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论文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体工程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2.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调整

3.改进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1)互动式教学法教学过程

中教师与学生要增加交流与沟通,在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由教师引出一个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之后学生之间展开辩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课程教学中一定要设置课堂的主题讨论环节,可以采取学生分组讨论、全班讨论及同伴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动眼”、“动耳”,更需要“动嘴”、“动脑”以及“动手”。例如:在家具尺寸这一章节中,可以让学生动手进行课桌椅的测量,之后参照知识点进行讨论,找出课桌椅设计的优缺点,而后动手进行改良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课程所学知识,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相应的点评和讲解。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深化了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图表、案例式教学法

(3)实验教学法

(4)体验式教学

4.灵活的课程设计与课程实践

二、总结

关键词:座椅舒适度分裂式减震弹簧

【分类号】:S220.2

2设计原理及结构

2.1设计原理

驾驶员发生的大量运动都是由驾驶员不同的身体部位承担的,根据雷皮佛(P.R.Rebiffe)提出的坐垫体压分布图,即在坐骨处压力最大,像四周逐渐减少,自大腿部位时压力降至最低值,来分布选择弹簧,采用除中径不同其他都相同的压簧,使其即使承受不同的压力也能发生相等的形变,达到均匀承载,刚度相等的目的,驾驶员发生的大量运动都是由驾驶员不同的身体部位承担的,不同的坐姿、不同的转向以及转向幅度的不同都将给大腿不同的压力,为了使驾驶员在向前看与想后看,不同的转向对大腿所施加的压力相等,将底板分为三部分,即将座椅底板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为分裂设计又分为两部分,用扭簧把分裂部分与后底板连接起来,在驾驶员转向时,通过扭簧的形变,来卸去腿部对压簧施加的一部分力来缓解压力。

图1体压分布图

2.2结构设计

椅面宽度:通常以女性臀宽尺寸的第95百分位数进行设计,以满足最宽人体的需要。椅面宽度一般可取400~500cm。椅面深度:不宜过深,应以坐姿的第5百分位数进行设计[12],通常可取350~450cm。

座椅面倾角:由于驾驶员工作时身体需向前倾,所以倾角不宜过大,可取4°~6°

最终确定底板尺寸:总长:460mm,总宽:415,裂开部分长:180mm裂开部分中间隔断宽:60mm

2.3弹簧的选择与计算

压簧采用的为油淬火回火碳素弹簧钢丝B类

查表得:弹性模量E=196×103MPa

切变模量G=78.8×103MPa

表1弹簧参数

(单位:mm)

根据雷皮佛(P.R.Rebiffe)提出的坐垫体压分布图原理:坐骨处压力与周围压力相比,虽然逐级减少,但接近于2:1,由压簧1选择压簧2,压簧2与压簧1有相同的材质、相同的工作圈数、相同的材料直径

f1=8F1D13n1/Gd14

f2=8F2D23n2/Gd24

n1=n2

d1=d2

F1:F2=2:1

要使f1=f2

则D13:D23=(f1Gd14/8F1n1):(f2Gd24/8F2n2)

=(1/F1):(1/F2)

=1:2

D1=25

D2=31

圆柱弹簧稳定性计算

压簧受载后容易发现失稳现象如图5所示

图5弹簧失稳

为了避免失稳现象出现,通常建议弹簧的长径比b=Ho/D

b=Ho/D=100/25=4

弹簧两端均为回转端时,b≤2.6

弹簧两端均为固定端时,b≥5.3

弹簧一端固定一端回转时,b≤3.7

如果b大于上述数值时,必须进行稳定性计算,并限制弹簧载荷F小于失稳时的临界载荷Fcr,一般F=Fcr/(2~2.5),临界载荷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CB为不稳定值,由下图查取

CB=0.21

C=D/d

k=F/f=Fd4/8Dn=Gd/8Cn

=7.88×103×5/8×53×10

=40

=0.21×40×100

=840N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弹簧确实有很好的减震作用,本论文所选择的弹簧,能够满足人机工程学以及弹簧的弹性,不会出现失稳的现象。

结论

本论文对座椅的设计,主要考虑座椅的安全和舒适,充分以人机工程原理为基础来确定人机尺寸和结构,创新点是座椅底座前半部分为分裂式设计,增加了臀部和大腿的自由度,并且座椅采用可调节等效弹簧刚度和等效阻尼系数的驾驶座位悬架系统,使驾驶员均匀受载并且能够有较为稳定的驾驶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选课;教学实践;探讨

作者简介:冯伟(1977-),女,安徽宿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黄建恩(1970-),男,山东临沂人,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江苏徐州221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008)的研究成果。

通识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其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管是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主要探索的本质内涵是人类精神的自由、心灵的满足、生命的尊严、生活的价值、资源的善用、宇宙的和谐等。”[1]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界,通识教育理念被借鉴并得到大力推广。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高校很难自主设计通识教育公共必修课,因此,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成为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各个专业学生开设,涉及的知识领域广、课程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因此,能满足学生广泛的兴趣需求,对拓宽知识面、开阔眼界、促进个性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必修课无法替代的作用。笔者四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从事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人居环境与通风”的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一些教学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一、明确教学目标与定位

