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乃至今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之一,一旦发病,治疗难度远超新冠肺炎,死亡率近乎100%。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有55000人死于狂犬病,平均每十分钟就有一个人因此丧生。
面对孩子不慎被狗咬伤的情况,家长们尤为关心何时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以及如何进行紧急处理。以下将就此问题作详细阐述。
首先,有两种暴露情况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因其可能危及生命:
1.**无论家中宠物是否接种过狂犬疫苗,一旦孩子被狗咬伤,人必须接种狂犬疫苗。**世卫组织将狂犬病暴露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仅一种情况相对无需过于担忧,即在确保以完整皮肤接触动物(无论其是否携带狂犬病)时,不会感染狂犬病毒。然而,大多数人难以确定接触动物时自身皮肤是否存在微小伤口。因此,当无法确认皮肤完整性时,建议家长尽快带孩子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2.**轻度咬伤(2级暴露)常被家长忽视。**例如,孩子遭受狗轻咬或被抓伤但未出血,多数家长对此并不以为然。然而,皮肤作为阻止狂犬病毒侵入体内的唯一防线,一旦破损,病毒即刻进入体内。因此,即使伤口微小无血,也务必立即接种狂犬疫苗。
3.**3级暴露,即被咬破皮且出血,或伤口被舔。**大多数家长对此类情况较为警觉,知晓需带孩子接种狂犬疫苗。专家建议,应在被咬后24小时内尽快接种,越早越好。尽管24小时被视为最佳接种窗口期,但这并不意味着超过此期限接种便失去意义。关键在于,只要在发病前接种疫苗,仍有一定防护效果,只是接种越晚,疫苗效力越低,死亡风险相应升高。
总结来说:
-**1级暴露**时,确保接触部位皮肤完整无损。如有疑虑,应及时就医。-**2级暴露**与**3级暴露**时,均需迅速接种狂犬疫苗。
此外,除依赖疫苗,孩子被狗咬伤后的现场急救同样至关重要。一位奶奶在孙儿被狗咬伤后,迅速找到水龙头,连续冲洗伤口30分钟,再送医接种疫苗。水流冲洗有助于减少伤口内病毒残留,显著降低病毒入侵风险。
针对不同等级的狂犬病暴露,提供以下应急处理建议:
1.**1级暴露**(皮肤完整):彻底清洁被舔或接触部位。若被舔部位为手部,在清洗前切勿让孩子将手放入口腔、会阴、肛门等黏膜处或未愈合伤口,以防病毒传播。
3.**3级暴露**(破皮并出血):此为最严重咬伤状况,需在**处理伤口**基础上,送孩子至犬科门诊接受专业伤口缝合。同时,接种疫苗时务必提醒医生加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狂犬病疫苗通常在注射3-4针后开始产生抗体,提供保护;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后能即刻起效。因此,对3级暴露病例,注射免疫球蛋白十分必要。推荐采用“2-1-1针法”(又称“4针法”):受伤当天接种两针(左右胳膊各一针),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一针。此法适用于就诊较晚或伤势严重者,但最终接种方案仍以医生建议为准。
1.**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再次被狗咬伤是否需要补打?**-全程接种后,体内抗体水平通常可维持至少一年。-接种过程中再次暴露者:继续按原程序完成全程接种,无需增加剂量。-全程免疫后6个月内再次暴露者:一般无需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6个月至1年内再次暴露者: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全程免疫后1至3年内再次暴露者: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年者需重新全程接种。
2.**孕妇暴露后接种疫苗对胎儿有影响吗?**-狂犬病为致命性疾病,故孕妇被犬猫伤害后亦应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现有研究显示,使用合格疫苗通常不会对孕妇造成不良反应,不影响胎儿发育,无需进行人工流产。
3.**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应注意什么?可能出现哪些副反应?**-接种后24小时内,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疼痛、瘙痒,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部分人可能出现轻度发热、乏力、头痛、眩晕、关节痛、肌肉痛、恶心、腹痛等症状,通常无需处理,可自行消退。
总之,尽管狂犬病令人恐惧,但家长无需过度焦虑。掌握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并及时带孩子接种疫苗,很大程度上可使狂犬病远离孩子。保持冷静,关键时刻才能正确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