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座椅是一种供给路人停留、休憩的一种室外家具,它多存在于小区、公园、游乐场、广场之类的共公共场所,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的进步,户外座椅已经成为乡村城市必不可少的配置,在为人们带来舒适、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环境的唯美感。
人体工程学(HumanFngineeringEngineering,简称HFE),又称工效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体工学、人因学等各种名称,是一门重要的工程技术学科。是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目的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家具设计中是否设计合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问题,而在社会环境中应严格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产品,会带给人们最高的舒适感。
户外座椅设计思维
室外家具做为展现特色文化形态而存在,需要设计者从设计理念、文化背景、风格匹配等多方面因素来考虑,在户外家具设计中,想完美的体现其特色,必须将本地区传统文化精髓与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通过现代高科技技术将中国特色文化唯美的呈现于人们的眼前。
设计认知
1.元素提炼
家具设计作为一种特殊时代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就其本质而言应该涵盖应有的文化属性,这也是作为一名设计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马凌诺斯基认为“一物的结构与其使用的方法相结合才成为它的文化实体”这也就是说在设计一件产品时,要充分的考虑其精神元素与物质元素的融合。
2.形态设计
在形态设计过程中,设计传承千年中国的历史文化基因,汲取当地文化特色并运用到家具的设计中,给人带来全新的艺术理念,礼赞岁月的沉淀。
3.色彩配搭
4.材质选择
设计尺度
1.适用尺度
在设计之初,根据作品所摆放的环境为公共场所,因此在设计时根据不同的人群采用了不同座椅高度。根据现实生活中多种因素的考虑,在设计公共座椅时,应注意安全、舒适、方便等原则,因此在设计户外座椅时应兼顾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使用方便度。
2.功能尺度
室外家具的设计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进行合理的搭配组合,简洁而方便,宜动易静。多功能坐台的组合使这款家具的使用功能增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长、宽、高设计,使用者自由选择适合自身舒适度的座椅。
3.心理尺度
心理尺度是设计的重要因素,户外活动人多而杂乱,人们根据自身的熟悉度选择座椅位置,因此需要了解人体的心理尺度,以便设计产品成果符合人群要求。例如:人体之间的密切距离、个人安全距离、社会交流距离、公共距离等,因此根据社会中单个人体的自身所存在的各种不同因素所产生的不同心理尺度,来进行户外空间中座椅的设计。
设计情感
在我国在人体工程学研究发展相对于西方国家较为缓慢,而人体工程学又非一门简单的学科,因此人体工程学的课题研究应该得到国人的高度重视,以促进其快速优良的发展。
结论
关键词:办公室座椅设计人机工程研究
一、人机工程学概述
1、人机工程学概念
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InternationalErgonomicsAssociation,简称IEA)为人机工程学下了最有权威、最全面的定义,即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2、人机工程学标准
设计出一款性价比高的产品既符合人体运动的原理又能最大程度帮助人体工作,在人机工程上具有一定的标准:
(1)所设计的产品与人体的各种尺寸、用力顺序是否匹配;
(2)使用者的整体感觉,是否使用方便、快捷;
(3)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可以有效地规避操作中的风险和意外;
(4)设计出来的产品是否能够作者迅速掌握,安全操作;
(5)设计的产品是否便于清洗和维修保养。
3、人机工程学重要意义
二、办公室座椅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三、办公室座椅的人机工程学分析
四、办公室座椅的设计原则
通过人机工程学原理对办公室座椅的理论分析,大致可以得出有关办公室座椅设计的基本原则:
(1)办公室座椅的形式和尺度与办公时人体坐姿舒适程度有关;
(2)办公室座椅的尺度必须与人体结构测量值相互匹配;
(3)办公室座椅的设计必须能提供坐在其上的办公人员有足够的支撑与稳定功用;
(4)办公室座椅的设计必须能使坐在其上的人员的身体有足够的空间改变其身体姿势;
(6)办公室座椅的座垫必须拥有合适的软硬度,能够使办公人员在坐姿舒适的同时又可以有助于将人体重量的压力平均分布于坐骨结节附近。
五、结论
办公室座椅的设计创新从人体工程学研究领域更加以人为本,在保证人体正确的坐姿的同时考虑到坐姿舒适度、座椅移动的灵活性、座椅其他辅助功能的操作性以及座椅的美感。健康舒适的办公室座椅会为人体工作效率的提高做出很大的贡献。办公室座椅的设计就其功用来说是一项非常具有科学挑战的设计,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完美的办公室座椅,设计师在设计办公室座椅时不仅要懂得设计的美感更不能忽略人体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心理等复杂现象。因此,无疑人机工程学原则是办公室座椅设计的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43-151.
