1)场面中的核心人物或事物,当作点,例如表演者、运动员、航天员、国旗等,如果参与其中,也可以是自己;

(2)场面中的其他大面积人物或事物,当作面,例如观众、拉拉队、候场者、场外的人等

点面要相互交叠着来写,即“点”的表现,激发了“面”的反映;“面”的反映,映射着“点”的表现,使整个场面立体、鲜活。

3、融入情感,突出特点

感情可借助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来抒发,也可抓住细节来刻画,也可用不同人物或电面之间的对比来表达……

4、运用合理想象

5、详略得当:当写多个场面时,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写场面框架,如图1-3:

图1-3

●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写一次科学实验的框架(有启示的事情)

结合我校去甘井子区中小学科技中心活动的事情,我把“写一件生活中获得启示的事”的习作赋予的具体的角色,让学生在有经历的基础上更有体会。

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写一次科学实验的框架(有启示的事情),如图1-4:

图1-4

●除了教材上的习作主题,我在执教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关伟人毛泽东的单元时,还额外对学生指导了如何去评价一个人,并指导用思维导图构建了评价人物的框架。所以,课后,每名学生都写出了有一定层次的人物评价。

利用思维导图构建人物评价框架,如图2-1:图2-1

●不仅在课堂,在平日的班级活动中,我也利用了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写一写生活。比如,在新年联欢会上,我带领学生们进行了一次现场写作,写得就是我们联欢会上自己制作的美食。

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写美食的框架,如图2-2:图2-2

4、教师分阶段利用思维导图指导构建习作框架

分阶段策略指的是把训练周期分成几个时期,每个时期虽然都用思维导图构建习作框架,但使用不同的指导形式:

(1)探索期(一至两个月内),教师先行示范

以黑板和多媒体屏幕为依托,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把学生想到的内容列出来,教师进行排序和筛选,在黑板上为学生示范用思维导图构建出习作框架,也可在多媒体屏幕上以freemind软件做好的思维导图来呈现。

(2)磨合期(二至四个月),学生小组合作

随着教师示范性的渗透,学生初步对构建习作框架有了自己的想法,但不成熟,这个阶段,最好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学生框架,但大体是学生自主合作完成的,教师适时点拨。这个时期,可以每节课选一个小组在黑板上绘制思维导图,其他小组在白纸上绘制,再利用投影仪展示交流。

(3)适应期(四至六个月),学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

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对思维导图的绘制比较熟练了,也对各个体裁习作的框架有了初步认识,可以尝试让学生融合自己的想法,独立绘制体现自己思路的思维导图。

(4)成熟期(六个月以上),学生独立构建习作框架并完成习作

当课程进入到六个月以上相对比较成熟的阶段,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独立用思维导图构建习作框架,并按照自己的框架完成习作。当然,这期间,教师还是需要在课堂上巡视点拨。

5、利用思维导图构建习作框架的评价策略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已经非常具像,抽象思维也开始初步发展,同时,审美情趣也在飞跃提升。这个时期,评价对他们的提升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的习作课在评价上也建立了不同机制。

(1)针对课堂习作,让学生互评充斥在批注栏。

评语是最积极的刺激,学生会根据评价的语言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调整。

(2)针对课后习作,充分利用教客网平台,辅助教学。

那么,跨时空的习作课如何指导,很大程度上,我都是利用思维导图构建一篇新习作的框架,有时,我也先让学生画完自己的思维导图框架拍照,以图片格式上传到讨论区,然后我再与学生留言交流,调整框架,最后学生习作起来就倍感流畅了。

九、研究成效

(一)从学生习作质量方面

1.学生基本掌握了利用思维导图构建习作框架的方法,形成习惯。

课堂上,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后,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出习作的框架,大致确定了写作内容、写作顺序、写作方法和表达的中心思想,并按照构建的思维导图框架完成习作,本班学生基本可以独立完成,之后进入评改。

2.学生期末习作内容明显具体化。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学生习作在内容方面更加具体化了,而且效果非常显著,这直接体现在习作字数和运用的写法种类上。我分别从字数和写法种类这两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本班级32名学生作为对比数据。

☆将每名学生四年级下学期和五年级上学期的自作平均字数作比较:

