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关系是人机工程学研究中的一部分内容,是技术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本节内容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剖析了人机关系的丰富内涵,指出了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产品是为人服务的,设计产品时,要力求人机关系合理,渗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学生熟悉有关设计的分析方法方面的知识,为后续学习中关于设计方案的构思、交流、评价、优化作准备。
2.重点难点分析
⑴重点:
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使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⑵难点:
由于人机关系隐含在产品的设计中,因而对人机关系中各层面上丰富内涵的领悟、评价有困难。
3.学习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让学生对“机”形成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②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③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⑵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充分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积极参与实际体验,获取感性经验;学会通过亲身体验、调查、访问的方式,或者利用网络资源、图书资源获取资料的方法;学会归纳总结,初步学会评价产品的分析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师生互动、同学间的相互协作、亲身体验等积极的学习方式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建立科技服务于人与社会的观念,树立产品设计要“以人为本”的理念;选择适当的案例和练习题材,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节俭的美德,强化学生对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往往是不经意地使用产品,虽然对人机关系的概念是陌生的,但对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应用是有经验的。通过简单而熟悉的事例的分析,学生容易形成人机关系的概念,但人机关系的内涵是丰富的,在各个不同的层面上有各种不同的人机关系,使“人”与“机”之间构成复杂的联系,如何深刻领悟人机关系的内涵,如何评价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是学习难点。
人机关系中,“机”为“人”服务,产品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的客观需求和心理需求.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这就要明确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要使人机关系尽量合理,就要了解设计中要考虑的一般因素,这是教学设计的主线。
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围绕“人机关系”,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启发学生讨论交流、形成概念。通过一例复杂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人机关系的内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拓展:还有必要考虑其它因素吗),最后教师总结提升:产品为人服务,产品的设计要人性化,设计产品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教材中的内容作适当调整,教学资源也有大量的增补,利用资源,以人与门之间的人机关系为例,引领学生突破难点.本节内容安排2课时。
四.教学资源准备
图片资源:
1.办公室医院咖啡屋图片
2.各种颜色汽车图片车内驾驶室图片花园小区里黄昏背景下停车场图片
3.扫描课本上的部分图片
五.教学过程
导入: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时不刻不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称为人机关系。
(1)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
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曹操在园门上写“活”字。说明曹操心理上的感觉:对门的尺寸不满意.)
(2)一幼童家住十楼.每天都要到楼下玩耍,下楼时乘电梯,而上楼时经常是爬楼梯回家,为什么不乘电梯回家(幼童矮小,手够不着电梯内10楼按钮.说明按钮设计的位置未考虑到幼童的需要.)
(3)成语:杀鸡焉用牛刀.
讨论:指出所说明的问题。
总结:人与机的配合关系不和谐。
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1.什么是人机关系:
我们每个人无时不刻不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称为人机关系。
在人机关系概念中,“机”的内涵丰富。机:泛指各种各样的用品、劳保用品、工具、仪器仪表、机器、设施、环境、交通工具等。
“机”除了通常所说的机器之外还有仪表、仪器、家具、服装等等,甚至是周围的环境,简单的说,“机”是指我们身边的所有物品。
“机”是为“人”服务的,要使人机关系合理,需要考虑哪些层面的关系?要达到什么目标呢?