[2]陆剑雄,张福昌,申利民.坐姿与座椅设计的人机工程学探讨[J].人类工效学,2005,11(4).
[3]王正华,喻凡,庄德军.汽车座椅舒适性的主观和客观评价研究[J].汽车工程,2006,(9):817.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工业设计专业;人机工程学;课程改革
一、引言
二、驱动教学法简介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具体任务[1],让学生通过完成特定任务以获得知识与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实践性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2]。
三、课程改革研究
(一)人机工程学课程目标改革
在课程研究领域中,课程目标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3],是整个课程方向性的指引[4]。人机工程学课程的课程目标应紧紧围绕该学科的特点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经过前期大量调研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本文将人机工程学课程目标划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知识、技能、态度与方法。
1.知识维度目标
2.技能维度目标
3.态度维度目标
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从事工业设计的态度。
4.方法维度目标
掌握人体形态尺寸测量法;掌握统计学分析方法;掌握舒适度主观评价方法。
(二)人机工程学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以任务为线索,通过若干教学组合模块构成教学内容。本文所设计的人机工程学教学进度表如下表所示。
以上新的教学内容覆盖了人机调研、数据测量、交互式设计、人机工程学产品测试及成果汇报内容,整个教学内容完整且符合人机工程学学科发展形势。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人机工程学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本文根据人机工程学特点,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理论知识,具体改革如下:
1.根据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总任务
每个小组根据选题方向完成人机工程学产品测评报告,并进行汇报。
2.教学内容以及学情分析
3.明确具体教学目标,设定分任务
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等因素,设计任务采用开放性课题任务的方式,教师只规定各个任务的教学目标,而任务的具体研究内容则由学生自主拟定。
4.具体任务实施
采用分组式教学。团队协作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5.任务评价
任务的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5],对保持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发现自身优点与不足以及自我反思都有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关键词】老龄化;人体工程学;无障碍;设计
1人体工程学与无障碍设计
1.1人体工程学:人体工程学(Human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系统中人和其他元素的交互作用的科学,致力于应用理论、原则、数据和方法进行设计,以求将人和整个系统达到最佳。
1.2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barrier-freedesign)这个概念名称始见于19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的使用需求,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国家,较早认识到了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必要的研究,极大地改善了特殊人群的日常生活,甚至对广大普通人群的生活品质也有提高。
我国引入无障碍设计虽然起步晚、起点低,但也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建设部已下发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有24条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于2001年8月21日起开始执行。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干道、主要商业街、广场、医院等采用了无障碍设计,城市住宅小区的无障碍设施也开始起步。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无障碍设计还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普及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人们的居室以及家具日用品等,很多都还没有无障碍设计的考虑,成为了无障碍设计的盲点。