就六一小学现五年三班同一个班级的纵向比较来看,我发现五年级上学期的习作字数要明显高于四年级下学期。其中,五年级时,班里18.75%的学生习作字数可达到450-500字,更是有近10%的学生字数超过了500字。而在本班级四年级时,没有习作字数超过500字的学生。当然,这其中有年龄的因素,但就字数达到400-450字区间的百分比来看,五年级(使用思维导图构建习作框架以后)达到了37.5%,远远高于四年级(也就是没有利用思维导图构建习作框架时)的数据。习作总体字数超过400字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59.36%,能体现出学生有了思维框架的建构以后的确不一样。

☆将每名学生四年级下学期和五年级上学期习作运用的写法种类和次数作比较:

从图表2中可以看出,经过利用思维导图构建习作框架,学生在习作中使用写作方法的种类和次数有了明显增加。这里研究的写作方法指的是小学阶段常用的人物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修辞中的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借代,说明方法中的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还包括对比、点面结合、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其中效果最显著的是一名在四年级时一篇习作使用4种写法的学生,到了五年级时,已经可以在同类习作中运用11种写法。可以说,有了思维导图构建习作框架,学生的习作内容更加具体化,更加丰富了。

3.学生习作内容更有层次、有顺序。

4.学生习作内容有详略之分,能突出中心内容。

(二)从教师自身发展方面

1、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把握教学重点。

通过这种形式,我的习作课堂更加显性化,具体化,高效化,也可以比较容易地突出课堂重点,使教学技能有了显著提高。

2、教师的课堂语言简洁化,以点拨和唤醒为主。

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我明显感觉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不再废话连篇,而是借助思维导图这种显性思维图示,把要点点拨清楚即可,学生领悟得远比教师长篇大论之后来得清楚明了。而且,在课堂上,我只需借助思维导图伸出一个节点,就可以轻松唤醒学生的一连串想象,这是以前光靠语言无法办到的。

3、为教师提供了下一步研究的素材

通过研究实践,我平日积累了大量素材,为今后的其他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结论、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一)结论

1.本课题研究对学术理论和教学实践都是有意义的

2.微课题研究使新进教师在专业化领域飞速成长

本研究提倡学生在写习作之前先构建框架,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而用思维导图构建习作框架,更在这基础上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究的行为品质。在掌握利用思维导图构建习作框架这一方法的同时,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也有了大大提升,有益于发展实践创新。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也在无形中悄然滋长。评价后,学生更加勤于反思,乐学善学了。

(二)存在问题

1、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以本班学生为主,只有32人,研究对象人数偏少,研究成果没有在五六年级及时推广和普及,研究成效需要进一步检验。

这些都是我接下来要致力于研究的问题。

(三)下步打算

总之,第一次微课题研究之路,有收获,也有挑战。科研让我体会到深度学习的幸福,那种沉醉是作为教师才能体会到的。同时,实践又令我兴奋,看到自己研究的策略在现实课堂中取得成效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结合自身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在课程上改革创新,争做教育界的创客,发挥青年教师的研究优势,做更有深度的科研和课程。

参考文献:

【1】周妩芳.写作从提纲挈领开始——谈第三段学生提纲能力的培养[J].小学语文教学,2015,(4).

【2】刘俊祥.让每一位儿童都成为作者.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7).

【3】竺意芳.以思维为框架提升整体布局的能力[M].教学月刊(小学版),2014,(3).

【4】窦桂梅.整合——为学生更好地发展.中国教育报.2013,(10).

【5】赵国庆.概念图思维导图教学应用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12,(5).

【6】邓敏杰,李占伟,张豪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2,(3).

【7】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8).

