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已过,寒潮将至,最近绍兴的气温一天天地走低,忙活了一整天,洗个热乎乎的澡,再钻进暖暖的被窝,再舒服不过!然而不少人洗澡时或多或少会犯些错,结果把本该舒服又养人的“养生澡”,硬生生洗成了“伤身澡”。
首先洗澡水温度过高不但会加快皮肤的水分蒸发,过多地带走皮肤表面的油脂,使冬季本就容易干燥的皮肤更加干燥,甚至刺痒、皲裂,而且会洗掉一些保护性菌群,使皮肤的抵抗力减弱,容易染上皮肤病。
其次过高的水温会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涌至皮肤表面,导致心脑血管相对缺血。加之浴室环境一般比较密闭,空气流动慢,室温较高,氧气含量不足,更容易导致大脑缺氧。
冬天多久洗一次澡最好?
洗澡频率主要取决于个体的需求和偏好。
《中国皮肤清洁指南》建议我们一般情况下每隔2~3天洗一次澡就好了。
那么,遇到特殊情况怎么选择?我们总结了一个表格,欢迎对号入座。
洗澡频率没有固定要求,未必得每天洗澡。
洗澡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皮肤清洁和健康,而皮肤的状态又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健康状况、个人喜好甚至地方文化有关。
过于频繁地洗澡,尤其是错误的洗澡方式,确实会有一些风险,比如去除皮肤的自然油脂,引起皮肤干燥和瘙痒,严重的时候还会起湿疹。
洗得更健康?要注意这五点
水温不宜过高
记住“宜温不宜热”,最合适的选择是温水而不是热水。《中国皮肤清洁指南》指出:洗澡的水温可以以皮肤体温为准,如果是夏季,可低于体温,如果是现在(冬季)则略高于体温。具体来说大概在38~40℃会比较合适,42℃或以上就算有点热的了。不过这条标准并不绝对,只适合大多数的人,因为:
如果是泡澡,当身体大部分会浸没在水中,温度再降一点都觉得暖和。
如果是淋浴,尤其是浴室本身很冷时,花洒的温水喷出来后,到皮肤的温度会降得比较快,可能需要稍微调高一点才能让自己觉得舒适。
不同人对温度的主观感受差别很大,“标准温度”对小部分人来说会冷,那也可以适当提高。
注意正确洗澡顺序
成年人的洗澡方式是先洗脸,再冲洗身体,最后清洁头发,这个顺序可最大限度减少心脑血管不适,防止血流不畅,对有基础病的人群也比较合适。
使用适当的洗浴产品
洗浴产品选择温和性质的即可,这类产品对皮肤更温和,刺激性更小,不容易引起皮肤问题。
要注意普通香皂、药皂是碱性、皂基类的产品,虽然清洁力度比较大,但长期、频繁使用会增加皮肤负担,容易损伤到皮肤屏障,引起皮肤干燥、瘙痒。像皮肤干燥、湿疹、特应性皮炎、鸡皮肤(毛周角化症)、鱼鳞病、银屑病患者建议不用香皂一类的产品,可改用温和性质的洗浴产品。
儿童每周2—3次,因为儿童的皮肤正在成长中,厚度只有成年人三分之一,频繁洗浴会加速皮肤干燥和瘙痒。洗澡水温建议38度以下,每次洗澡不宜超过10分钟,可适当提前对浴室加热再洗,防止着凉。
危险,警惕不适宜洗澡的时机
空腹或饱餐后:此时洗澡会影响消化,造成心脏和脑部供血不足,空腹洗澡容易引起低血糖。
饮酒后:由于酒精刺激,酒后洗澡会导致血管扩张速度快,形成低血压,人很容易头晕、站不稳。
运动后或过度疲累时:受到热水刺激后身体容易缺氧、缺血,心脏受不住,甚至会有意外。
发烧未退或注射胰岛素后:此时洗澡既可能引起严重寒战,又会引起低血糖、头晕和体温剧烈变化。
两个小动作,配合洗澡更健康
按摩头皮
冬天洗澡洗头时将洗发水均匀涂抹在头发上,然后轻轻按摩揉压头皮。用双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从后脑后颈凹陷处开始划圈按摩,慢慢上移至发际线,重复两次;如此每周操作1次~2次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头皮松弛及脱发。
搓搓脸
用两手掌在面部上下揉搓,直到脸上发热为止,可保持面部紧实红润。干性皮肤的人手法不要太重,速度也不要过快,以免搓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