1.3人体工程学在无障碍家具设计中的介入:老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者对环境和用品有更多的依赖性,无障碍家具设计就是考虑到这一群体的特点,在设计中采取的“人性化”措施使家具更适宜他们生活。而人体工程学作为人体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科学融合交叉的新兴学科体系,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其聚焦点在于“协调人与产品的关系”,在家具产品中则主要着眼于优化“人-家具-室内”的关系。无障碍家具设计要得以科学合理地实现,人体工程学的介入和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2老年人生理特征和心理变化
3老年人家具设计原则
根据老年人群的身心特点,运用人体工程学和无障碍设计法则进行家具的造型、色彩、功能、材料等方面的设计和确定时可以归纳出一些具体的做法,有助于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达到安全、便利和舒适的效果:
(1)尺度和造型:老年人的无障碍家具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家具的尺度,由于老年人身体尺度的萎缩,家具的工作台面高度应适当降低,柜类家具的储存空间高度也需要和正常成年人有所区别。可另一方面,老年人的体重和身体围度却一般会比普通成年人大,故人体家具如椅子沙发等宜宽大稳重而不宜小巧。造型方面,由于老年人的怀旧情感,应避免采用年轻人所偏爱的现代几何造型,宜传统造型风格,但表面装饰也不宜太过繁杂,避免清洁工作量加大。另外为了适应腿脚不太方便,需轮椅或坐姿行动的老年人,厨柜、卫浴柜的下方宜留出容膝空间。另外,造型上应该更加强调安全性,可以多运用一些无尖角、圆滑的形体,以减少磕碰、擦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2)色彩和材料:色彩方面从老年人偏宁静的心理状态出发,应该使用柔和统一的色调,以增加家具的平静、庄重、高雅的感觉。而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视力敏感度降低,因此如果有功能提示的区域应用较明显的色彩或图案加以强调。
材料方面首要因素是环保健康,实木类材料为首选,人造板材应达到国家E1级环保标准。表面涂饰以哑光漆为好,椅子座面靠背宜采用柔软舒适的软包材料。尽量减少玻璃、金属等质地较硬容易造成伤害的材料。
(3)功能和细节:由于我们的设计对象的身体机能的衰退和不足,往往难以轻松地把握自己的动作,同时判断力也下降。因此,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家具的功能,辅助他们方便使用,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人体家具和准人体家具可增加一些辅、保护性的设施,如扶手、安全抓杆等,使用者可用手臂支撑来弥补下半身肌肉力量的缺点;卧具可以增加电动或机械升高斜倚功能,方便起身;柜类家具的储存空间划分宜简单明了,内部可安装照明灯,高处可以加入升降装置,方便取放。
4具体设计分析
在这里我们根据基本功能进行分类的设计分析。
5总结
老年人无障碍家具是通过设计来弥补他们在家居生活中的行为障碍。设计者应更多地研究老年人群的特点和实际要求,充分应用人体工程学,才能真正做出符合他们的生理心理需求的无障碍设计,构建一个真正相互尊重、平等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尚秀芝、刘振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临床用药原则[J].中国医药指南,2011,10.
[2]高桥仪平(著)、陶新中(译).无障碍建筑设计手册――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
[3]胡景初.现代家具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
[4]张蓓、程俊飞.无障碍设计原理在老年人家具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7,3.
[5]刘敏.住宅室内空间的家具配置[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06.
[6]刘颖、田庆丰.独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J].医药论坛杂志,2009,13.
[7]StandardsForBarrier-freeDesign[S].ONTARIOGovernmentFacilities,2004.
[8]SaraJ.Czaja.HumanFactorsResearchNeedsforanAgingPopulation[M].NationalAcademyPress,Washington,D.C.,1990.
[9]胡宏伟、串红丽、杨帆.我国老年人心理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3.