教师补充:首先要剖析人机关系中各个层面上的关系,即要理解人机关系的丰富内涵。
“人”有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层面,“机”有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层面。人与产品的不同部位构成不同的关系,构成不同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单一的联系,而是复杂的联系。举例说明。填写28、29页的“马上行动”。学生讨论第29页的案例分析----“乘电梯时存在的人机关系”。
马上行动:指出下列活动中的“人”与“机”,体会其人机关系
(1)教师拿粉笔板书手与粉笔
(2)农民用锄头锄地农民与锄头
(3)鱼翁在河边用鱼竿钓鱼鱼翁与鱼竿
(4)司机手握方向盘司机与方向盘
(5)同学拿着拖把拖地同学与拖把
人与门框bashou
人与门把手bashou
人与门板
(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人”与“机”的内涵是丰富的,在不同的层面上构成不同的联系,进一步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案例分析:人与门之间构成哪些层面的人机关系?分别加以说明。
1.开门时的人机关系:
人与门把手
人与门框
(1)人与门框:框太窄,胖人出入不便,大沙发搬不进;剧院的门太窄,造成拥塞;机场的安检门有检测功能
(2)手与门拉手:各种拉手形状、材料、质感、方便程度不尽相同。
(3)脚与门槛:寺院的门都有门槛,这是佛教文化方面的缘故
(4)门板:门板的开与合,玻璃门便于采光,内外透视而又防尘隔音,防盗门可防撬,人感到安全,花门可通风,板门有装猫眼的,有的门上装有玻璃窗,保险库的门厚重防爆,古城门厚实防撞。门的材质、颜色、图案、厚度、造型也有不同。
讨论:“乘电梯”时的人机关系
1)人与电梯门的人机关系。
2)人与电梯外按键的人机关系。
3)人与电梯箱体的人机关系。
4)人与电梯内按键的人机关系。
马上行动
分析人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人的一些部位与椅子构成的人机关系:
手--------------扶手
背--------------靠背
臂--------------椅子垫
腿--------------椅子垫、高度
脚--------------高度、底座
小结:在设计中,我们所设计的产品必须以人为本。(为什么?)都是从人的需求出发,为人服务的。因此,人机关系也就成为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人机工程学: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等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人机关系是人机工程学研究中的一部分内容。
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1)高效:
设计中应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全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看录象——点金故事:泰勒的高效管理法
阅读“铁锹的作业效率”。
阅读:案例分析----铁锹的作业效率
思考:“铁锹作业试验”中改进了哪些具体的人机关系而使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用装5kg、10kg、17kg、20kg煤的四种铁锹进行试验。
得出的结论是:用10kg铁锹时每天的铲料量是最多的
他发明了一个办法,铲轻料的用大铁锹,铲重料的用小铁锹,保证每锹都在10公斤左右。
(2)健康
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马上行动:
指出下列图片中设计不合理、有损人体健康的地方。
a.靠背角度
b.座面倾斜
c.靠背高度
d.座面太
投影图片:
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防止近视驼背
1.这块桌板是下倾的,不必低头弯腰就能看书了
2.左右两块升降板可以把创想学习桌调节到最适合学生身高的高度。
3.学生的胳膊可以很舒服地放在这个下倾的托肘板上。
4.这个护栏可以放书、笔、杯子等物。
5.这个稍大于学生腰宽的缺口,能让学生的身体进入桌子里,学生的双臂可以舒服地靠在托肘板上。
(3)舒适
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
投影:
医院以蓝色、白色为主,使病人产生平和的心态
沙发:没有扶手、底座,但你坐上去仍然很舒服,它的
坐垫和靠背是一体式的设计,省去了连接构件,跟身体的接触非常贴合,并且能随着身体的扭动而自动调节,是很贴心的设计哦。省去了底座,搬动也非常方便。
思考:你觉得右边两幅图中的小工具,哪个使用起来更舒适?为什么?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看这张图片说明人机关系还应考虑什么问题?
(4)安全
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不能对我们人的身体造成伤害.
想一想:
在我们学校有哪此地方实现了人机关系中的安全目标?
例如:走廊的栏杆、电风扇的位置,插座的位置………
(师)人机关系要实现的几个目标是融为一体的,而不是只实现某一个目标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将几个目标综合起来加以考虑。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除了上面的四个目标,在设计中,人机关系还需要实现哪些目标呢?
环保、美观、经济、简便、互动性强、功能强、操控又简单……
比如:古代人采集瓜果蔬菜用的是竹篮竹筐,现在的人购物,商家提供一次性胶袋。
欣赏与思考:人与太空马桶的“人机关系”
人与太空马桶
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小结: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高效泰勒:铁锹实验
健康椅子、创想学习桌
舒适医院、沙发、铁锹
安全栏杆
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教师明确指出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思路:
第一要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
第二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到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并举例说明。
在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设计中,还应该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1)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
(1)地下通道的对设计中忽略了什么?
如图所示的地下通道,你认为其设计忽略了哪些人群的需要
盲人(地下通道只有台阶无车道,仅一侧有扶手,无盲人道,无椅子供人休息,无果皮箱,监控摄像头…)
讨论:本图设计中考虑到了哪些特殊人群的需要?