高校公选课设置必须定位准确,需要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三者相结合来定位。[2]由于公选课的选课学生来自全校理、工、文、管等不同学科领域,课程基础差异较大,学习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别,因此,学生的学习重点并不是要求掌握人居环境的构成要素、作用原理及改善措施和技术,而是使学生了解人居环境污染的产生、发展、现状和趋势,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人居环境问题涉及面非常广,在很多产业都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人居环境质量的问题。那么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讲,“人居环境与通风”课程的学习,将使他们今后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内有意识地减少和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尽可能地采取不污染环境的工艺和方法。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大多会在不同行业或部门成为不同层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另外,这些学生若干年后也会为人父母,他们自身的环境意识也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观念。[3]因此,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端正环境保护态度,具备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知识成为“人居环境与通风”公选课教学的核心目标,依据目标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定位,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作为一门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以知识普及为重点的公选课,在教学内容的难度上要适当降低,知识面上要增加宽度。根据学生特点修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用性。例如,在讲述第二章的内容时,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污染治理的机理、技术方法和装置,而是要向学生介绍导致室内空气污染的成因,要让学生认识到不当的装修材料、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不正确的日常处理办法会加剧室内空气的污染,使学生理解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简便的措施减少和减弱污染。再比如,讲述建筑热湿环境负荷时,不是向学生传授负荷的计算方法和过程,而是让学生知晓哪些因素会导致建筑负荷增大,今后在学习和工作中可以从自身考虑采取哪些办法降低能耗,实现节能和环保。

三、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四、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以课程论文结合平时成绩作为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40%,具体根据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课堂讨论表现等方面综合确定。对平时缺勤或迟到次数较多的学生及时了解情况并进行教导,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避免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课程论文成绩占60%~70%,要求学生围绕课程内容,从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建筑声环境和光环境、建筑通风等方面选择某一主题内容,通过文献查阅、检索和上网搜集资料进行分析和论述。论述要求具有一定的深度,内容要较为丰富和充实,字数要达到3000汉字以上。学生根据授课教师要求的统一的文本格式对论文进行编排,编排质量作为成绩评定的一个方面。四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发现,课程论文的撰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拓展了学生在人居环境与通风领域的知识面,并初步掌握了论文撰写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通识公选课教学相对于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过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参与和共同努力,教学目标与定位的明确、教学内容体系的更新和完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改进,可以不断使学生开阔思路,拓宽视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成为人居环境品质改善和提高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参考文献:

[1]黄坤锦.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J].北京大学教育论坛,2006,(3):31.

关键词驾驶舱设计;人机工程

1绪论

人机工程驾驶舱设计中的重要性:

科技的发展促使着各行各业都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以前需要人为完成的工作在当今时代很大部分都能够由计算机来自动完成,而且比人工完成的速度更快、精确度更好,这就使得人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在现今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已经被人们熟练的应用机的操作中,但是不管技术如何先进,人依旧是操作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依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的将飞机的作用发挥出来,必须要对人的体力、心理、生理等对人们产生影响的因素做到充分的考虑,使飞机驾驶舱设计适合人的要求,构成以人为中心的统一的人-机-环境系统。

2人机工程在驾驶舱设计中的应用

人机工程学是按照人的特性来设计和优化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其主要目的是使人能安全、健康、舒适和有效地进行工作。

人机工程学与航空技术的结合,是人机工程学研究和应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在航空技术(如飞机驾驶舱)的人机系统设计中,无论是人机分工、人机界面设计,引入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并渗入到航空技术设计之中,进行分析、评价和设计,会进一步提高人机系统整体优化水平。

2.1人机工程学发展概况

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建立和发展仅50余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的需要,使用了飞机、潜艇等现代化设备,开始重视兵员的选拔和训练,人机关系有所改善,主要是使人去适应已定型的机器装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由于新设计的武器装备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即使经过严格训练的人也难以适应,并经常发生事故,从而促使人们把人机匹配的研究方向从过去的由人适应机器转向使机器适合于人。1959年,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IEA)正式成立,标志着人机工程学已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

20世纪70年代后,人机工程已渗透至各个行业,且在高新技术领域中予以应用。1975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59),标志着人机工程学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人机工程学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才确立起来并获得蓬勃发展,1989年,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CES)成立,并于1992年被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IEA)接纳为正式成员,标志着我国的人机工程学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2人机工程设计

人机工程在飞机驾驶舱设计中应用的目的是提高驾驶员操作效率、减轻驾驶员工作负荷,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飞机驾驶舱设计对人机性能有两方面的要求:1)客观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原则;2)对这些设计原则的正确履行,使之在设计中转化为驾驶舱的布局、尺寸、形态等各项指标中合理的人机数据。

2.2.1人机工程设计原则

人机工程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安全、高效、舒适,这三个要求是相辅相成的。

安全是人机界面设计的第一原则,评估人机界面的安全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是否对飞行员有直接的生理伤害;是否易于造成飞行员的错误;提供一个友好的显示界面;飞行员要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各个系统。

驾驶舱人机界面的舒适程度不仅仅关乎于驾驶人员的感觉,同时能够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及生理。这对于驾驶人员能力的发挥有很大的影响,甚至间接的影响到飞行的安全问题,因此,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2.2.2人机工程在飞机驾驶舱设计中的应用

1)人体尺寸数据库及人体建模。

利用飞行员的人体尺寸数据,可以在CATIA等软件中构建人体模型,来优化驾驶舱设计,使整个人机系统中的人和机器合理匹配。

2)操纵台、仪表板和座椅等设计。

驾驶员眼位确定后,在进行操纵台、仪表板和座椅等设计时需考虑驾驶员视野要求、驾驶员对操纵器件的可达性要求等。

在驾驶员眼位确定的前提下,应根据驾驶员坐姿身体尺寸设计操纵台、仪表板的位置及倾斜角度,将安全操作所需要进行观察辨认的所有显示器和控制器提供给驾驶员。使他们在需要观察一个控制器或显示器时不需要移去一个障碍物或重新调节座椅,满足第5百分位到第95百分位的驾驶员可视性、可达性要求。

