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乡孩子都能均享优质教育资源,让每一名劳动者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就业岗位,让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贴心的帮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秦皇岛市倾心尽力办实事、兜底线、惠民生,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让民生实事真正温暖民心
近年来,秦皇岛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将一件件民生实事扎扎实实落实到百姓身边,不断织牢民生保障网。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劳动者享受各种社会保障提供更高效服务:
——在全省率先创新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持社保卡的退休人员可享受全时段、零距离、跨区域足不出户自助认证服务。
——作为全省跨省异地就医首批试点统筹区,秦皇岛市顺利完成与北京、天津社保系统双向联网测试,市本级参保职工可实现在京津43家医院直接划卡结算。
此外,秦皇岛市还加大了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
在海港区石门寨镇北林子村肢体残疾人老杨家的卫生间里,坐便器比常见的要高一块儿。“身体不方便,上厕所即使是坐便也坐不下,这个高度正好方便他用。”老杨的妻子感激地说,去年残联工作人员给改造卫生间时,一遍遍调整坐便器高度,以确保老杨坐得最舒适。工作人员还给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洗澡有坐凳。这样老杨自己拄拐就能上厕所、洗澡了。
“每位残疾人的残疾情况、每户残疾人家庭的房屋条件都不同,我们的改造就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秦皇岛市残联无障碍改造工作负责人裴振兴说。去年,秦皇岛市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完成150户,今年将改造户数增加到了771户,将在11月30日前全部完成。
让城乡孩子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的师生们如期搬进了刚刚建成的崭新教学楼。“所有建筑材料都是最结实耐用的绿色环保材料。”开发区教育局工作人员毛海军说。
作为2017年秦皇岛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该市共启动建设30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其中,在偏远的青龙满族自治县,新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数目达到11所。
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是父母最大的心愿。让每一个城乡家庭都能享受到资源均衡的教育保障,成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领域。
海港区明珠学校2012年9月才正式招生,是一所新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深入推进,为明珠学校送来了一批批骨干师资。
董永新是海港区东华里小学的资深数学教师,被派驻到明珠学校,辅助教研组长策划开展教师示范课活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技能。从秦皇岛市教师发展中心被派驻到明珠学校的敖璐老师,具有20年语文教学经验,通过形式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激发孩子们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他们就是年轻教师成长的导师。”明珠学校校长赵江说,在支教老师的帮助引领下,该校已有16名青年教师成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
秦皇岛市合理配置教育人力资源,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2009年起,开始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长交流工作,校级领导交流、校级领导挂职指导、农村学校间学区间教师交流、城区学校对口协作交流、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中小学教师到城镇学校学习,多种交流方式,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师配置逐步均衡。近三年,该市各县区教师、校长交流每年都在1600名左右。
今年上半年,秦皇岛全市教育支出达23.3亿元,占教育预算的57.89%,增长17.59%,促进了教育软硬件的同步提升。
让更多劳动者在新领域实现就业
清晨,抚宁区留守营镇樊各庄村一片开阔的农用地上,曹宏远正用起草机把长成的绿草皮一片片儿铲起、装车。
曹宏远是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郭高马坊村人,开发区苗木种植园经理。2015年,看到城市街景美化需要大量优质草皮,他萌生了承包农用地种植草皮的想法,然而,资金成了他创业的拦路虎。正当他犯愁时,创业担保贷款送来了“及时雨”,10万元贷款,让他很快站稳创业脚跟。
来自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统计显示,2016年,全市发放创业贷款5517万元,同比增加32.1%。
在增加就业方面,秦皇岛市创新思维培育新兴行业,拓展就业领域,让更多劳动者在新的就业领域实现就业。
戴上特殊的眼镜,用VR虚拟现实技术录制的婚礼现场让人身临其境;生物医学教学,可以立体、多角度点击动物肌肉、神经、心脏等部位,在全景、逼真的立体图像环境中,了解动物各器官构造及功能……这些VR虚拟现实多领域应用技术,在位于秦皇岛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沃赢科技公司,通过培训就可以快速掌握。“我们开设了首期VR虚拟现实软件开发及应用培训班,开始培养VR软件开发应用人才。”沃赢科技公司经理王继斌说。
让市民从文明城市创建中得到实惠
道路宽敞平整,墙面粉刷一新,社区绿树环绕,市场秩序井然……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秦皇岛市坚持惠民导向,让市民切实从中得到实惠,增强幸福感。
“我们小区以前路面破损,楼道堆满杂物,每次回家都特别闹心。现在政府不仅给我们做了路面硬化,规划了停车位,还给我们安装了路灯,增加了健身器材,每天晚上吃完饭我都会在小区里散散步,心里真敞亮啊。”谈起小区新变化,海港区燕山一社区64岁的居民李晓清十分开心。
“我们生活在秦皇岛,感到非常幸福、快乐。”“我们感到党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回来了。”在写给秦皇岛市委书记孟祥伟的联名信中,海港区团结里居民们详细介绍了创城以来小区的巨大变化,以及大家对创城工作的高度评价,对各级党员干部的辛勤努力深表感谢。
今年以来,海港区对燕旭里、新建村、新闻北里等43个典型老旧小区进行了整体改善提升,并配合各街道办事处完成拆违后小区的恢复重建工作,累计新增道路40余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2万余个,硬化路面30多万平方米,使这些小区实现了“道路平、路灯明、排水通、功能全、环境美、管理优”。
在创城工作中,秦皇岛市将老旧小区作为改造重点加以推进,对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着力解决公共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让过去脏乱差的老旧小区实现了“华丽转身”,广大居民打心眼儿里高兴。
“创城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美了,居民自觉融入创城活动中,人人都是志愿者,社区越来越和谐。”海港区军工里社区居委会主任孙爱静说。
在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工作人员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耐心的解答,传播着文明之风;在公共场所,市民将垃圾丢入垃圾桶,自觉排队,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市民公约;在城市,道路清洁通畅,马路摊点归行入市,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当城市与文明牵手,城市因文明更添魅力,百姓因文明更得实惠,社会因文明更加和谐。
河北日报客户端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