单车\婴儿车
2)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图中是否考虑到了人的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
请你找出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3)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
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也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如:茶座、咖啡厅的设计应以暖色调为主,空间要小一些,以营造温馨、宁静的效果
办公室以冷色调为主,空间要简洁明快,以求产生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
4)信息的交互
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
不同的信息传递类型有着不同的特征,不恰当的信息传递类型的选取往往导致不良的人机关系,我们应根据设计的目的为人机交互选择最佳的信息传递类型。
例:汽车驾驶员与汽车的信息交互中,往往是通过驾驶员看汽车上的仪表完成的。汽车的状态,例如,速度、档位、剩余燃油量等信息,驾驶员可以在高速行车的同时用眼睛看出来,若用声音信息的话,驾驶员不能够随时得知车辆的状况。
选定信息类型之后,还要注意设计好信息源。信息源的布置应该符合安全、明确、快速定位的要求,并且要考虑操作流程、重要性、使用频率等方面。
阅读:汽车的颜色
为什么银灰色车较安全。
每个人的色取向都不同,车的颜色大大的反应了它的主人的性格和地位等等。
橙色:热爱生活,理想主义者。
紫色:神秘,性感。
白色:纯洁,神圣。
黑色:权利。
红色:热情,想永远成为焦点。
绿色:麻烦制造者,没有主见。
粉色:轻佻。
蓝色:正派,义气,轻快。
灰色:冷淡,高贵。
黄色:机智,安静,黄色是所有颜色中反光最强的。
白色及银色车辆容易被人眼所识别,黑色车辆在清晨以及傍晚光线不好的时段最难被人眼所识别,而绿色及蓝色车辆位居其中。由此可见,浅色系的汽车视认性较好,事故率较低,行车安全性较高。而黑色汽车的研究结果却令人担忧,不仅视认性低,而且事故发生率也较高。测试结果最终为5种颜色的安全性排了名,其顺序为(从安全到不安全):白色、银灰色、蓝色、绿色和黑色。相对于水泥路面、建筑物银灰色车显眼,绿色相对于林荫道、田野,相当于保护色,棕色类于黄昏时的环境颜色。
拓展:
还需要考虑什么?
例如:唐朝人、清朝人、中国现代青年人、阿拉伯人的服装款式、饰品都不同
教师补充:民族文化习俗、伦理道德观、价值观、时尚追求,这些方面实际上是心理因素的不同层面。(再次指出人机关系是多层面上的复杂联系,要善于剖析)
总结提升:
产品设计的目的是要满足人和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设计中要着重考虑人机关系的各个层面,“机”为“人”服务,所以产品的设计要“以人为本。
小结:在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中,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的关系:
普通人与特殊人群学校地下通道
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坐在椅子上、人与床
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茶座、咖啡厅、办公室、医院
信息的交互(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电脑、手机、电梯不同颜色汽车
学生活动
利用课本第43页“综合实践”第2题,观察学校设计图纸,找出其中人机关系设计不合理的地方
布置作业:
p352t
补充练习2、3
1.课外小活动:穿上礼服,皮鞋,去打打篮球,跑跑步,拉几下单杠,体验一下你与衣服鞋子的人机关系有何不适?
2.秋天到了,天气渐凉,天干少雨,学校游泳馆中的水正好可用来浇草坪。如果本班任务安排给我们班,你选择什么样的容器提水浇灌?为什么?(可供选择的有大大小小的塑料桶,胶袋,玻璃鱼缸,水壶,汤锅等)
3.站在工作台前栽剪布料,哪一把剪刀更方便、省力、高效?
4.坐着剪纸用哪把剪刀更方便?
5.剪刀的不同设计目的是什么?