3)可达性、可视性评估验证。

采用电子模型与实体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供飞行员体验新飞机驾驶舱,对可视性和可达性进行评估验证,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利用CATIA等软件设计1:1的飞机驾驶舱模型,并用CATIA软件中的人机工程模块进行驾驶姿势评价、视域分析和可达性仿真验证,对驾驶舱的设计进行评估和完善,能够有效的缩短研制的周期并降低研制成本,给飞行员建立一个舒适、安全的飞行环境。

3未来人机工程在驾驶舱设计中应用展望

尽管目前我们已经将CITTA等软件的人机工程设计与仿真验证应用于设计驾驶舱的过程中,但是就现实情况而言还不能够完全的满足驾驶员体验驾驶舱的要求,而且因为软件中生成的人体模型没有穿着衣物,这样对衣物尺寸的设计会有很大的影响。虚拟座舱的适时出现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虚拟座舱是虚拟现实技术在航空领域的重要应用。虚拟座舱有临境性、交互性和想象力的特点,能使人进入一种封闭的虚拟环境,通过人机接口输出3维视觉、听觉和触觉信息,多通道刺激人的感官,从而使人在头脑中形成身临现实环境的感觉;同时,又能接受人的手指动作、话音、头眼指向等多通道控制信息,实现人机交互。

关键词:教学;演讲;设计;辩论;实物制作

一、论文演讲

二、设计仪表

仪表是显示装置中使用最多的一类视觉显示器,仪表的大小、颜色、刻度、指针、外形等对仪表的正常发挥作用有重要的影响,根据不同的使用人群和不同的使用环境,设计相应的仪表,在讲解仪表设计的基本原理后,必须让学生实际设计,以便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生活经历等设计不同风格、式样的仪表,在设计完仪表后,组织学生交流,每人介绍自己设计的思路、意义、作用和使用环境等。通过交流,同学开阔了设计思路,加深了对仪表作用原理的理解,之后再进行第二轮仪表设计,大家对仪表的设计有深刻的理解和印象。仪表是大家经常见到的一种常用的设备,看似简单,但真正开始设计,才能发现其中需要解决的各种尺寸关系、颜色配比问题,通过两轮设计学生在绘图、配色、比例关系、美学素养等方面有提高,体会出仪表设计中的奥妙。

三、正反方辩论

四、实物制作

通过对《人机工程与造型设计》教学方式的改革,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学生演讲、设计、辩论、实物制作等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较大的提高,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思维敏捷水平、动手能力得到加强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左春柽,杨斌宇,王晓峰,等.人机工程与造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2-13.

关键词:“SOHO”族;家庭办公;人性化;家居

正文:

一、“SOHO”影响下的家居设计

“SOHO”生活、工作模式的出现是网络信息发展的必然产物。①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足不出户,知天下”的网络信息时代,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地冲击着传统的社会结构,人们之间的传统关系也受到了新思维的影响和挑战,“SOHO”便是在全球科技、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数字化办公模式,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SOHO”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

二、“SOHO”族室内设计的空间类型及规律

根据上文阐述,“SOHO”族室内空间可区分为封闭、开放、流动、复合四种空间类型。封闭空间就是在独立封闭的房间内工作,其限定性比较高,无论是视觉、听觉等隔离性比较高,适合性格内向,工作需要私密和安静的“SOHO”族使用。开放空间是外向性的,有一定的流动性和趣味性,限制度和私密性较小,因为少了墙和隔断的限制,使工作空间和居家空间紧密融合,适合于性格外向、开朗的“SOHO”族使用。流动空间包含可以移动和收放自如的家具,把空间从静止变为生动,在空间设计中,追求连续的运动空间,使空间保持最大的交融和连续,实现通透、交通无阻隔性。复合空间在一些面积较小,没有工作室的空间中,可以选择居家空间中较少使用的位置作为工作区域,使空间具有双重利用性质。

“SOHO”族的室内空间设计要根据职业类型、喜好以及空间大小来规划和利用。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不同的“SOHO”职业,不同的“SOHO”职业又决定了他们规划和利用“SOHO”空间的喜好。对于那些工作环境要求高或者藏书量较大的“SOHO”族,他们会选择独立的工作室,这种专属的空间都有着绝对的私密性,工作区域和生活区域被明显的划分。在一些小面积的空间中,他们会选择把工作空间和其他空间共用,这就需要有弹性的分割空间,找出两种空间缓冲的区域,通过这个区域连接两个不同的空间。

个性是“SOHO”家居空间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要素。“SOHO”族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更容易接受新观念,受到新事物的影响,强调个性化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注重个人的自由和自我的表现。“SOHO”空间的设计重视个性和创造性,不主张高档奢华,个性化的室内设计不是一种时尚,也不是一种潮流,而是一种全新的家居生活理念,设计师可以通过空间的变换使空间赋予自己的特色,具有个性。想象和情感是“SOHO”家居空间设计的重要要素。“SOHO”空间不仅仅是居住和工作的地方,而且是心灵的归属。为了情感的交流和艺术氛围的营造,在设计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想象的元素,运用单纯的直线或几何形体或具有节奏的符号和图案,使得空间有种节奏韵律感。这一表现手法深受“SOHO”族的接受和喜爱。