【8】林建才,董艳,郭巧云.思维导图在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

THE END
1.写话练习嘲描写——“热闹”场景描写主要是表现同一个环境同一个时间里的多种事物。如同学们的课间活动,学校开展的集体活动,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 如何写好场面呢? 1、要把观察的视线向横的方向展开,视野开阔,不能只集中看一点。 2、点面结合,就是要有整体的概括,又有重点的具体描写,一般采用先总述再分述的方法。 https://www.meipian.cn/3cdki9cs
1.描写商场热闹句子38. 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尚上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39. 描写人多热烈的场面少不了人的身影,描写出人多能显示出场面更加热闹。 40. 城市繁华,而在喧嚣的城市,人们又用另一种方式来度过美好的春。瞅!超市里人们挤来挤去,挑选着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东西,抢着购年货;街道上的一个角落,几个小学生手...https://www.guoxo.com/48825.html
2.关于热闹的句子1、关于热闹的句子摘抄 热闹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氛围,可以在各行各业中体现出来。下面将通过四个方面介绍热闹的句子。 一、娱乐行业中的热闹 娱乐行业是人们放松心情、追求快乐的重要领域。音乐会、演唱会、话剧演出等大型活动常常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现场的热闹气氛是无法忽视的。在这些活动中,演员们的激情表演...http://www.hzlizhi.com/dianshijujingdianyulu/25235.html
3.街上热闹怎么写?抓住细节,写出动感!!你也可以尝试运用比喻,比如“人流如潮”、“车流如龙”,更能生动地展现街上热闹的景象! 描写不同时间段的街道热闹 清晨、午后、夜晚的街道热闹各有不同! 清晨的热闹: 街上人流渐多,晨练的人们脚步轻快,早餐店里飘来阵阵香气,呈现一种忙碌而充满希望的热闹! https://www.shicehao.com/1caac2a548e7.html
4.描写热闹的春节作文(精选25篇)热闹的春年真开心,我真希望每天都能够想春节一起热闹。 描写热闹的春节作文 篇3 今年的新年是一个热闹的新年! 早晨,天气很好,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晴朗的天空,白而柔软的云,如被水冲洗过的一样纯白。 今天的好天气,伴我的外公来探亲!呵呵,我的外公就是今天来。还带上外婆、表哥、姨妈。我当然高兴。“啊...https://www.cnfla.com/zuowen/799656.html
5.描写热闹场面的片段描写热闹场面的片段-热闹的场景50字 作文一:《形貌繁华局面的片断》2400字 形貌繁华局面的片断(“128815”);1、离开了石景山洋庙会的正门,出来后,之间小吃街人头攒动,可用摩肩接踵来描述。各人手里有的拿着椰子,有扽拿着各式百般的烤串,另有土耳其烤肉等等,全都是我爱吃的,看得我直流口水。妈妈见了,就带着...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39191.html
6.热闹的场面描写作文(精选28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热闹的场面描写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热闹的场面描写作文 篇1 今天烈日当空,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大地,也是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亲子运动会,大家都很高...https://www.wenshubang.com/xiezuozuowen/2024455.html
7.关于描写热闹场面的作文(精选31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描写热闹场面的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描写热闹场面的作文 1 我的家乡在四川达州,这是个美丽的地方,一年中的传统节日不少,比如八月十五中秋节...https://www.unjs.com/zuowendaquan/guanyuzuowen/2004492.html
8.描写热闹的场面片段写作文中经常会写到一些热闹的场面,那么这些场面我们应该如何描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描写热闹的场面片段,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描写热闹的场面片段 1 1、宽阔的马路上,样式繁多的汽车穿梭来往,像一条彩色的河在流动。 2、你在哪里,如果有风如果有雨,如果有繁华的街道映衬晚归的孤寂,我会内疚未到的过去,也难...https://m.ruiwen.com/zuowen/youmeiduanluo/1264533.html
9.河南方言词一阵——一块儿。 一阵子———一段时间。 去球——算了,不干了。 嘴确(quo)——嘴好说下流话。 翻眼皮子——指不听老的话。 打圆胡——指调节纠纷。 二回头——第二次。 白去(bai qu)——别去的走音。 做的(zou di)——就是的,用作对话肯定。 https://www.xyafu.edu.cn/ywb/info/1005/1015.htm
10.鸟的天堂教案集锦8篇2。 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字、泛读课文、分段、讲读第一段。 一、 释题,导入新课。 1。 谈话引入。 学期初,我们在第一单元学过了《长城》和《桂林山水》两篇课文,长城和桂林美吗?其实,在广东也有一个很美的地方,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https://www.jy135.com/jiaoan/830832.html
11.描写操场热闹场面的句子汇集100条45、一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左边的幼儿园。幼儿园的墙上刻有许多有趣的图案。校园的右边是圆形的大操场,操场正中种着许多苍天大树。外围是跑道。一下课我们就跑到操场上玩游戏,有的在扔沙包、跳绳……清静的`校园顿时变得热闹起来了。 46、我很幸福,因为我就读在一个欢乐的校园。我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https://www.mingyanb.com/p/article-168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