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亚洲新生代设计展」一个致力挖掘新生代优秀设计人才,打造产学融合新生态的平台。
本期专访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潘春宇。一起看看他“育人以德、正而润和”的教学理念以及指导学生毕设的独到见解!
潘春宇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和江南大学,设计学硕士、工学博士。从事设计教育二十余年,现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纺织教育学会服装与服饰专业指导委员会理事长。他常常将自己的阅读、体验、感悟融化在专业知识体系的构架中,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乐于生活。他把“育人以德、正而润和”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每一堂课中,与学生亦师亦友。师,意味着尊严和训导;友,意味着平等和宽厚。现主研究方向:时装与纺织品设计、色彩时尚及传统文化创意。
01
学生毕业设计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疫情爆发期间学院针对学生毕设工作有何应变?
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虽然说受到了突发疫情的不同程度影响,但是完成度总体上是好的。我们适当减少了毕业作品系列的件数,鼓励学生“深耕细作”,对毕业作品的完成质量精益求精。但是增加了视频展示的工作量,这也是“防控疫情、减少聚集”要求下积极应对部分学生需要参加线上答辩、线上展览的前期准备。
优秀作品欣赏:《睡眠障碍-嘘》
作者/刘佳祺指导教师/潘春宇
02
请简单介绍今年学生的毕设主题有哪些?
优秀作品欣赏:《半立体折纸-褪色的鳞》
作者/冯晨昕指导教师/潘春宇
03
您如何看待毕设学生参与时装周等活动?
潘春宇:以毕设作品参加时装周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是好事。我们始终认为设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开放性。开门办学、强化交流能够让设计专业学生最大限度地开拓视野、反思自我。一方面是学习吸纳新观点、新技术、新范式,另一方面是凝练自身特色、形成个性优势、建立学术自信。对专业对学院来说也是一样,对其建立良好的办学品牌、打造学术“IP”是很有价值的。不过,对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同质化的时装周活动,我们各大高校有时也会有一些困扰。
优秀作品欣赏:《视觉认知-NEOBLAST》
作者/祖雅妮指导教师/吴欣
04
是否担心今年毕业作品质量下降,
对学生未来发展、就业造成一定影响?
要说对学生未来发展、就业方面的影响,我认为所受影响并不会很大。因为毕业设计只是整个培养计划中的一个局部,学生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的质量控制是贯穿在四年培养计划的全过程的。比如,今年的毕业生已经在三年级的《综合设计》和《专题讲座与实践》课中完整实践了产品从概念到设计、制作、展示、包装、推广的全流程,有力地支撑了毕业要求,也体现了我们近年来建立“全员、全程、全面”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势。
优秀作品欣赏:《情感元素-落花有意》
作者/谭靖欣指导教师/吴艳
05
对于产学研课题设计、校企合作的模式,您怎么看?
潘春宇:“产学合作、校企合作”是江南大学的传统和特色。毕竟我们的前身是轻工业学院,创校六十多年以来,一直以“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为办学理念。我们的科研经费超过50%来自社会企业的横向合作研究,因此学生参与产学合作、校企合作的机会比较多,我们也鼓励学生参与亚洲新生代设计展及工作坊等活动,具有实践经历的学生其实也更受用人单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