三、以家具设计为案例

目前在我国,专门为“SOHO”族量身打造和订做的家庭办公家具还未真正成型,也没有形成明确的概念,“SOHO”家具的设计还未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多数的“SOHO”族都使用的还是普通办公家具,家具本身存在缺乏多功能和人性化特征。

“SOHO”家具设计应具备多功能性、人性化调节和可移动性等特点。“SOHO”空间要求家具在有限的空间内去开拓相对无限的功能⑤。因此,“SOHO”家具不仅要求功能齐全,还要可以摆放电脑、打印机、资料、书写台等,功能和布置上要紧凑还要充分利用空间,还要考虑电源的走向和插座的设计。对于空间面积较小的SOHO空间来说,家具的移动性和折叠性尤为重要。

四、结语

“SOHO”族的出现使得家居功能更加模糊化,让有限的住所成为主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多义的空间综合体,对住宅的适应性和可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SOHO”空间进行设计时,除了强调实用性,还要注重个性化的表现,营造唯美的空间。在当今室内设计多层次、多风格的发展趋势下,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创造出有利于“SOHO”族身心健康的室内环境,达到人与环境的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①鲁超,SOHO模式下的SOHO一族[J],魅力中国;2010(25)

②李雪瑶,SOHO工作模式浅析[J],中国市场;2010(28)

③方圆、王希俊,SOHO:现代办公住宅探微[J],科技资讯;2008(17)

[关键词]电场;磁场;电磁场;环境;影响

一、绪论

二、磁场、电场和电磁场的定义

(一)电场

电场,是一种物质。电场的定义为:对静止的电荷或运动的电荷所产生的作用力,其产生的力的大小为,负电荷所受力的矢量方向同电场方向相反,正电荷所受力的矢量方向同电场方向相同。其描述电场特征的是场强,其用符号法表示,物理上电场的分布通常用电场线来描述,电场的分类就分为两种:感应电场和静电场。

(二)磁场

磁场和电场相似,都是在一定空间内连续分布的矢量场,用B来描述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也可以用磁力线来描述。但是,作为一个磁矢量场,磁场和电场的矢量还是不同的。由电场所发出的磁场和运动着的电荷所发出的各自磁场,或者它们所发出的交集磁场,这些磁场都不是矢量磁场,经研究证明它们都是闭合的磁力线。所以以积分的数学方法来算磁力线的值,其积分为零。即磁场不是象电势场那样,因此磁场不存在像电势场那样的矢量函数。

用电磁场来描述电磁相互作用力,即运动的电场产生运动的磁场,反过来运动的磁场又产生运动的电场,它们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开的整体。电磁波以有限的速度传播,具有可交换的能量和动量,电磁波与实物的相互作用,电磁波与粒子的相互转化等等,都证明电磁场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它的“特殊”只在于没有静质量。

三、电场、磁场和电磁场会产生哪些生物影响

WHO将这种磁场、电磁场和电场所产生的生物影响定义为“生物影响”,并给出“有害影响”和“生物影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当暴露在外而引起的生物系统内部可检测到的生理变化或可注意到的生理变化,那“生物影响”就发生了。而当“生物影响”超过了身体补偿的正常范围时,“有害影响”就开始发生,这是导致生物发生某种有害健康的特征。

输变电设施对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其能激发生物体内产生微量的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压,这些感应电流和电压比生物体自身所产生的电流和电压要小得多,这对生物体内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据研究即使把一个生物体放到高压30千伏每米下,它的生理特征还是正常的。

对于磁场的影响,WTO给出:目前没有哪一家实验室能准确的证明,在环境中或在家里所碰到的磁场强度下,其极低的频率会对人的行为和生理产生影响;有志愿者将自己暴露在磁场强度为5毫特斯拉的超低频磁场达几小时后,再对自己做临床和生理测试,其中包括血液变化、心率、心电图、体温和血压,而其一切都正常。

而最对人类恐慌的传言便是致癌,WTO对此也给出了明确的回答: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身体暴露到极低频的电磁场会引起DNA的突变,因此极低频电磁场是不会诱发致癌的;根据最近的把动物放进最低频电磁场会诱导其致癌的研究,其结果是否定的。由于个别低频暴露电磁场和儿童患白血病关联的的研究表明,其缺乏科学研究依据。

四、电场、磁场和电磁场不会危及人体

输变电设施中的电场、磁场、工频磁场、噪音、高频信号、低频信号,其中能引起生物体微反应的是磁场和电场。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微电场和磁场随处可见,当在家中接通家用电器,其导线周围就产生微电场和磁场,并和地表形成微电场。在电力频率定义中通常称50赫兹频率为“工业频率”,这属于极低频率电场。

电力博士陆家榆介绍,带电导体所产生的极低频磁场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消弱,因此在变电站设施周围随着其和外界生物体的距离增加,强度也随着减弱。

在电力设施周围中,磁场和电场是互为独立存在的,它们并不形成高频波那样向外界空间转播和辐射能量并以波的形式伤害生物体。所以在世界各权威组织中所对极低频对环境的影响研究中,他们都只提及电场和磁场对环境的影响,而从未提及电磁场对环境的影响。

实际上,对输变电工程设施的环境标准限定比国际标环境标准还要严格。WTO所推荐的国际权威组织所颁布的旨在保护公众健康工频电磁场强度在6千伏/米范围内,其工频强度暴露值为0.1毫特斯拉,其实在实际施工中还低于这个标准。