这节内容的教学中,选择了学生较为熟悉的事例——人与门间的人机关系作为案例,多层次剖析,使学生对人机关系的含义有了深刻理解,通过后面“体验小活动”的反馈,表明解决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教材版本(苏教版)
《技术与设计1》(必修1)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二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设计时段:两课时
作者: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徐徐
课题: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内容分析
该内容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什么是人机关系”说明人机关系概念;第二部分“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说明人机关系的要达到的四个目标;第三部分“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说明要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应该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各部分均设置“马上行动”、“案例分析”、“思考”等栏目,这样有助于在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教材内容充实,易被普通高中学生接受。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思考,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使学生掌握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知道要实现的几个目标是融为一体的,设计时必须将几个目标综合起来加以考虑。
2、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设计时应该考虑的“人机关系”的基本知识,知道“人机关系”反映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态度和情感:教学中,所选案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生学习兴趣高,课堂气氛浓。
教材的重点
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培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设计理念。
教材的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人机关系所要实现的几个目标,并且是融为一体的,不可孤立的。
教学准备
授课时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教室的多媒体设备。
课前教师准备钢卷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引入教学:
以教室里的实物“吊装的电视机”为例引入人机关系课题。
要让电视机随时满足我们的教学需要,平时又不占用我们的活动空间,把它吊起来是个好办法。
教师选一个身高165cm的同学到教室前打开电视机,并且进行调整频道、音量、水平旋转机体等操作。
教师讲述:刚才同学(人)在使用电视机(机)时,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就是人机关系。电视机吊架的设计必须以人为本。
马上行动:同学们可以上来用钢卷尺量一量吊架的高度,用量角器测屏幕的倾角、水平旋转的角度。讨论吊架的高度、倾角等对大家的操作和观看有什么影响。
师生互动得出简单结论:吊架高度190cm便于绝大多数的同学操作,头部也不至于会碰到吊架,防止机对人的意外伤害;75度的倾角和90度的水平旋转角可以满足大多数同学的观看。
简单的吊架满足了人的需求,实际上有着复杂的人机关系。
学生看书:p28。
(投影板书)1什么是人机关系
当人使用物品时,物品与人产生了的一种相互关系,称为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包含的内容有:
人机关系中所指的“机”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机器以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工具、器具、家具、交通车辆,劳动保护用具以及人处的环境等。
师生互动:请同学们观察并说出你与周围什么物品构成了人机关系?
就身边的笔、桌、凳、书、教室墙壁、日光灯等物品及环境回答。
(投影板书)人与产品存在多方面的复杂的人机关系
以进门为例,教师在门前和学生讨论人与门板、门把手、门框这个环境构成的人机关系,说明人与产品能构成多方面的复杂的关系。
学生讨论填写教材第29页:人乘电梯到某一楼层存在哪些方面的人机关系。
请学生回答交流填写结果。
进一步讨论:人乘电梯存在很多方面的人机关系,人与电梯门的自动控制、运行速度、电梯内的照明、视频监控设备、空调、通信、消防、限载人数等的人机关系。
(投影展示)播放数码相机拍摄的电梯设施录象。
提醒学生注意:这些设施你知道它的作用吗?平时仔细研究过吗?对关键部件可定格显示,让同学们从技术设计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提高自己的技术素养。
(投影板书)小结:人与产品的不同部位构成不同的关系和联系,这种关系和联系是复杂的联系。
看书p29马上行动:
分析人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人体的一些部位与椅子构成了哪些人机关系?
可互相讨论,交换答案填在书上。
教师引入:人与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我们在设计中考虑人机关系,需要实现哪些目标呢从而引入新的内容。
(投影板书)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
1高效
在设计中,应该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也可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提高工作效率,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噪声、照明、振动、污染和失重等。
阅读p30“铁锹的作业效率”
简单讨论“铁锹的作业效率”思考本例中主要改进了那些关系。
学生发言后小结:“铁锹作业试验”主要改进了铁锨的单次运载量和人的负荷强度的关系:装载强度、次数和人的疲劳度的关系。
(投影展示)播放电影《摩登时代》中卓别林在流水线上拿扳手操作导致失常的片段。
高效是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在设计中要以人为本,不可偏离。现代工业的设计理念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去追求高效。
(投影展示)播放拍摄的我市“三得利”啤酒厂生产线场景,注意观察工人的工作环境。
(投影展示)打开
观看“宝马汽车制造全过程”片段,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自行上网观看。
(投影板书)2健康
人机关系所追求的健康,是指在长期操作或使用的情况下,产品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请学生携座椅上台,侧向而坐,对照课本p31“马上行动”的内容,看我们的椅子设计是否满足了在健康方面的要求?用卷尺量出椅子的面、背、腿的尺寸,记下你对它不满意的地方,写出你的改进意见。
(投影板书)3舒适
人机关系中的舒适是指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
阅读p31“舒适”的内容,看看你手中的笔是否舒适。
取几只不同造型的笔放在视频展台下,通过大屏幕一起讨论几支笔在人机关系中是否考虑了“舒适”这个目标,并请它的主人谈感受。
(投影展示)各地公园内的坐椅图片,比较它们的舒适度。
(投影板书)4安全
是指在人们的操作使用中,产品对人不构成伤害,产品要进行安全保护设计。
打开
播放汽车碰撞试验影像资料。
教师分析:发生碰撞时汽车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对人的保护作用。
