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方向就需要确定细节。盲人到底需要一根什么样的导盲杖?一番头脑风暴后,我锁定了4个关键点:
便宜:成本低,功能高度集成。
智能:全方位自动收集障碍信息。
易用:全中文真人语音播报。
安全:轮式四足稳定支撑。
把4个关键点展开来说,盲杖应实现以下功能:
1.可以实时监测导盲杖前方障碍物距离以及地面情况。如果与障碍物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可根据个人习惯进行参数设定)或地面情况异常,则中文(或其他语言)语音播报,提示盲人与障碍物的距离或地面情况信息。
2.盲人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与导盲杖进行交互,主动获取前方障碍物的情况或地面信息。
3.监测环境光线亮度,如果亮度不足以使盲人被其他人注意或发现,盲杖自发光以警示其自身位置,可有效避免被碰撞。
4.作为导盲器具,自身的重量要轻,并且具备一定的强度,用以支撑身体。
5.盲人属低收入弱势群体,因此作品成本不能太高,功能需要高度集成。
应对以上目标,本设计采用增强型51单片机STC12C5A60S2作为主控制器,价格低廉且集成度高。选用微动开关作为人机交互方式;选用US-015型超声波传感器监测有无障碍物以及与障碍物的距离;选用两个反射式红外传感器构成一定角度来监测地面情况。软件方面运用多种单片机内置资源,计时器中断、外部中断等协调运作,通过I/O端口与传感器实现交互。
软件设计思路
软件设计的总思路为:开机上电,各模块初始化,反复读取并处理按键、超声波传感器、两个红外传感器的状态,若按键被按下,则播报当前障碍物情况以及地面情况;若超声波传感器测的距离小于设定的报警距离,则播报当前障碍物情况以及地面情况;若任意一个红外传感器状态改变,则仅播报当前地面情况。上文提到过本作品针对的是残障人士,成本也要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想要把成本控制到最低,那么功能的实现要尽量基于软件而不是增加外部模块,所以报警的功能要由单片机直接驱动发声器件实现。所以在软件方面,巧妙运用单片机的PWM脉宽调制端口,在不使用语音模块的情况下,报警提示音能够避开通常采用但盲人不易理解的“嘀”声报警,而是采用真人中文发音录制,用音频处理软件把音频转化成8位8kHz采样的音频编码,存入单片机的ROM中,并用PWM脉宽调制解码并直接播放。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36629
(未完。全文详见《无线电》杂志2015年12期)
尊敬的用户,您未能注册“中国数字科技馆”账号,请重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