事实上,在我们生活领域中,电磁场随处可见。据测算,当我们在家中打开电脑或电视机时,当我们欣赏美丽的月光时,其实身边的电磁场强度远远高于输变电设施的电磁场强度。其实我们生活的周围随处都能看到产生磁场的物体,比如我们生活的地球,其产生的磁场比我们普通输变电设施产生的磁场还要高,例如在北京测得的地球磁场为54微特斯拉,当在磁场转动来测时,其磁场强度为100微特斯拉,其强度相当于输变电设施产生的60~100倍。这就说明了,人类生活在几十位特斯拉是没有任何感觉的,即使在变电站值班24小时的工人也一样,其健康也不会受影响。

五、总结

经过上面的分析,极低频电场、磁场和电磁场不会危及人体,因此电场、磁场和电磁场对环境的是良性的。

[1]赖敬国.电磁场的应用原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2]王凯,李丽莎.电磁、磁场、电磁场的研究[M].北京:华东电力大学出版社,2002.

[3]GB4365-2003.电磁兼容术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本文在从人类居住空间的不同方面,来探讨了具体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并提出可实行性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城市住宅;人性化设计;理念;实践

住宅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裁体,还是城市空间构成的基本元素,对于城市住宅的人性化设计就是要以尊重大自然生态和人类历史文化为基础,运用现代建筑科技手段,节约资源又提高居住舒适和健康的方式建造的住宅。现代住宅室内设计从宏观、整体上分析,从满足人的需要、符合时展要求出发,应确立以下研究思路,并以此作为设计方法的根本性指导,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目标。

1立足于现代居民生活模式,计多样化的住宅户型

目前房地产市场上的住宅户型可基本分为以下的三类:经济适用型、舒适型以及豪华型。经济适用型的建筑面积为30~80m2,平面构成为单间、一房一厅、二房二厅及三房一厅的形式。其户型特点是平面布局实用紧凑,功能空间面积分配合理,以适用为目的,无过多辅助空间,户内通风采光及景观朝向达到基本要求。现在政府主推的保障性用房主要是以这种

类型为主,由于国家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城市家庭趋向小型化、老龄化,而城市中的单身贵族亦日趋增多,小户型住宅需求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主要的目标客户为年轻的一次置业者。舒适型的建筑面积为80~120m2,平面构成为二房二厅、三房二厅及四房二厅的形式。其户型特点是平面布局灵活实用,户内功能分区明确,面积分配合理,各功能空间基本具备,户内空间可营造不同特色,户内通风采光及景观朝向较佳。其主要的目标客户为一、二次置业者,购房目的主要是希望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这种类型目前还是房地产市场上的主力户型。豪华型的建筑面积为120~300m2,平面构成为多房多厅。其户型特点是平面功能空间齐全,具有多种过渡性辅助空间,户内空间组成丰富,内外公共空间及私密空间分区清晰明确,动静分区,户内通风采光及景观朝向要求高,主要是采用一梯两户组合形式,南北通透。其主要的目标客户为二次及多次置业者。不同的消费群体有着不同的消费的需求,因而需要设计多种层次的住宅产品来满足各阶层的需求。

2依据人体工程学原理,优质化住宅室内空间设计

3树立绿色生态住宅设计理念,致化住宅生活空间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韵玉指出,精细化设计必须首先理清各式部品的权属,充分满足集合式住宅中人的个性需求;同时,通过易拆型设计等手段,实现户内装修的可改性,提高住宅灵活性,满足住户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变化。旧式住宅设备设施比较简陋,在空间处理上也只是设计了厅、厨房、卧室、卫生问这些基础配置外并没有过多的考虑空间的精细化。现在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居住空间的设计应强调功能分区,科学地体现日常生活中对空间利用的规律,才能满足住户饮食起居交流礼仪等各方面的家庭生活需要。

3.1在平面布局上讲究动静分区,避免互相干扰,空间设计更加精细化。例如:客厅细分为会客厅,家庭厅;厨房演变为中西厨,根据不同的煮食习惯来区分空间;主卧室被细化为睡眠区、休闲区、衣帽储藏区和卫生间等。

3.2在竖向设计上也精心布局,利用空间设计出不同高差从而隔离出不同的功能区域,大大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例如:通过错层的设计营造类似别墅的空间氛围,空间感增强,功能分区更加明确,舒适度得到相应提高,也使空间的利用达到最大化。

与此同时,现在绿化已不再是简单的平面化,绿化的立体化是随着居住的高度变化而来的,居住者从城市进入小区,从中心绿地走向住宅架空层,再步入住户大堂,到达居住楼层,从楼层的共享空间进入到自家的入户花园这个过程,穿梭于不同层次的绿化布局中,从简单的铺置草坪、花卉摆设,到各类乔木、园林灯、休闲椅点缀其间,居住的氛围步步展开,空间的尺度也越发亲切。在每个楼层共享的空间里设置平台花园既是邻里交往的舒适空间,也是向私人空间过渡的一个缓冲。自家的入户花园还给业主自己留出了一个自我创造的空间。这些在高空中营造的绿色空间使住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阳光雨露、鸟语花香,营造出一个优美、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

4依照居住空间与建筑互动的设计理念,生态化住宅生活环境

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设计者应在两者之间建立互动关系,实现设计的一体化,以提高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优化居住室内空间环境,提高居住的舒适度与合理性。其具体实施方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展开:

4.1建筑方案阶段,室内设计可对居室开间、空间功能划分、家具布置、厨房橱柜位置与工作流线、卫生间布置等方面提供意见,给出人性化的优化方案。

4.2建筑施工图完成时,室内设计也应完成装修材料和设备选择、造型处理、固定家具设计、装修细部构造等全部装修施工图内容,施工图完成时,全部预留预埋的设计已完成。

4.3建造施工阶段,以设计方案及施工图纸为依据,对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可施工性进行协调和修改。

4.4竣工验收和项目评价,由于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设计思想、服务宗旨及评价标准具有一致性,有利于建筑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总结设计经验。

[1]张滨.宅室内空间环境优化的设计研究[J].建设学院学报,005.