课后阅读:安全气囊的防护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平时要了解各种产品的安全性能,在关键时候会使用安全设施自救。
(投影展示)打开《苍悟晚报》网页
介绍xx年4月19日在我市伊芦乡发生的宝马轿车下河案。
讨论:文中当事人“拼命用手想砸碎玻璃但一切无济于事”,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从人机关系中的安全角度上看,本案中的人和机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投影展示)拍摄的汽车门锁图片。
为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了解产品的技术语言,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简介汽车门锁的安全设施。
车辆起步后时速达到30km/h自动落锁,受到猛烈撞击时自动开锁,便于自救和施救。注意后门儿童锁启用后乘员无法使用里面拉手打开车门。
(投影板书)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在设计中,合理的人机关系应该达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的目标。
第一要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第二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
如要实现人与门之间合理的人机关系,就要考虑门的高度、宽度等,而要实现人与门把手之间合理的人机关系,除需考虑门把手的大小、安装的高度外,还要考虑人旋动门把手时所需要施力的大小。
在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设计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投影板书)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学生阅读p32内容。
(投影展示)讨论图示的地下道存在的设计问题。
特殊人群往往有着特殊的需要。他们和普通人群的需求产生矛盾时,应该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满足特殊人群需求的同时也会给你带来无限商机。
(投影展示)打开全国首家左撇子网
从设计的角度看左撇子用具和普通人用具有什么不同。在西方国家,左撇子占人口比例高达20%~30%,左撇子生意十分红火,保守估计中国人口的6%~8%也是左撇子,是个接近1亿人口的庞大市场。
(投影板书)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设计产品不但要使它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投影展示)p33图——人种间的身体差异
请学生试着找一找生活中涉及动态尺寸和静态尺寸的问题,并将它们列举出来。
(投影展示)东风标致206副驾驶座前的杯架图片。
这是一个没有协调好“动态”和“静态”的例子。杯架拉开后直抵人的胸部,使乘坐者没有一点“动”的空间。
(投影板书)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且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产品的色彩、材质等都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茶座、咖啡屋、办公空间、医院等颜色的选择是为了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教室黑板颜色的变迁就是满足学生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投影板书)信息的交互
人与产品的互动过程就是人与产品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即人机之间运用信息语言交流的过程。不同的信息传递类型有着不同的特征。
学生自行完成p34-35的讨论、思考、探究。
我们应根据设计目的为人机交互选择最佳的信息传递类型。
身边的信息交互:在夜晚汽车的闪灯方式可有效的提醒行人注意。同学们晚间骑电动车的时候要打开车灯,让车辆、行人及时发现你,充分利用信息交互,保证安全。
阅读:p35汽车的颜色
课堂练习:
(投影板书)三练习2的剪刀图,讨论完成。
知识小结:
(投影板书)
1、什么是人机关系?
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高效、健康、舒适、安全……
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4、总结:设计中需考虑人机关系,实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环保,美观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充分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
课后练习:
把书中第1题改为:
(投影展示)学生寝室中的上下床的图片。
提醒学生注意上床的护栏高度。冬季如果铺上厚厚的垫褥在这床上睡的还踏实吗?
表学科:通用技术授课年级:高一年级章节名称发现问题计划学时1学习内容分析1.“发现问题”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对设计的一般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节是为了让学生对“发现问题...
一、教学内容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经典结构的欣赏过程,不仅能分别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同时使他们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慈溪市杨贤江中学马功平315300一、教学思路教材在引入部分中是用文字来感受失去平衡的结构,在实际教学中不够形象直观。很难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技术设计的种类理解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标准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的设计,引起学生对生活中设计的观察与思考通过评价和鉴赏成功和失败的设计,使学生理解设计的原则、方法...
课题:3.2.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对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第一节揭开设计的面纱★1.设计的一般过程: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原型或模型→优化设计方案→编写产品使用说明书。...
课前分析教学内容明确问题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案例明确问题的内容,比较和判断问题的价值。(2)能根据设计对象和现有的工作条件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包括应达到的标准和所受到的限制。...
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控制中存在干扰;2、学生能理解干扰的概念,掌握克服干扰的基本方法;3、综合所学的有关控制的知识,了解不同控制系统克服干扰的方法的优劣。...
单击此处下载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课件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第一节发现问题授课人: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马磊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本册教材在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首要阶段,是学生确立设计项目,进行独立设计活动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