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健康”!﹡医院感染危及病人生命安全事件:安徽宿州眼球事件;西安交大新生儿事件……
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不规范;
抗菌药物滥用造成二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医疗护理过程中人的行为有密切联系!医院感控措施的落实必须做到全员参与,人人把关!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监测医院感染预防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工作的关键是所有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并善于应用有关的各项消毒隔离技术。
一、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一)术语和定义
1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3.易感人群: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4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5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6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
,在空气中短距离(l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7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8感染链: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9个人防护用品(PPE):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10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11:清洁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12潜在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患者用后的物品、医疗器械等的处理室、内走廊等。13、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理室等。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14两通道: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者通道、出人口设在污染区一端。15缓冲间: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16负压病区(房):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病房〕的空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使病区(病房)内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负压病区(房)排出的空气需经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17床单位消毒:对患者住院期间、出院、转院、死亡后所用的床及床周围物体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18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对疫源地进行的一次彻底的消毒.如传染病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窒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
(二)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什么是个人防护用品?口罩:保护口/鼻全面具–保护呼吸道,抵御空气传播的病原体手套:保护双手
6.2口罩的使用6.2.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6.2.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6.2.3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6.2.4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附录A口罩的佩戴方法A.1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A.1.1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如图A.l。A.1.2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宣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A.1.3调整系带的松紧度。1.将口罩戴上,金属软条应该向上。
2.头带分别绑于头顶后及颈后。
你会正确佩戴口罩吗?3.将金属软条向内按压至该部份压成鼻梁形状。
4.完成时,口罩必须覆盖鼻至下巴,紧贴面部。
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B.1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的方法戴上护自镜或防护面罩,调节舒适度,B.2摘护目镜或面罩的方法捏住靠近头部或耳朵的一边摘掉,放入回收或医疗废物容器内。眼罩与面罩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6.4手套的使用6.4.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6.4.1.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6.4.1.2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6.4.2应正确戴脱元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6.4.3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附录C
无菌手套戴脱办法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6.5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6.5.1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19082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6.5.2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a)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b)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c)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穿隔离衣
手提衣领穿左手,
再伸右手齐上抖。
系好衣领扎袖口。
折襟系腰半屈肘。
脱隔离衣
松开腰带解袖口,
塞好衣袖消毒手。
解开领口脱衣袖,
对好领子挂上钩附录D
隔离衣与防护服穿脱方法
穿隔离衣方法
附录D
脱隔离衣方法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6.5.3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a)I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b)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6.5.4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D。附录D
穿防护服联体或分体防护服,应遵循先穿下衣,再穿上衣,然后戴好帽子,最后拉上拉锁的顺序。
脱防护服脱分体防护服时应先将拉链拉开(图D.17)。向上提拉帽子,使帽子脱离头部(图D.18)。脱袖子、上衣,将污染面向里放入医疗废物袋(图D.19)。脱下衣,由上向下边脱边卷,污染面向里,脱下后置于医疗废物袋
脱防护服附录D
【应急预案】1.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应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尖锐物体划伤刺破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反复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进行伤口处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2.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3.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内查HIV抗体,必要时抽患者血对比,按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同时口服贺普丁(拉米呋定)每日1片,并通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等。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
【程序】立即挤出伤口血液(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反复冲洗----消毒-----伤口处理----抽血化验检查----根据化验结果决定是否预防用药或是否注射疫苗、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等----并通知医务处、院内感染科进行登记、上报、追访。三、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内容)
手卫生临床科室感控基础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
消毒药械管理一次性用品管理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医疗废物长效管理举例:手卫生手卫生设施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