关键词:地板采暖,优缺点,工程应用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简称地板采暖。地板采暖是利用埋设在地板下的采暖管道系统通过辐射换热的方式将热量传入室内,从而使室温自下而上逐渐升高,达到采暖的目的。目前采取的方式有二种;集中换热和分户式换热。

分户式换热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做法,这种技术在国外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很成熟。简单地说就是以一组分水器为单位,为每一个采暖单元建一个小型智能化的换热站,你需要多少热量它就输出多少热量,地板温度、房间温度由用户自己设定。目前我国的地面供暖实践中,供暖方式以分户式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为主。

1地板辐射采暖方式的优缺点

1.1地板采暖的优点

1.1.1环境卫生。地采暖遵循温足而凉顶的理想采暖概念,室内热环境好,洁净卫生,避免了室内空气对流所导致的尘埃和挥发异味。

1.1.2舒适性好。采暖过程热量主要为辐射传热,室内温度分布合理,地表温度均匀,室温由下而上逐渐递减,从而,在1.8米以下形成一个热气层。

1.1.3节省空间。地板采暖将加热盘管埋设于地板中,便于装修和家具布置,不占空间使用面积,解决了大跨度和矮窗式(飘窗)建筑物的供暖需求。

1.1.4较好的调节性和分户计量的方便性提高。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要求新建住宅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应设置分户热计量和室温度控制装置。

1.1.5蓄热能力大。由于地面层及蓄热层蓄热量大,因此在间歇供暖的条件下室内温度变化缓慢,热稳定性好。

1.1.6系统寿命长,免维修。科技论文,工程应用。。塑料盘管使用寿命长,系统采用盘管回路技术,暗敷管道系统中无接头,不宜产生渗漏,免维修。

1.1.7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辐射供暖方式热量集中在人体受益的高度,较对流方式热效率高,比传统空调节能20%左右,比传统散热器节能30%以上。

1.2地板采暖的弊端

1.2.1适用范围有限。仅适合建筑热工条件较佳的节能住宅,热负荷较大不能满足时要其它供暖方式辅助。

1.2.2占用竖向结构空间。空间占用80毫米以上,增加荷载约120千克/平方米。

1.2.3与传统散热器供暖系统方式相比热媒输送管径大、热媒需求流量大。

1.2.4可维修性差。地采暖可维修性差地板采暖属隐蔽性工程,不易维修,装修时要选择耐压耐温耐腐蚀,热稳定性能好的高科技环保管材。

1.2.5初期(产品形成过程)投资大。地暖管道系统造价根据所选材料的不同综合约150元/m2左右。而普通铸铁散热器造价在30元/m2左右,钢制散热器造价在100元/m2左右。

1.2.6新建住宅小区入住人数少时,单户耗热量大。

2地板辐射采暖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2.1地板采暖的施工流程及常规做法

2.1.1地板采暖的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地面找平层和防潮层→安装主管道和分集水器→铺装保温层(XPS板)及反射膜→按图纸铺装地暖加热管道→系统打压→浇注垫层→养护→面层铺装→试运行。

2.1.2地板采暖常规做法:在钢筋混凝土地板上先以水泥沙浆找平,然后是20-30mm厚的带铝箔保温板或发泡水泥,将加热盘管与保温层固定在一起,最后浇注40-60mm厚的豆石混凝土作为保护层。上部根据用户的要求再铺设面层。

2.2施工中管理和技术上应注意的问题

2.2.1对设计所选择热源、分集水器布置、盘管间距走向等,根据现阶段市政热网状况,各户内户型及橱柜等的位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2.2.2在材料进场环节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和国家规范进行验收,在材料运输和施工环节加强控制,确保盘管及管件、分集水器、保温材料、管卡、扎带、钢网等在形成建筑产品时质量合格。

2.2.3施工工人的培训与管理。地采暖属于专项施工,应当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施工,要求专业人员责任心强、具有较高的质量意识。

2.2.5施工质量控制。科技论文,工程应用。。地暖工程是一项隐蔽工程,绝不能疏忽大意,一旦出现漏水现象将产生极大的危害,必须由专业的技术工人进行操作,严禁偷工减料,必须严格落实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专业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的联合检查过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2.6施工进度控制。原则上按照总包单位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执行,但是作为一个项目而言,现场情况千差万别,如材料供应,场地交接,土建安装配合,难免造成工程工期的之后,绝对不能模式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所滞后的工期尽可能的组织各班组进行晚间加班,弥补滞后的工期,确保总工期。

2.3施工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3.1地板采暖系统施工应避免与其它工种进行交叉施工作业,导致配合困难或责任不明耽误工期,质量难以保证。水电施工和剔凿应在地板采暖系统施工进场前完成。地板采暖系统安装前,应保证施工现场水电管路施工完毕,厨房、卫生间应做完闭水试验并经过验收,施工区域地面平整清洁,无裸露的钢筋、水电管线及任何影响施工进行的设备、材料、杂物等。

