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房洗衣,酒店成为当代人全新的洗衣房
总结多名网友的热帖,整个“开房洗衣”的共同点大致如下:
1、用户提前确定酒店中是否含有洗衣房,之后依据距离远近和洗衣机的品牌、功能等确定酒店,一般越高档的酒店洗衣设备越优越;
2、住户单独,也可以约上几个朋友或网友进行分摊,订一个3-4小时的小时房;
3、入住时带上大量上个季度待清洗的衣服,径直前往酒店的洗衣房,使用酒店的洗衣液和消毒液进行清洁,之后还可以使用酒店的烘干机烘干;
4、在此期间,住户还可以享受小时房的住宿服务,特别是选择与人分摊的住户,甚至可以在小时房里进行狼人杀等桌游,一举多得。
另一方面,部分南方地区湿度极高,本身衣物就不容易晒干,还可能遇上阴雨天,酒店烘干机就能完全避免这一问题,压缩天气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此外,如果衣物较多或有人分摊的话,清洁成本还非常低廉,远低于连锁洗衣店,甚至可能低于自己在家清洗。
两相对比,共享洗衣机没落终因需求错位
那么,或许还有人记得,在共享经济如火如荼的2017年,广大家电企业是真的有在布局“共享洗衣房”的呢?
当时,据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洗衣机零售总额为605亿元,同比增长为4.3%;2016年国内洗衣机零售总额为615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2%。结合前几年洗衣机市场的发展曲线,市场肉眼可见产生了颓势。
而另一边,当年却是共享经济崛起的元年,在2016-2017年期间,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受到资本的热捧,大量资本涌入共享行业,导致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投放,同时也涌现出了不少其他的共享项目,共享洗衣机就是其中之一。
据公开数据显示,当时国内的流动人口高达2.2.亿,基于此,创维旗下的轻客共享洗衣认为:共享洗衣机市场存在48.8亿的销售规模。持有相似观点的还有海尔、美的、TCL等家电巨头,因而它们相继从不同角度切入共享洗衣机市场,美的旗下有“美美洗”,海尔推出了“海狸先生”、创维推出了“轻客共享洗衣”、TCL则有“十分到家”等等共享洗衣品牌。
同时,悠洗、小依洗衣等中小创业者也在不断涌现出来。一度有消息称,小依洗衣与悠洗曾分别获得3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和3000万A轮融资,传言两家平台估值在当年都已过亿。
而具体到共享形式,则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私人洗衣机租赁,主要针对租房人士,由用户租赁后在家使用;另一种是则可以称作公用自助洗衣机,主要在租户密集的写字楼和学校等公共场合中放置。
但共享洗衣机后续的发展并不如意。有人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疫情的原因,但实际上,疫情一定程度上只是放大了共享洗衣机的缺点,特别是对比目前的酒店“共享洗衣房”,用户需求和当时共享洗衣机所能提供的服务,错位情况非常严重。
2、需求高品质洗衣,单纯洗衣并不足够
用户对于“开房洗衣”中的洗衣机,有较高的品质要求,烘干功能基本上算刚需。此外,不少用户还会专门挑选LG、三星等大品牌超大容量的商用洗衣机,来满足大量衣物和羊毛等特殊材质的洗涤。
在“共享洗衣机”时代,所提供的洗衣机产品非常参差,尽管有一部分优质商用洗衣机,但同时投放中也有一些非常普通的家用洗衣机产品。在当时不少所谓的合伙项目中,第一步骤就是花数百元购买一台共享洗衣机,这种受众既要满足家里没有洗衣机,又要满足愿意接受性价比不高的公共洗衣机,本身用户画像就是矛盾的。换言之,当时很多共享洗衣机在试图笼络一群不存在的人。
3、需求高性价比,钟点房+分摊降低价格门槛
在“开房洗衣”中,小时房一般价格在百元左右,如果有人分摊,那么洗衣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无限降低的,并且酒店还提供洗衣液、消毒液等耗材。
但在“共享洗衣机”时期,一般是按照“桶”收费。2017年5月24日,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路及浦东新区杨高路两处商业区设置了“共享洗衣机”。在现场机身上贴着标价:18KG容量的洗衣机价格为40元/桶,8KG容量的洗衣机为20元/桶。但需要注意的是,烘干机价格另算——18KG容量的烘干机为10元/15分钟;洗衣液、消毒液等物料也需要自己携带。相较于现在的“开房洗衣”,不得不说非常昂贵。
回望往昔,当年的“共享洗衣机”项目,如今看来,更像是洗衣机企业在面对市场规模增长瓶颈时,对共享经济的一次匆忙的尝试。因此,尽管初期势头迅猛,但好景不长,颓势随即显现。但最大的问题,则是忽视了用户的实际需求,先确认最终成果——共享洗衣机,再去假定所谓的用户画像。
而现在“开房洗衣”的出现,则是彻底暴露了当时共享洗衣机的思维短板。家电企业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要盲目跟风,而是倾听用户需求,确保以解决用户痛点为创新的底层逻辑,提升用户体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实现有效创新。