[10]王晨光、李秀荣.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需求的室内环境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7.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汽车座椅设计
一、汽车座椅的设计要求
(一)良好的静态特性
2.臀部和坐骨结节应该能够承受人体大部分的重量,使座椅前缘大腿处与座椅间的压力尽可能的小。
3.靠背的支撑方式要合理,以保证驾驶员的腰椎、椎间盘及软组织能够承受上半身大部分的负荷。
4.驾驶员在保证不滑脱的情况下能够方便的更换坐姿。
(二)良好的动态特性
1.在合理的范围内座椅要能够实现尺寸和位置的调整,以保证驾驶员能够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位置,但是考虑到空间的限制,应尽量减小需要调节的尺寸和位置。
2.座椅要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以减少路面不平带来的影响,避免驾驶疲劳。
3.座椅还要具有较好的软硬度和温湿度,既能够让驾驶员保持在一种稳定的坐姿状态不产生疲劳,又能够起到透气增加舒适度的作用。
4.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合适的使用寿命,以保证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二、汽车座椅的参数选取原则
对于汽车座椅来说其尺寸的基准是人才尺寸,下面是人机工程学中座椅参数的选择方法:
高度:对于座椅来说其高度要跟驾驶员大腿在同一水平线上,既要保证大腿肌肉不会受到挤压,又要保证驾驶员背部肌肉不受增加的负荷作用。
座宽:对于不同体型的人要能够适应,一般情况下是参考女性群体臀宽尺寸的上限。座宽也不宜太大,否则肘部就会失去支撑,引起驾驶疲劳。
座深:它是指座椅前端到靠背之间的距离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使靠背能够方便的支撑腰椎。如果座深过大腰椎得不到有效的支撑就会改变腰部曲线[1],或者驾驶员不得不向前移动,这样又会压迫膝窝。所以在设计座深时要按照大多数的人群来设计,这样既能保证身材矮小者能够驾驶舒适,又能够保证身材高大人的小腿得到有效的支撑,避免大腿疲劳。
座面倾角: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一般情况下座面后倾,这样能够使背部获得有效的支撑,还能够防止驾驶过程中由于震动等滑出座椅。通常座面倾角的大小为5°~15°,太大的话就会在驾驶过程中压迫腹部,破坏腰椎曲线,造成驾驶员生理上的伤害。
三、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
为了保证驾驶员驾驶过程中不会产生疲劳,在设计过程中就要根据人机工程原理,在座椅面高度,深度和倾角等方面做好设计工作。汽车座椅各参数如下:
(一)椅面高度
椅面高度要能够保证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能够方便的操作方向盘,双脚平放在地板面,同时还要保证其大腿能够水平放置。座椅椅面的高度一般在350~450mm之间,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但是最低不得低于300mm。
(二)宽度
在上一节中我们知道座椅的宽度是根据人体臀部的宽度进行设计的,但是由于人性别和体型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在座椅宽度选择时非常困难。采用宽度可调节的座椅,在设计时非常困难,增加了汽车的成本。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考虑我们将座面的宽度定在450~500mm之间,这样既能保证驾驶员小臂能够得到有效支撑又能够便于驾驶员进行坐姿调整,从而保证驾驶的操纵方便性。
(三)倾角
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3],座椅的椅面是前高后低,对于轿车来说其椅面的倾角用A40来表示,单位是度。对于A型车骑椅面倾角一般在15~40°之间,B型车载11~18°之间,这样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能够实现坐姿稳定,在刹车震动等情况下不会过度前倾或者滑出椅面,在加速或者启动时也不会过度后仰,影响操作安全性[2]。另外座椅的深度要小于驾驶员大腿的长度,否则就会降低其乘坐舒适性和稳定性。
(四)靠背高度和靠背的倾角
座椅靠背的高度和宽度要根据人体的参数来决定,不同的驾驶员其身形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座椅靠背的高度和宽度都不能对驾驶操作产生妨碍。靠背倾角是汽车座椅人机工程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它是座椅靠背直线与椅面之间的夹角,一般情况下取117°为宜,这样能够保证坐姿下脊椎的舒适性[4]。
四、结论
[1]李莉.座位作业腰背痛生物力学分析机工效学评价.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3,5
[2]李增勇,王成熹.驾驶疲劳与汽车人机工程学初探[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