2.3.2塑料管道应铺设在贴有铝箔的保温板材上,铝箔面朝上.铺设保温板时要求地面平整,接缝处用铝箔胶带贴牢.用同样的保温材料进行边角保温施工。在地面潮湿的场所或者首层必须铺设防潮层,再设置保温层反射膜。

2.3.3在地暖施工过程中存在多次的交叉配合施工,自地热管铺设至混凝土最终形成强度前,应进行成品保护,应禁止穿硬底鞋在盘管上面行走,堆放材料及设备,以免损伤管材。冷热水管道施工时应注意与地暖管道交叉处必须采用U型弯管件连接。

2.3.4在地暖盘管施工时应当注意管道与钢丝网之间的连接应牢靠,管卡间距均匀,距墙距离应大于200mm,盘管间距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时应当按照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必须穿透整个保护层。

2.3.5水压试验在盘管铺设完成,进行管道冲洗后进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小于0.6MP,稳压1h,压力降不应大雨0.05MP。科技论文,工程应用。。打压后将压力泄至系统工作压力,持续保压,直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完成。

2.3.6在贴地砖的过程中,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例如水泥砂浆的比例、沙子的粗细程度等都与普通地面铺设的要求有所不同,否则极易出现由于缝隙间距不均,受力膨胀后发生炸裂,或地砖与地面不贴合等现象。

【1】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技术规程》,山东,DBJ14-014-2002

【2】朱莹,低温热水地板辐热采暖系统,应用能源技术,2004

【3】邱林,地板采暖分户计量系统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6

【4】宗立华,塑料埋管地板辐射供暖的热性能分析,暖通空调,2000.30

【关键词】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现状;生物活性;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生物医学材料被研制出来,并在医学领域中得应用。到2000年为止,在全世界高达1600亿美元的医疗市场中,医用生物材料所占比率已经达到了一半,且以20%的增长速度递增。二十世纪80年代是新型生物医学材料辈出的时代,进入到二十世纪90年代,以珊瑚为原材料的骨移植材料、人工皮肤、猪心脏瓣膜在医学领域中得以应用。二十世纪,美国采用新型聚氨酯材料研制出人造血管。中国在生物医学材料的研制方面起步较晚,但是应医学领域需要而对各种生物医学材料有所应用。随着国家对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重视,国家开始启动医学生物材料项目,并将生物医学材料纳入到优先发展的产业当中[3]。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中,还特别指出要将重点发展新型口腔植、人工关节、新型人工血管、人工心瓣膜以及各种人工修复材料等等生物医学材料。

一、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现状

(一)金属生物材料

在医学领域中,医学金属材料是较早采用的,且应用材料非常广泛,包括不锈钢材料、钛合金材料等等。其中,不锈钢材料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因此应用效果非常好。由于人体内为较为复杂的电解环境,随着316L不锈钢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却不具备生物相容性。钛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具有一定的生物材料强度。钛合金的抗拉强度介于500兆帕至1100兆帕之间,使钛合金的弹性与人体的骨骼弹性更为接近,以使材料植入到人体后,与人的骨骼更为匹配。

(二)高分子生物材料

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使得医用材料可以用于对损伤的人体器官以修复,以增强器官的恢复功能。目前所使用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分为可生物降解和非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植入人体后,可以降解被为对人体无毒无害的CO2、H2O等对人体不会产生刺激性的物质。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以是胶原蛋白或者纤维蛋白等等天然材料,也可以是聚乳酸等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非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属于是惰性的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在医学生用于外科缝合线和药物释放的载体。由于其具有可降解性能,当伤口愈合后,就会被人体组织吸收。聚乳酸可以在降解的过程中,将药物释放到人体中,使药物发挥作用。

(三)秃仙物材料

复合生物材料用于医学领域中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材料植入人体后,会对人体的生理环境产生抵抗力,因此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医学领域中所采用的复合生物材料包括有三类,即生物陶瓷复合材料、金属基医用复合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生物陶瓷复合材料植入到生理环境中后,并不会产生毒性反应,且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生理环境相容性。金属基医用复合材料在医学领域中应用,金属具有单一的生物活性,可以采用生物涂层技术,以提高金属表面的耐磨性和生物相融合。高分子复合材料是一种接近人体自然骨骼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人体骨骼本身就是一种层状的复合材料,采用这种复合材料替代,虽然可以起到治疗作用,但是其韧性明显要低于人体自然骨骼。

(四)无机非金属生物材料

无机非金属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主要包括生物活性陶瓷和惰性的无机材料。生物活性陶瓷材料主要用于关节、牙齿等等的硬组织修复。但是,该种材料不会与人体的活体组织结合,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惰性的无机材料以医用碳素材料为主。该种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韧性和强度都非常高,特别是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可以与人体自然骨骼相匹配。骨骼损伤者选择这种材料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此外,医用碳素材料在人体的生理环境中并不会产生毒副作用,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人体亲和性,且具有抗血栓性和抗溶血性。如果对患者执行人工心脏瓣膜手术,医用碳素材料是优先选择的材料。

二、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

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进程中,从简单的结构模仿发展为组织诱导再生,使生物医用材料的单一性能逐渐向综合性能发展。简单的结构与外观的仿制,向智能化仿生发展,使材料的应用已经与现代的医疗技术融合,并共同发展。根据目前医学领域的发展程度,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空间还很大,并会涉及到多种学科,包括材料学、工程学、控制论以及生物技术等等,这些学科都会对生物医学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特别是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将生物技术引入到智能化发展的思路,使生物材料不再局限于实验室研究,而会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以为医疗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生物医学材料属于是交叉学科,为材料学和医学等等多种学科相互结合而形成。作为一门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新兴学科,所研制的是用于医学组织工程领域的各种新型的人工材料。根据技术含量的不同,生物医学材料可以被划分为金属生物、高分析生物、复合生物和无机非金属生物材料。随着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发展,使得生物医用材料智能化发展。

THE END
1.人机工程学研究方法ppt课件经管文库(原现金交...人机工程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413146-1-1.html
2.电气工程专业论文6篇.docx电气工程专业论文6篇电气工程专业论文6篇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和关键学科。小编整理的电气工程专业论文,供参考电气自动化对电气工程的作用分析摘要:当今社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科学技术不断革新,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随着社会不断进步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8293604.html
3.人机工程学课程论文20220511203520.docx课程论文人机工程学行车骑姿分析与改进设计 TOC \o 1-5 \h \z \o Current Document 1概述 3 \o Current Document 2与自行车骑姿相关的因素分析 3 \o Current Document 车把与鞍座之间的相对位置 3 \o Current Document 鞍座与脚踏之间的相对位置 4 \o Current Document 鞍座 4 \o Current Document 中轴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11/8010045067004100.shtm
4.人机工程学课程作业要求.doc课程设计及论文目的通过对人机工程学实验(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内容、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它在产品设计与工业造型中的意义;在设计中全面了解与产品设计相关的人的生理、心理诸因素:人体静、动态尺寸,操作力,视、听、触觉功能特征等;了解并会查阅有关的人机学国家标准及其他的数据资料;通晓作业域...https://m.taodocs.com/p-488328322.html
5.紧紧紧急!!!真诚地问大家,工效学的SCI期刊有哪些?1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国际工业人机工程学杂志》Monthly ISSN: 0169-8141 ELSEVIER SCIENCE BV,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1000 AE 1. Science Citation Index 2.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3.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https://muchong.com/html/201412/8342433.html
6.车辆人机工程学,automobilehumanengineering,音标,读音,翻译...论文在总结分析汽车车身内部布置的基础上,运用车辆人机工程学的理论,提出了公交车驾驶区及乘客区人机设计与评估方法:1、驾驶员H点的设计;前风窗下沿高度的设计;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评估;2、乘客座椅的设计;乘客用扶手横杆高度的设计;乘客视野校核。2) vehicle human engineering 车辆人机工程 例句>> 3...http://dictall.com/indu/313/3120839626A.htm
1.人机工程学论文范文(全文)人机工程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先介绍了人机工程学的概念、发展现状以及怎样在设计中注意运用人机工程学,又从我们日常生活各方面举例论证了人机工程学对我们生活的重要影响,提出了人机工程学已经成为机械设计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 https://www.99xueshu.com/w/vaynuuhxpwwf.html
2.人机工程学论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机工程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生活节奏的加快……等等一系列的社会与物质的因素,使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在...https://www.yjbys.com/bylw/qitaleilunwen/112201.html
3.人机工程学论文人机工程学论文 核心提示:1、旅行箱的人机工程学分析http://sese.hpu.e.cn/ie/index.php推荐去这个复网站,里制面有很多关于人机工程相关的文章。2、人体工程学椅子论文的结论怎么写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 1、旅行箱的人机工程学分析...https://www.tygss.com/news/show-118888.html
4.8881113com(中国)APP下载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5.增设了一些校方展现办学效果,风貌风貌的窗口。 6.】全年开展线下课程,亲临现场听课。 8881113com更新了什么? 新增:「flomo × 轻芒杂志弱弱联合大会员」限时发布,以打包折扣价,同时获得一年装无敌猫罐头和一年 flomo Pro 增加更多照片恢复的格式 新增小蚂蚁30万蚁粉款车控功能 新增商家粉丝锁定数量显示; 新增语音...https://www.wenmi.com/renjigongchengxuelunwen/
5.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老年人助行产品研究其次,人机工程学老年人生理和心理进行分析。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机能功能都明显衰退,对所处环境适应能力下降,抗病能力下降,心理状态也随着原先特有的变化而出现异常。以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特征设计出更符合人机的助行器。论文分别从助行器的推行方式和座椅调节两个角度进行研究,让老年人在助行的过程中体验到...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00-1021522675.htm
6.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护膝功能产品设计研究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护膝功能产品设计研究,镶贴工,护膝产品设计,膝关节,人机工学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CMFD/1023831040.htm
7.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论文(精选7篇)机械工程专业导论论文3 摘要:通过介绍人机工程的应用技术,论述人机工程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应用。凸显了人机工程学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机械工程;人性化设计 0.前言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正确处理人、机、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人――机――环境系统相互作用及最优组...https://www.ruiwen.com/lunwen/1143203.html
8.车辆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1. 汽车安全与人机工程 该研究方向基于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监测汽车驾驶行为;以及应用数字化设计技术,进行车辆人机界面优化设计,提高汽车驾乘安全性。 2.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 主要研究汽车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横向稳定系统,主动转向系统等。 https://www.mech.sdu.edu.cn/info/1227/127353.htm
9.空间环境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应用论文空间环境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应用论文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设计者一味追求设计的独特与个性化,而忽略了景观空间本身的适用性,忽略了设计环境的功能性,把“以人为本”的概念抛之脑后,最后设计出来的空间环境华而不实。人体工程学设计就是充分考虑人的能力和局限性的设计方法。在空间环境设计中应主要考虑人体尺度和人类生...https://www.unjs.com/lunwen/f/20191113100529_222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